伍丽华
摘 要:优秀诗歌、散文、记叙文,都包含情致的表述或抒发。初中作文教学一旦触动学生的情致,效果便奇迹般自然而然地生
成了。
关键词:情致;作文;触动
一、情致是作文教学的需要
初中课文,无论是《诗经》《离骚》、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宋词元曲、明清等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都可以找到丰富的情致,都在情致的表述与抒发上占据了优势。
作文既然讲究以情致动人和感人,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何不以情致的触动先入为主呢?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老师能恰如其分地打开心灵之窗,启动心灵之旅,那么,就必然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文思,寻找到生活的源泉,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
二、音乐是触动作文情致的有效方法
音乐与作文有共通的地方,诗词作品,本来是为音乐而写的,俱讲究意境的提炼。我国的散文家说到写散文时,有当诗一样写的说法。老舍、矛盾、巴金等老一辈文学家曾经提出写文章要写出音乐的韵律,即富有音乐美。实际上,作文,哪怕是只有一段文字,如果达到音乐的意境美,便能产生奇特的魅力,不但让人们阅读朗朗上口,而且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此外,音乐的感情喧发,与作文也很相似。有音乐的妙助,写作的快感是无法比拟的。
1.初步探索为歌曲配故事,提高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
学生喜欢唱歌,歌曲既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的还有很深的生活基础。如果由听歌品词进行作文教学,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例如:韩红的《天亮了》、航天琪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唐磊的《丁香花》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有音乐的妙助,写作的快感是无法比拟的。作文教学采取音乐催化情致,文思便似点燃火药,一触即发。
2.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改编成班歌
把自己喜欢的歌改编成班歌,相对前面的一种做法,难度会大些。但比起叫学生自己写一篇作文,难度又会少很多。平时叫学生写作文,大部分同学都是怨声载道,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可是当我采用这种方式叫学生作文时,学生都会欣然接受,并且写作的热情高涨。我曾经叫学生把他们喜欢的歌曲《真心英雄》和《隐形的翅膀》改编成班歌或是宿舍的舍歌。
二、用亲情触动学生的作文情致
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最能激发学生释放真情。
笔者曾经在讲解《感悟亲情》作文时,就事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了周冰倩的《小时候》一歌,当师生感受着那温情的旋律、看着大屏幕那父亲的背影时,不知有多少人被拨动了心灵深处那根琴弦,流淌着感动的泪水。此时此刻再让学生拾起笔来,诉说属于自己的亲情故事时,文字如汩汩清泉自然地在纸上流淌。显然,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对亲情、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个课堂也在此刻达到了高潮。
三、用乡土民俗文化触动学生的写作情致
民俗文化渗透于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珍视本土文明的基础上建设健康的本土文化,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从而使作文具备思想上、立意上的独特性。
1.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内容大多取材于本土的民俗民风,这个循环的研究目的是充分挖掘、利用本土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使校本课程富有文化底蕴并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本土民俗文化,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带着问题与思考,从而触动学生的写作情致。
2.带领学生实地欣赏本土民俗文化
更合镇虽然地处偏僻的“西伯利亚”地带,但只要深入挖掘,还是有很多值得一寫的本土民俗文化。例如,这里有高明第一间学堂——鳌云书院,有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沙椤,有享誉海内外的绿色食品——合水田村粉葛,有原广东省省长陈汝堂先生的故居,有合水官山的龙窑,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东省文明村——旺田村……除此之外,还有植根了数百年的更合人民的民俗节日,比如说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四月五日的清明节……
只有让学生重建对乡土民俗文化的认识,唤醒沉睡的本土记忆,才能形成对民俗文化的热爱。有了这份热爱,才能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写作的精神资源。
3.利用校报校刊增加“乡土人文”的栏目,以唤醒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更合中学校报》每月出版一期,每期都会有“乡土人文”的栏目,其内容主要是反映更合本土风情的作品,通过宣传本土文化的力度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致。
让学生写乡土民俗生活,可以有效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再次,在作文中展现观察体验到的民俗生活,就不能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再现,而必须表现出写作主体对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进而更深层次地思考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的伦理规范、行为礼仪以及人生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用乡土人文触动学生的写作情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在“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作文原则上,不管触动的是什么“情”,只要利用得恰当,同样在作文中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卢佐兴.《歌曲配故事》想象作文教学设计[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