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庙琉璃牌坊

2018-02-19 08:04李晶
当代旅游 2018年8期

摘要:承德外八庙是皇家敕建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特点融合了各民族建筑手法,艺术价值超前绝后。特别是外八庙的附属建筑——琉璃牌坊充分吸收藏族寺庙建筑特点的手法,体现了古代匠师们运用传统形式创新的优秀作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琉璃牌坊;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

一、引言

承德外八庙是皇家敕建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特点融合了各民族建筑手法,艺术价值超前绝后。特别是外八庙的附属建筑——琉璃牌坊,充分吸收藏族寺庙建筑特点的手法,体现了古代匠师们运用传统形式创新的优秀作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比如,普宁寺的三座木制牌坊(现已不存)、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的琉璃牌坊不仅以其外形和丰富的含义引人注目,而且在寺庙的整体布局上,与它周围的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建筑空间,从而把整座寺庙烘托的更加宏伟壮观和极富层次。

二、简析

(一)牌坊由来及形制

牌坊又名“牌楼”,古名“绰楔”,它原是“里枋”的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专为光宗耀祖而建的牌坊。由于牌坊具有较强的衬托作用,所以大都作为古建筑群的附属建筑。明清牌坊大多建筑在宫殿、坛庙、陵寝、衙署或者风景园林,成为独特的景观和纪念性建筑。

牌坊的形制种类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木牌坊、砖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四种,风格各异。一般与帝王和宗教有关的多用琉璃牌坊。从结构上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多种样式。另外牌坊亦有等级之别,楼数愈多则等级愈高,一般皇帝敕建的牌坊等级最高。

(二)外八庙琉璃牌坊建筑特点

外八庙是皇家敕建的藏传佛教寺庙,有五座牌坊,其中普宁寺山门前有三座木制牌坊(现已不存),其余两座在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均为“三间四柱七楼”形制的汉式建筑,与北京北海小西天“须弥春”及香山靜宜园的琉璃牌坊相类似,为乾隆时期盛行式样,其尺寸情况据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载:“三间四柱七楼琉璃牌坊一座,计三间,内明间面阔一丈六尺二寸,夹杆外皮至外皮面阔五丈四尺四寸,进深六尺六寸五分,通高三丈四尺五寸。台基面阔五丈九尺一寸,进深一丈零六寸,通高一尺七寸,埋深四尺......”。

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均系仿六世班禅在后藏日喀则住所扎什伦布寺和达赖喇嘛在西藏拉萨居处布达拉宫形式建造的具有明显藏式风格的寺庙。在白台、红台、碉房、喇嘛塔等藏式建筑之中,这两座汉式的琉璃牌坊不但形制相同,就连牌坊的图案装饰也完全一样,全部采用浮雕手法表现,这些精美的图案不仅起着装饰牌坊的作用,同时又寓含着丰富的宗教内容。

琉璃牌坊的下部,设石造须弥座,雕刻有精美的莲瓣,上部为丹坒。在开辟着三道拱门上部镌刻遒劲有力纹饰,在象征着江山水固的海水江崖图案中,旋涡深处一只乌龟机灵地探出水面,四处张望,造形生动。琉璃牌坊的边柱及大小额坊上,也雕刻多种花卉纹饰。如“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最美好最圣洁之物,是吉祥福德的象征;“忍冬”,就是金莲花,佛教把其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某些教义相附会,用来宣传和忍受各种磨难的痛苦,做出一切牺牲,以求来世得到善报以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佛教思想;“宝相花”,这种图案是把自然界的各种花卉巧妙地结合于一体,为一种想象性、综合性的花卉图案,在佛教中含有“普渡众生”的意义。其他如岔角云、芭蕉树、缠枝卷草等纹饰,也是吉祥与纯洁的象征。此外次楼匾上的两条巨龙,左右对称,追戏着一颗滚动闪光珠宝的“二龙戏珠”图案,寓示着吉祥,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雕刻技术精湛,造形优美,栩栩如生。

两座琉璃牌坊的正楼云龙匾上,有乾隆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钦镌写的御笔题额。须弥福寿之庙为“总持佛境”。总持:统领一切法门;佛境:佛居之境界。意思是六世班禅居住的宗教圣地统领天下万法。普陀宗乘之庙的南面匾额为“普门应现”。普门:普渡众生之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三种变化身,普渡众生,故为普门。(布达拉是达赖喇嘛的居处,达赖是观世音的化身),意思是观世音示现众生之门。北面匾额为“莲界庄严”。莲界:指寺庙,佛都以莲花喻佛净土。意思是菩萨居住的乐土神圣而庄严。

在琉璃牌坊的楼脊上,亦有华丽的装饰。两只兽昂首屹立于正脊之上,四角仙人走兽威风凛凛地翘首脊端,四只垂兽昂首挺胸立于垂脊之上,这些动物饰件安置与此含有消灾免祸,逢凶化吉之意。

从整体上看,这两座牌坊,全部使用等级高贵的黄绿釉琉璃装饰。因为在我国古代被视为最尊之色的“黄色”,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由此可见,外八庙这两座琉璃牌坊的等级是何等高贵,这在碑文上亦有所体现。

在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正门左右和东西两侧,均竖立门牌,上刻当年对瞻礼者的规定:“(蒙古)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等,准其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瞻叩,余概不准入庙门。其入庙门者,不得由中路行,俱令进左右掖门。以示虔敬。”

三、总结

外八庙景区内的两座琉璃牌坊不仅以其外形和丰富的涵义引人注目,而且在寺庙的整体布局上,与它周围的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建筑空间组合,加以黄绿釉相间的绚丽色彩与含有庄严幸福之意的红色主体建筑大红台以及伏跪而卧的白象、威严凶猛的石狮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把整座古建筑烘托得更加宏伟壮观和极富层次。两座寺庙内的琉璃牌坊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但它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宗教教义,吸引着四海宾朋,成为广大游人喜爱的建筑艺术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建筑艺术的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辞海》.

[2]《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

[3]《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主编.

[4]《外八庙匾额楹联注释》张占生著.

[5]《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市文物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

[6]《中国园林技术》1986年总第14期.

作者简介:

李晶(1988.7-),女,河北承德人,承德市避暑山庄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博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