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在中国接受本科学历教育。基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留学生本科教育教学实践,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来华留学生对在华所接受教育的满意度;其次通过深度访谈,探讨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英语水平、数学基础、学习习惯、上课方式和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差异;最后,针对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多方面差异,指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同存异,因材施教,不断改革留学生本科教育教学方式,提升留学生对所接受教育的满意度。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北京语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8-0144-03
Abstract: The latest recent years has witnessed the drastic grow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study in China for a bachelor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Based on the education practice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LCU) and result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aper firstly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education experience in China.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the paper secondly investigates the multipl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local ones, including English level, math base, learning manner, attitude toward class lecture and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professor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well, to cope with the differences properly, an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both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student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BLC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Undergraduate Education
[作者簡介]张爱玲(1967-),女,山东郓城人,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非实体研究机构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7XTS09);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教育教改重点项目“留学生非语言类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Z201306)。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高,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除短期留学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华接受本科学历教育。2012—2015年间,平均43.06%的来华留学生选择接受学历教育,其中平均71.84%的学历留学生选择接受本科教育,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平均为30.91%,本科留学生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体①。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也最大。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7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6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②。
近几年来,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专业课程,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研修。为满足这一需求,北京语言大学做出了多种尝试,如在汉语学院开设国际经贸类课程及国际经贸专业方向;在商学院进行中外学生同堂授课,以及对留学生单独编班进行专业课教学;汉语学院和商学院联合办学,留学生在主修汉语言的基础上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项目等等,都是在顺应留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强烈需求。
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本科教育和教学实践,发现留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针对中外学生之间存在的多方面差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来华留学生满意度现状调查
为了客观了解来华留学生对所接受教育的满意程度,我们针对北京语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题包括课程设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方式、校园环境、学习氛围和人际交往等7大方面的问题,每个大问题又细分为若干小问题。调查对象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本科生、汉语专业修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的辅修生,以及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交换学习的交换生。调查反馈为5点量表形式,具体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
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课程设计(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的满意度最高,90%以上的受访留学生对课程设计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仅有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留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满意度最低,21%以上的留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只有75%的留学生表示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留学生对学习氛围(同学们是否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激励)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有40%的被访留学生对学习氛围表示非常满意,高于其它6项内容的非常满意比例,同时有11%的被访留学生对学习氛围表示不满意(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调查结果还显示,33%的受访留学生对人际交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非常满意,16%的留学生表示不满意;31%的留学生对校园环境(绿化率、生活方便程度)非常满意,13%的留学生表示不满意;对教学设施(硬件及软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专业水准和师德水平)的满意度都在85%以上,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0.7%和12.3%。
二、来华留学生差异性分析
为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满意度,我们还对相关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充分了解来华留学生的课内课外表现,理解和把握留学生的受教育诉求。访谈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语言水平、数学水平、学习风格、听课习惯和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英语水平差异
相比较中国学生比较接近的英语水平,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显著。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不论其母语是否为英语,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普遍较高;来自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低于欧美国家留学生,但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和用英语进行公开演讲的能力普遍高于中国学生,这与已有同类研究的发现相吻合[1]。也有个别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很低,完全不能胜任用英语或中英双语的专业学习,往往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学,或者选择放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习,专门学习汉语言和中国文化。
(二)数学基础差异
相比较中国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留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偏低。比如,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的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的福利效应时,个别留学生不清楚如何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因此无法对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等贸易政策如何影响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净国民福利等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再比如,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Stolper-Salmuelson(S-S)定理③时,需要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部分留学生对此毫无思路,要求任课老师从方程组消元、到合并同类项等初等数学知识逐步讲解。
(三)学习风格差异
相对而言,中国学生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擅长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概括、理解和记忆,留学生则比较注重对形象知识的理解,擅长通过实例论证原理、通过反复实践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获得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和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喜欢以人际交流为基础进行学习活动,比如与舍友或好朋友一起学习,欧洲和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则偏好个人研究式学习,倾向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2]。在学习效果展示上,中国学生擅长完成计算题、简答题等有标准答案的题型,留学生更擅长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一些留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会选择放弃解答计算题。
(四)听课习惯差异
相比较中国学生习惯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习惯安静听讲和记课堂笔记,留学生更偏好互动式教学方式,愿意与授课老师甚至同学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比如,当理解授课老师所讲内容时,留学生会点头示意,甚至会自发鼓掌;当遇到不清楚或不确定的问题时,留学生会打断老师的授课,或者请老师解释,或者和同学低声讨论,甚至偶尔会与同学高声辩论;对于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部分的内容,留学生会直接告知老师,某些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学过,请老师不必再讲。总体看来,有留学生的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五)文化习俗差异
相比较中国学生遇到问题会毫不犹豫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留学生对待别人的时间的态度会有不同。比如,他们会提前预约,甚至会因为占用了老师或同学的时间,而提出要给予经济补偿等等。
相比较中国学生,留学生对论文答辩和毕业礼更具备仪式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时,留学生们均身着正装,神色庄重,论文陈述自如,回答问题也比较到位,個别同学的表现简直与平常判若两人。
相比较中国学生的低调含蓄,外国留学生通常有较高的文化自信。以近十几年来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化节”为例,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热情展示其颜色鲜艳的民族服饰、演奏各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分享风格鲜明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以及代表性的传统美食。
三、求同存异,因材施教
鉴于中外学生存在多方面的显著差异,将适用于中国学生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简单套用在来华留学生身上,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们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求同存异,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关于英语水平差异
针对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可以分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在留学生入学前,设定起码的入学英语门槛,或者组织适当的入学英语考试进行初步选拔。在留学生入学后,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要求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选修相应的基础英语课,为高年级用英语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同时鼓励学生课下寻找语言学习小伙伴,互帮互助。
(二)关于数学基础差异
针对中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差异,任课教师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比如,提前上传课件,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在了解学生预习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结合实例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围绕课堂讲授的难点问题,布置类似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关键知识和方法;提倡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结对学习或结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等等。
(三)关于学习风格差异
针对中外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任课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不同章节教学任务的不同要求,灵活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国际贸易术语、信用证、托收部分的内容适合采用案例分析,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单据和票据制作、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等内容,适合采取课后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关注专业细节,注重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价格换算和成本核算、运费和保险费计算、索赔理赔金额确定等,适合通过中外学生合作完成和现场报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同的商订部分,宜采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演练加教师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口方案的制订部分,可鼓励留学生基于自己的国家,就某个产品撰写、提交书面方案并进行口头报告,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培养中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相应地,任课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相对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针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分别进行考核,增加平时考核的权重,重视过程教育,创造更多的中外学生互动和相互学习的机会,鼓励中外学生共同进步。
(四)关于听课习惯差异
针对中外学生的听课习惯差异,任课教师要理解并逐渐习惯留学生随时发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相应调整授课安排和授课进度。调整的原则是照顾大多数学生情况,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另约时间进行课外单独辅导。在教师访谈中还发现,对于留学生要求及时互动的诉求,不少任课教师都经历了从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步习惯,直至充分享受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此外,还要顺应中外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变化,尊重学习规律,注重“学习者导向”,注重网络在线学习,适当增加知识型课程的网络教学比例[4]。
(五)关于文化习俗差异
针对文化习俗差异,首先要求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个性,包容和理解文化差异,学习优秀先进的外国文化,弘扬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比如,北京语言大学的文创中心,以中国艺术“琴棋书画诗乐茶花香”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公益文化讲座、沙龙、雅集等多种交流学习和文化体验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④。作为个人,中国师生都需要加强自身艺术和中国文化修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展现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可度[5]。
总之,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我们从意识上要高度重视,情感上要悉心关怀,工作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知华、友华、爱华留学生,更好地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一带一路”多赢倡议的实施,积极探索和完善国际商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
[注释]
①根据教育部历年来华留学生统计计算。
②该定理重点讨论由贸易引起的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贸易发生国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变化。
③http://news.blcu.edu.cn/c/2017-06-01/483392.shtml
[参考文献]
[1]易佳. 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及文化阐释[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2015(11):65-67.
[2]徐美, 熊佳全, 唐莹娟,等. 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思路——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J]. 对外经贸, 2016(3):152-154.
[3]宋兰香. 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 30(1):158-160.
[4]杨丽丽,陶忠元.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研究[J]. 对外经贸, 2013(11).
[5]姜书竹. 案例互动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 对外经贸, 2013(7):132-133.
[6]张爱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对外经贸, 2013(7):129-131.
[7]鲍崇高, 张健, 赵欣,等.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3):11-11.
(责任编辑:郭丽春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