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蔚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图片、视频、音频、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引领的现代化教育逐步改变了过去“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单一教育模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更美麗,更加具有吸引力。但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就其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运用中,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一、多媒体的运用要选对时机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但在语文这门审“美”的学科中的运用就要选准时机,否则便会影响对“美”的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体验中每一个人的体会和感悟都是不同的。那么对于我们所教授的课文也是一样,每个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叶圣陶先生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方面来展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对于园林的描绘生动形象、细致入微。通过对文字的品读,让学生体会拙政园游览亭台轩榭,欣赏假山池沼等,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而在教学中,如果课前便展示苏州园林实景图的课例,这样先入为主的图片展示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脑海中的苏州园林变得千篇一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变弱了。如此教学就不如将图片或视频资料放在最后,在学生已建立对园林的主观印象之后,实景图片或游览视频对于他们而言便是对脑海中园林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能够加深理解和印象,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多媒体的引入丰富了我们语文课堂的“色彩”,文章的呈现形式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尤其是图片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事物也会变得更加直观。这样多种多样形式下的课堂,更加鲜活明丽,对学生的启迪和吸引力也更大。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准确的材料,选对恰当的时机,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如其分
多媒体资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它始终只是教学中的辅助工具。运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不能够取代教师的讲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互相启迪的过程,而过分使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是庞杂的经过加工后的信息,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以至于缺乏主动的思考。
在实际课堂中教师经常运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但在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师站在台上对着幻灯片喋喋不休,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和看的现象。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此被幻灯片阻隔,学生完全不用思考,只是机械地看、听就了解了这节课的所有内容。
实际教学中也常出现幻灯片和老师思路不一致的情况,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过度依赖幻灯片,思路被幻灯片所左右。这样的情况多是教师奉行“拿来主义”生硬地搬运网络上现有的成品,未经修改就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如此,教师没有对所讲授的内容充分分析和思考,甚至自己还没有熟悉课件上的内容就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又如何能够启迪学生思考问题进而赏析文章呢?
还有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是为了提高所谓的课堂效率,因为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增加原有的教学内容,既节省课时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大量的信息堆积导致本末倒置,重点不突出不明确,以至于反而浪费老师的精力和课时。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因为它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内容选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老师要参照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再去寻找精华的资料。
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进行谨慎科学的筛选和总结。内容上要选取精炼、准确的资料,启迪学生思考;形式上要具有美感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实际运用中要有自己清晰的思路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地被多媒体资源牵着鼻子走。多媒体运用得体流畅,师生之间愉快交流互动,课堂丰富多彩,这才是真正的将其运用到恰如其分。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运用于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