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全球受众爱上同一个故事?

2018-02-19 03:56马天
出版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合拍片

马天

合拍电影应如何兼顾中外?跨文化创作该如何进行?至少从目前来看,想讲好一个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时喜爱的故事,仍然并非易事。

10月底,博纳影业发布消息,由中、美、日三国共同创作的《西游记》改编动画电影《齐天小太子》已正式立项,意味着这部集合了美国好莱坞的主创团队以及中日两国动画资源的“混血儿”即将诞生并与全球观众见面。

在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的合拍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艺恩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经与美国、韩国、新加坡、比利时、法国等20个政府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且该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中。

但在合拍片大量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与观众审美并不“合拍”的现象。由于不同国家的语言、环境、文化、习惯不尽相同,导致了部分合拍片在内涵和故事上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合拍电影应如何兼顾中外?跨文化创作该如何进行?对于中外影人来说,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至少从目前来看,想讲好一个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时喜爱的故事,仍然并非易事。

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到《英伦对决》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齐天小太子》,作为中、日、美三国共同参与制作的合拍动画片,这部作品的幕后阵容可谓强大。在此前东京电影节上爆出的合拍计划中,博纳影业将与日本东映动画合作拍摄,曾指导《别惹蚂蚁》的约翰戴维斯担纲导演,曾参与《怪物史莱克2》编剧的大卫·斯坦姆和大卫·维斯执笔剧本。此外,“刺猬索尼克”的设计者之一大岛直人将主导该片角色设计,而曾在皮克斯和迪士尼任职的查克·威廉姆斯则参与制片。整部影片集合了三国优质的影视动画创作资源,可谓将“合拍”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究竟如何定义合拍片,其存在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意义?根据我国电影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合拍(Co-produc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合作拍摄的影片,发行时通常有两个或多个语言的版本。对于“合拍”的认定,有若干可量化的标准,如投资比例、演职员国籍构成、版权持有状况等。只有这些条件都一一达标,并报批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取得资质”后,一部影片才算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拍片,从而享受国产片的待遇。

事实上,从1982年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到2017年的《英伦对决》,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打造的合拍片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史。中国特色与外国元素也在其间充分地融合、碰撞,让观众大饱眼福。

1982年,由中国导演段吉顺与日本导演佐藤纯弥联合执导,孙道临、三国连太郎主演的剧情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问世,讲述了况易山和松波两个围棋家庭30年的沧桑变故,也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拍片诞生。此后20年问,中外合拍片多采取协作摄制方式,如《末代皇帝》《敦煌》等影片,均由外方主导制片,中方仅收取外方支付的设备、器材、场地、人员劳务等有限的协拍管理费用,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协拍片。

进入1994年之后,国外大片开始以分账形式进入中国内地,这种以协拍为主的模式陷入低潮,突出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从1993年的57部,直降到1998年的八部。

这段低潮一直到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才有所好转。2003年到2004年间,国家开放了外资、国营、民营电影公司间的合作,除了签署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还与多国政府签署了《电影合作拍摄协议》。

在这期间,以《无间道Ⅲ:终极无间》《功夫之王》《窃听风云》为代表的大批中港合拍片不断涌现,且成为迄今为止仍然脍炙人口的佳作。至此,合拍片从以协拍模式为主的萌芽阶段迈入佳作频出的过渡阶段。

及至近些年,无论是中外合资电影公司的出现,还是好莱坞尝试用中国元素试水合拍,亦或是中国电影公司纷纷与海外电影公司达成片单战略合作,都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拍片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拍片成“香饽饽”

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合拍片的立项数、过审数、票房占比数均逐年上升。2015年,合拍片立项与过审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立项94部合拍片,比2014年的77部增加了17部;审查通过60部影片,比2014年增加近40%;上映数也由2014年的43部增加至62部。

2016年合拍片上映的数量较2015年虽有所减少,但立项数、过审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全年合拍片票房占比也达到新高,接近全年总票房1/3。

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内地已经实现与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制片:这一年,获电影局批准立项合拍片84部,审查通过印部。

据艺恩数据显示,2016年内地单片票房Top20的排行榜中,合拍片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将九个席位收入囊中:《美人鱼》《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等六部影片是内地与中国香港合拍;《长城》和《功夫熊猫3》属于中美合拍片,而《绝地逃亡》则由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与美国联合制作。

2017年内地票房Top20中,合拍片虽然仅占据了两个席位,但票房均已超过10亿大关,分别是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和中美合拍的《金刚:骷髅岛》,都是大片级别。

从票房占比看,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同语系影片仍然是合拍片生产与消费的主力军。同时不难看出,中国与美国好莱坞的合拍趋势也开始日渐凸显。

合拍片为何如此受各方青睐?原因之一在于合拍片由境内外制片公司联合制作,这种模式更有利于中国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制片理念和技术,提升影片质量,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以达到推动本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目的。

其次,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瞄准了中国电影市场,希望从中分一杯羹。鉴于每年进入中国的外国影片都有明确的数目限制,且即便能够顺利上映,其所获得的票房分账比例也往往达不到预期。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外电影公司就会采取合拍手段,积极和国内制片方、投资方达成合作,这样的优势在于不占进口片的配额限制,并能够在排片、分账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另外,合拍片还能在国外取景方面获得国外的税务支持,以大大减少资金成本。这些因素均使得合拍片成为“香饽饽”。

“真情实感”才能与观众审美“合拍”

今年年初,中外合拍的《谜巢》《24小时:末路重生》登陆国内各大院线,但前者沦为网版的古墓密室逃脱,后者上演七八十年代的老套故事,直接导致市场反馈、观众反响均不甚理想。

更有数据披露,2016年十大亏损影片排行榜中,《摇滚藏獒》以预估净亏损四亿排行榜首,《勇士之门》亏损达三亿多,而《大唐玄奘》和《三少爷的剑》亏损则达近一亿。

不可否认,在合拍片大量涌现的同时,出现了与观众审美并不“合拍”的现象。從市场和网友的反馈来看,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合拍片虽持续霸占票房榜首,但由于其经常“炒冷饭”,影片缺乏创意,观众并不完全买账。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环境、文化、习惯不尽相同,再加上外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到位,更是导致了部分合拍片在内涵和故事上的不伦不类。

事实上,电影创作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在合作过程中,中外双方在人物形象、价值观上难免有不同理解,合拍电影的演员阵容以及剧本故事,都要根据放映当地情况仔细考量,即使是对同一文化元素,中外市场的热情有时也大相径庭。

除此之外,语言也是合拍片纵横全球市场的一大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讲,相较于真人电影,反而是动画片由于在形式上更易化解创意上的阻碍,成为不错的合拍影片类型。

随着如今电影技术的发展,制片方仅用很小一部分预算就可以解决动画片的语言问题:例如在中国放映时说汉语,在法国放映时讲法语。这样的处理,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减少在创意之初的文化阻碍,前些年爆火的将中国故事与好莱坞动画结合的《功夫熊猫》系列就是中外合拍动画片的经典成功案例。

总得来看,即便合拍片不“合拍”的状况时有发生,但其前景依然值得期待。而若想要在全球多方市场都取得成功,制作方真正需要的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贯通。电影终究是关于人心与人性的艺术,加强文化的软对话,打动人心,才是中外合拍片成功的“语言密码”。

猜你喜欢
合拍片
“合拍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基本诉求与主要形态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2013香港合拍片创作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