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军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 庞庞塔煤矿,山西 临县 033200)
吕临能化庞庞塔煤矿目前采用斜井运输方式,为了使9#煤仓内的煤转运到西区9#煤暗斜井下强力带式输送机上,在西区9#煤暗斜井带式输送机机尾处施工溜煤眼与9#煤仓下部收口段贯通,溜煤眼设计斜长11 m(中至中),正方形断面,毛宽、毛高2.2 m,净宽、净高1.6 m,目前已施工5.5 m,剩余5.5 m. 9#煤井底煤仓剖面图见图1. 但是经过论证,该方案会导致9#煤煤仓堵仓,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因此,提出了9#煤煤仓上下口的改造工程方案,由于斜溜煤眼已经施工了一部分(1/2长度),必然会对后期改造工程的支护参数设计造成影响。
图1 9#煤井底煤仓剖面图
为使9#煤仓内的煤转运到西区9#煤暗斜井下强力带式输送机上,需将9#煤仓下部给煤机硐室与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带式输送机机尾处打通并安装斜溜槽,改造工程包括在给煤机硐室西侧开口、承重墙上部开槽及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架棚段顶部扩刷。具体的工程位置图见图2. 改造工程局部处于泥岩围岩中,在掘进过程中应注意对泥岩围岩的控制,加强支护。
图2 改造工程位置关系图
1) 应力集中区收缩增载。
9#煤煤仓巷道在改造前,围岩应力集中区较为稳定,改造后,围岩应力集中区收缩,围岩应力更加集中,即巷道围岩集中区发生收缩增载,致使改造后围岩发生大变形以致发生破坏。
2) 复杂的围岩环境。
在9#煤仓改造前,煤仓与主斜井运煤巷道围岩已经发生了变形破坏,而且在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斜井开挖到煤仓附近时,巷道围岩已经开始破坏。在给煤机硐室西侧开口、承重墙上部开槽及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架棚段顶部扩刷等改造工程完成后,开挖空间进一步刷大,围岩环境更加恶劣,导致围岩发生破坏。
3) 巷道断面的加大。
巷道跨度大、高度高是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破坏的重要原因。改造过程中,在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斜井开挖到煤仓附近而后与煤仓之间开挖溜煤眼后,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架棚段顶部又经过扩刷,此处的巷道断面进一步加大,增加了支护的难度,巷道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破坏。
4) 围岩性质。
由于煤仓附近硐室及巷道处于泥岩地层中,一般而言,泥岩属于较软岩层,变形较大,且不易支护,因此是巷道及硐室围岩发生破坏的重要的地质因素。在支护设计中应考虑这一因素,在掘进过程中应注意对泥岩围岩的控制,加强支护。
1) 给煤机硐室开口顶板支护。
因给煤机需要转向,因此需要在给煤机硐室西侧开口以安置给煤机前端,开口断面为矩形,断面尺寸为宽2 000 mm×高1 800 mm. 开口后会造成原有顶部承载钢梁失去下部支撑,因此需要对开口处的给煤机硐室顶板进行强化支护。采用锚索+对棚联合支护。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锚索:每排5根锚索,钢绞线规格为d21.8 mm×8 300 mm,锚索间距为1 150 mm,排距为1 000 mm,两侧锚索带外扎角30°进行施工。锚锁穿过焊接的对棚带角度向上施工以避开煤仓下部漏斗,第一排锚索带前扎角45°施工,第二排锚索带前扎角40°施工。锚索每孔采用1支K2360、2支Z2360树脂药卷加长锚固,以保证锚固效果。锚索预紧力80 kN,锚固力不低于280 kN;锚索托盘规格300 mm×300 mm×14 mm. 对棚采用两节5 m长工字钢利用钢板焊接而成。
对拉锚索:第一排中间锚索的施工角度会穿透已施工的斜溜煤眼,在斜溜煤眼露出端采用托盘、锁具固定,形成对拉锚索,锚索长度改为6.6 m,锁具、托盘规格同上。支护方案见图3.
图3 给煤机硐室开口顶板支护方案图
2) 承重墙小断面通道支护。
给煤机硐室紧靠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承重墙,因此需要在该承重墙上部开一个矩形断面以安置斜溜槽上端,断面尺寸为宽2 000 mm×高1 800 mm,采用工字钢棚+短锚杆联合支护。
工字钢棚:顶棚及棚腿均选用工字钢,紧贴壁面,棚间距为600 mm.
锚杆:断面顶部施工一排3根d20 mm×1 500 mm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锚杆间距800 mm,每根锚杆采用一支Z2360树脂药卷进行锚固。两侧锚杆带外扎角15°施工,中央锚杆垂直顶板岩面施工。预紧力不小于200 N·m,锚固力不小于200 kN;锚杆托盘规格120 mm×120 mm×10 mm. 支护方案见图4.
3) 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架棚强化段支护。
由于过煤斜溜槽开挖时需要穿透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的架棚段,并对顶部进行扩刷,会导致架棚段棚腿失效,全断面U型棚失去支护能力。因此,需要全断面拆除U型棚。对于拆除断面需要重新架设U型棚,以对溜煤眼、煤仓及硐室形成的三角区进行加强支护。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尺寸为:巷宽4 500 mm,墙高3 250 mm,拱高2 250 mm,巷高5 500 mm. 采用锚网索+U型棚联合支护。
锚杆:巷道顶部及两帮均采用d20 mm×2 400 mm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锚杆间距800 mm,排距600 mm. 每根锚杆采用K2360和Z2360树脂药卷各一支进行锚固。底角锚杆带下扎角15°施工,帮部及顶部锚杆垂直岩面施工。预紧力不小于200 N·m,锚固力不小于200 kN;锚杆托盘规格120 mm×120 mm×10 mm. 金属网选用d6.0 mm钢筋点焊而成,网孔规格100 mm×100 mm,联网间距为200 mm.
锚索:顶板每2排锚杆中间位置布置一排锚索,每个断面共7根,顶板锚索钢绞线规格为d21.8 mm×8 300 mm,帮部锚索钢绞线规格为d21.8 mm×6 000 mm,锚索间距1 600 mm,排距1 200 mm,锚索垂直岩面施工。锚索每孔采用1支K2360、2支Z2360树脂药卷加长锚固,以保证锚固效果。锚索预紧力80 kN,锚固力不低于280 kN;锚索托盘规格300 mm×300 mm×14 mm. 第一排顶部中央锚索会穿透已施工的斜溜煤眼,在斜溜煤眼露出端采用托盘、锁具固定,形成对拉锚索,截断多余长度的锚索,锁具、托盘规格同上。
U型棚:设计采用U型棚可缩支架,选用材质为20 MnK的29 U型棚,全断面共由4节组成,搭接长度500 mm,搭接处采用两副限位卡缆和一副普通卡缆进行固定,卡缆扭矩不小于300 N·m,棚距600 mm. 棚腿采用锚杆进行锁腿处理。具体参数见图5.
图5 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支护方案图
支护方案确定后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支护改造区域的围岩位移进行了观测,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测点的离层变化情况见图6.
图6 顶板离层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由图6可知,观测深度为2 m、4 m、6 m、8 m时,覆岩累计离层量为6.2 mm、8.3 mm、12.4 mm、16.5 mm,该测点附近上覆岩层离层主要集中在0~6 m的顶板,达到12.4 mm,6~8 m的顶板离层仅为4.1 mm,离层量较小。
经30天的表面位移监测,得到了表面位移的实测值,由监测数据绘制各监测断面的表面位移与监测时间关系曲线图,见图7,8.
图7 表面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图8 表面位移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两个测站顶板下沉量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不同位置的稳定时间有所差异,西区9#煤带式输送机暗斜井上段经历二次扰动影响较大,顶板下沉稳定时间为16天,围岩最大位移速度9.4 mm·d-1,平均位移速度为4.6 mm·d-1,累计位移量73.6 mm. 通过对观测结果分析可知,两处巷道顶板变形较小、围岩稳定,支护效果好。
对围岩变形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在开挖初期,围岩变形速率较大,并且每天都处于变化中,围岩变形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巷道稳定性差、变形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顶板下沉是变形的重点。顶板下沉在15 d左右能达到稳定,两帮在10 d左右能达到稳定,顶板下沉最为明显,两帮也早于顶板稳定。
由图8可知,巷道顶板变形经历3个阶段:在开挖0~4 d,变形速率较大,但持续时间较短,为加速变形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40%左右;在开挖4~7 d,变形速率减缓,此阶段为缓慢变形阶段,占总变形量的60%左右;在测点距开挖面7 d后,变形曲线开始收敛,为基本稳定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40%左右。
通过对庞庞塔矿9#煤仓进行改造并对大跨度巷道的支护效果进行现场监测,发现顶板离层变形小,属于平稳不变型离层,围岩变形小,锚杆(索)锚固力大,围岩控制较好。可见,支护后巷道的安全稳定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