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煤柱下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模拟分析

2018-02-19 01:27刘浩宇
山西焦煤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力场煤柱采空区

刘浩宇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层埋深为329~419 m,平均厚度为2.3 m,倾角为5°,产状近水平,煤层中一般含有1~2层不稳定夹矸,构造较为简单,属于稳定可采煤层。15#煤三盘区是新开拓的盘区,盘区地应力情况不清晰,且上部3#煤为小煤窑采空区,9#煤为九七盘区97301、97302采空区,3#煤和9#煤之间的层间距约为60 m,9#煤和15#煤之间的层间距约为28~30 m.

15#煤层节理裂隙较发育、煤体强度相对较软,同时考虑到15#煤层受上部3#、9#煤层开采引起的动压和煤柱集中应力等因素影响,有必要对15#煤层三盘区153301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进行研究,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1 地质力学测试

1.1 地应力测量

采用SYY-56型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仪对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三盘区5个测点进行地应力测试,对压裂过程中的压力和时间进行实时采集,得到每个测点的水力压裂曲线,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见表1.

以上5个测点中,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的测点有4个,其中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大值为12.45 MPa,最小值为7.60 MPa,绝大多数主应力量值小于10 MPa,由此判定三盘区地应力总体上以水平应力为主,属于构造应力场类型,地应力场在量值上属于低应力区。整体来看,三盘区测试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由东南至西北方向呈减小趋势。

1.2 围岩强度测试

采用WQCZ-56型围岩强度测试装置对巷道顶板以上及巷帮10 m范围内的岩体进行了原位强度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换算,测试结果见图1,2.

图1 顶板煤岩体强度测试结果图

图2 巷帮煤体强度测试结果图

15#煤层顶板以上10 m范围内岩层以石灰岩和细砂岩为主,岩层致密坚硬,完整性普遍较好,石灰岩平均强度为109.61 MPa,细砂岩平均强度为50.72 MPa;15#煤体完整性普遍较差,煤体强度测试探针触点强度值波动范围较大,受开挖影响,浅部煤体均产生塑性破坏,导致煤帮浅部强度值普遍小于深部,煤体强度平均值为12.33 MPa.

1.3 围岩结构窥视

采用数字全景窥视仪对地应力测试钻孔20 m的煤岩体结构进行了窥视,岩层结构图见图3. 通过分析图3得出以下结果:

15#煤层直接顶为石灰岩,厚度9~10.5 m,致密坚硬,岩层完整性普遍较好,局部存在原生微裂隙。石灰岩以上约有2 m的细砂岩,岩层致密,完整性较好。细砂岩以上为泥岩夹层,厚度约0.5 m,夹层胶结疏松,含有方解石岩脉。泥岩以上为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层间普遍含有软弱夹层。单从岩层分布情况来看,顶板围岩条件较好,厚层完整的石灰岩以及以上的细砂岩能形成稳定的、承载能力较强的承载结构。

图3 巷道顶板岩层结构窥视图

2 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以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153301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寺河矿二号井9#煤层遗留煤柱下15#煤层153202巷合理布置位置。

2.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数值模型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宽260 m,高70 m. 边界条件为:四周水平位移约束,上部为应力边界,底部为固定边界,上覆岩层只考虑重力,用均分分布的应力载荷取代。根据地应力测试结果和模型厚度,模型初始垂直应力施加7 MPa,水平应力5 MPa,计算模型采用摩尔-库伦模型[1],所建立模型见图4.

图4 数值模型图

2.2 模拟方案设计

模拟过程为原岩应力平衡→9#煤采空区开挖→153202巷开挖。考虑到上部9#煤层回采后煤柱应力向底板传递,影响范围较大,结合下煤层工作面巷道开拓布置,模拟3种布置方案:方案一为153202巷与9#煤层遗留煤柱重叠布置,回采巷道受采空区影响较大;方案二为内错30 m布置,回采巷道受采空区影响较小;方案三为内错60 m布置,回采巷道基本不受采空区影响[2-4]. 具体方案见图5.

图5 数值模拟方案示意图

2.3 模拟结果分析

上部9#煤回采后煤柱及两侧垂直应力分布图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9#煤回采后,在煤柱两侧煤壁出现支撑压力峰值,形成“应力核区”,应力峰值在15.7 MPa左右,应力集中系数为2.24. 煤柱内应力集中区应力向底板传递,形成一定范围的应力梯度区,对下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

图6 9#煤回采后垂直应力分布云图

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开挖后应力场分布云图见图7.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随着153202巷道距上煤层采空区煤柱水平距离的增加,巷道周边的应力量值和应力梯度随之降低。内错60 m布置时,巷道周边形成的应力场最有利于巷道维护。

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开挖后围岩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图分别见图8,图9. 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见表2.

图7 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应力场分布图

图8 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垂直位移图

图9 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水平位移图

表2 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道围岩变形量表

由图5,6可以得出,由于应力场环境和顶底板岩性的不同,不同布置方式下,153202巷围岩变形量总体上表现出左帮大于右帮、底板大于顶板的特征。由表2可知,随着距上煤层煤柱边缘距离的增加,153202巷围岩变形量逐渐降低,在内错60 m布置时,巷道顶板、两帮和底板变形量最小,巷道稳定性最好。

3 现场试验与监测

基于以上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现场条件,确定153202巷与上部采空区煤柱内错60 m布置,巷道支护方式为锚网索联合支护。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表面位移监测断面,对掘进期间200 m范围的试验段巷道变形进行监测,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变化曲线见图10. 由图10可知,巷道在整个掘进期间,顶底板移近量控制在130 mm以内,两帮移近量在100 mm以内,巷道变形量较小。从现场实测数据可以看出,内错60 m布置时,巷道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破坏,矿压显现较缓和。

图10 巷道位移曲线图

4 结论与建议

1) 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寺河矿二号井地应力大小总体以水平应力为主,属于构造应力场类型,地应力场在量值上属于低应力值矿井。

2) 9#煤回采后,采空区煤柱内出现应力集中,形成“应力核区”,应力集中系数达到2.24,应力集中区应力向底板传递,形成一定范围的应力梯度区,对下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回采巷道与上部煤层遗留煤柱内错60 m布置时,受上煤层遗留煤柱影响最小,巷道围岩应力场环境最为有利,巷道围岩稳定性更好。

4) 现场检测结果表明,掘进期间,顶底板变形量控制在130 mm以内,两帮移近量控制在100 mm以内,无明显变形和破坏,证明数值模拟结果可行。

猜你喜欢
应力场煤柱采空区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大埋深矿井区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铝合金多层多道窄间隙TIG焊接头应力场研究
四川“Y字形”断裂交汇部应力场反演分析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