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

2018-02-19 08:10曹斯旻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曹斯旻

摘 要:“名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对阅读名著的认知现状让人担忧。此外,初中语文教学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却在一步步夺走“精神食粮”,因此,改进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我的文学情缘》中说道:“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中学阶段是最适合读书吸纳新知的时期,可是如今的中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如何将宝贵的精力放在刀刃上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要思考如何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效率。

一、名著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名著阅读教学是一项周期长、收效慢的工作。这需要老师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阅读,也需要孩子们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只有两者长期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较好成效。然而目前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师生的急功近利之心依然严重,名著教学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存在着太多的问题。

(一)考什么,教什么

无论是苏教版还是新的部编版教材,里面均有“名著推荐与阅读”或“名著导读”专题。可在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不少老师功利化地只追求分数和排名,并將名著阅读中涉及的内容汇编成作者简介、故事概括、主要人物形象、主题等作为复习提纲发给学生,勒令其在考前要背出来。可是新课标中明明要求学生,要“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然而现在的名著教学方法却和这条目标要求南辕北辙,不仅加剧降低了学生的名著阅读储备量,还让原本乐趣横生、意义非凡的文学作品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枯燥乏味,更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不会教,教不会

教惯了短小篇幅的课文,再面对厚厚的一本名著,老师们便束手无策了。明知道不能让学生自己盲读瞎啃,也不能一章一回地教授给他们,所以有的老师便开始了自己的单口相声。此外,由于文学作品总是基于特定的时代之上,这对不了解那个年代的学生来说,读懂这样的文学作品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时代大事件。可是,尽管有的教师开展了所谓的名著专题课,但却只是把自己对于名著的理解说给学生听,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要是说得好也就罢了,关键是有的老师自身文学修养也非常匮乏,对于名著的见解也比较浅显偏颇,这样的误人子弟,实在枉为人师。所以,当我们还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展翅,就要让他们自己去天空翱翔时,这绝对是极大的教学错误。

(三)读不懂,不想读

经典之书,大师之作,成人尚且难以读懂,更不用说没有人生阅历的中学生了。许多学生阅读经典,因为不能消化其中的内容,往往置之高阁。此外,有些经典名著早已被搬上银幕,相对于枯燥的白纸黑字,色彩绚丽的动态画面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而且,课内时间都用来看课本了,课余时间又那么宝贵,有的学生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阅读名著上,还不如去买参考资料,在短时间就能了解作品内容,掌握一系列的考点,何乐而不为呢?更有甚者认为名著是过去的事物,一本书这么“厚重”,文字又这么“冗长”,既不方便携带,又不知其所云。所以,我们还是要紧跟时代,随身的一部手机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短小的文字,既省心省力又省思省时。

二、改进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当然,这也是对语文名著教学方法的改变提出了高要求,这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提高。

(一)死学变活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去阅读名著,老师的指导作用就能发挥到极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爱读名著,这就要我们老师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能急功近利地盲目追求分数。老师要对此进行创新,如我校成立的“创博剧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变死学为活学”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舞台剧活动,师生共同研究名著经典选段,共写剧本,共拍共演,共导共编,探索出一条智慧学习的新途径。此外,老师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名著沙龙”活动,让学生以单口相声的形式来对名著内容进行再创作,并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另外,对于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班级里还可以组织一场“人物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创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体悟人物的形象,展演优秀的作品,为推进名著教学“造势”,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当然也符合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笼统变具体

成立社团、举办沙龙、组织比赛是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而创新的方法,要让学生真正能够读懂名著所含的时代价值和人生意义,还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啃读”其中的含义。但是“啃读”也是有技巧的,有些老师会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但只是笼统地布置下去,写出来的大部分都是浅显的读后感;还有些老师会给学生留几道题目,如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等,这些题目范围太大,贯穿整部名著,有些孩子完全不知从何下手,最后也就疲于应付,索性上网查询。所以,我们要将笼统的方法改为具体可操作的技巧教给学生,如选择《骆驼祥子》中关于老马和小马的选段,老师可以以实物投影的形式为学生做好示范,例如如何在空白处对老马小马的形象做好批注、选择何种关键词进行圈点勾画等。教师示范之后,还需要巩固检查,将学生的批注圈画进行投影,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当然,并不是每一部名著都需要批注和圈画等细致的阅读方法,有些名著需要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例如《海底两万里》就需要学生学会快速阅读,但是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也需要老师的示范。

(三)充实变留白

对于名著阅读,当学生既有了兴趣的指引,也有了方法的保障之后,老师就要懂得放手。阅读名著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的,这样才能好好感悟其中的深意。所以,“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接下来就是“留白”的过程。“留白”是美学中的概念,阅读名著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再创造,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课堂不是越“充实”才越有效,“留白”也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带领同学们走进图书馆,在图书馆中感受阅读名著的氛围。让学生在宁静中对话作者,在思考中感悟历史,在这种有“仪式感”的“留白”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许,我们会“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

经典名著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青少年阅读名著,就相当于在为纯白的头脑刷上文学的底色,这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只要我们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相信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赵丽宏.中国学生必读文库 文学卷[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