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古籍文献翻译概况

2018-02-19 05:11达瓦次仁
西藏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藏医学医典藏文

达瓦次仁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文献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东汉郑玄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意思是:郑玄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其意义较为明确。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承除了凭借文字记载外,还需要贤人的口耳相传。国家标准局《文献著录总则》给文献作的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实际就是用文字、声音、图形、符号、视频等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

1 古今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概说

在民族医药古籍中,藏医古籍数量最多,翻译成其他文字的也最多。在藏王松赞干布之前,苯教的《十万疾病黑》《除病诊断十万花》《十万药全胜白》《蓝天水十万心》等诸多苯教典籍中有不少医学典籍,但医学典籍翻译的记载不详。

公元7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后,吐蕃和唐朝和亲,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汉地先进的文化包括汉地医学带到雪域高原。当时的汉地医僧玛哈德瓦和藏族译师达玛郭夏将汉地医书合译成《医学大全》[1](藏名称《曼杰钦莫》)一书。同时,松赞干布还从天竺、大食等聘请名医入藏传授其他民族的医学知识。天竺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师格列诺、唐朝医师韩王海第。他们各自拿出本国学派的许多著作,然后编译一部七卷的医书《无畏武器》(藏名称《米吉村恰》)。[3]大食医师格列诺还著有《头伤治疗》《人体解剖明鉴》《鸡孔雀鹦鹉病治疗法》《汉地杂症病治疗》等书,并翻译成藏文。

公元716年,金成公主入藏时也带了大批历算、医药书籍和汉地医生,《新唐书·吐蕃列传》《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贤者喜宴》等书对此均有记载。公元8世纪上半叶,汉地医僧玛哈金达、甲楚卡更与藏地学者琼布孜孜、琼布顿珠、觉拉门巴等多人合译了《月王药诊》,又译《医法月王论》④(藏文名《门结达未杰布》),具史料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藏医古籍著作。关于这本典籍,有些学者认为是《皇帝内经太素》的藏文译著。[1]

公元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时期,包括天竺、汉地、大食、克什米尔、吐谷浑、尼泊尔等地的四方九名医云集逻些(拉萨),著书立说,并翻译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名医比吉·赞巴希拉哈翻译了《医学宝鉴》《晶鉴五十章》《尸体图鉴》《甘露宝鉴》《活体测量》等十几种书,后赞布令人将书编译成一部《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公元755年,藏王赤松德赞继任赞普,他十分重视发展藏医学,先后聘请汉地医生东松岗哇、天竺的贤迪嘎巴、大食的哈拉贤帝、尼婆罗的达玛西拉,还有唐朝的高僧敬虚、僧能等。他们译出了一些医书,这些医书受到赞普的重视,把它合编成《紫色王室保健经函》珍藏。

从9世纪以后,如:萨迦和帕墨竹巴,以及藏医南北学派争鸣时期,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甘丹颇章时期等历代藏医学者,主要著书立说。翻译医书的史料不明。现在最早的《四部医典》译文是学术界公认的18世纪回鹘蒙古文《四部医典》,蒙文本是转译自藏文本的。由蒙古学者敏珠尔道尔吉完成,在北京刻板印刷的。此外,还有英、俄、法、日等多种文字节译本和汉文全译本。

早在1860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高兹敦斯基把《四部医典》译成俄文,但这一工作并未继续下去。后来俄国人乌里扬诺夫,对这部经典医学著作进行了翻译,但他只译了《四部医典》中的第一部分,即《根本续》,第一部分占全书的百分之二的内容,他所译的这一部分译文据说比较准确。[5]

随后,1976年西美乔夫组织了一个翻译小组,把《四部医典》及《蓝琉璃》中的《秘诀医典》中的第49章“痧症”(藏文称“朗透”)全部译成俄文,后来又由此转译成英文出版。达西耶夫对《四部医典》中的第一、二、四部分进行了翻译,并于1988年出版,这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详尽的西方文字的《四部医典》译本。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医医学文献翻译的逐步增多,1982年6月由李永年先生以扎唐版翻译的第一部汉译《四部医典》问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又于1987年10月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青海省卫生厅主持下根据青海塔尔寺所藏木刻藏文版《四部医典》,他们从阅读的效果出发,以通俗易通的白话文译出。这两部是最早的全文汉译本。

198 6年7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藏医大型彩色挂图,即《四部医典彩色系列挂图全集》(藏汉版、藏英版),全书以80幅彩色挂图介绍了藏医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在推广、普及藏医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医学史上也罕见的。其中79幅1703年绘制成《四部医典彩色系列挂图》,现收藏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门孜康)。

1990年1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翻译科翻译了《藏医简史》(汉)。

2016年3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历代藏医名医略传》(汉)等等。

2 藏医学文献翻译的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学下了确切的定义,指出:“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

藏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中体系最完善的医学之一,与中医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藏医学在3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西藏地区百姓的健康和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藏医学在临床、教学、科研、制药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更好地藏医学在现代社会显现出她的独特魅力,而且,更好地为其他民族的健康服务,那么只能靠藏医古籍文献的翻译来共享藏医药的精髓。

3 藏医古籍文献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3.1 翻译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人员的新老断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翻译队伍,特别是藏医药文献翻译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藏医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2 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质量下降,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在职的部分兼职翻译持徘徊观望态度,古籍文献翻译质量下降。一些大专院校停止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专业的培养,加之大部分经验丰富的老翻译专家退居二线。

3.3 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人员不断减少

从事兼职翻译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翻译人员至今得不到相应的职称。因为职称、待遇等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少兼职翻译人员不安心从事翻译工作,想方设法改行做了其他工作。一些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翻译苗子认为兼职的翻译工作整天各种事忙着转,一心一意翻译的时间少,地位低,待遇差,不愿做翻译工作,不想当“无名英雄”。

3.4 学科带头人和专门的藏医古籍文献翻译人才稀缺

学科带头人逐年减少,翻译质量下降。一些年轻的翻译人员缺乏民汉文功底和较高的文化修养,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特别是藏医古籍文献翻译的专门人才稀缺,这方面的名翻译更是寥寥无几。

作为一个桥梁、纽带、媒介,翻译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国内的,包括全球的大量藏医药古籍文献的信息需要翻译人员提供给各族群众。这是翻译工作的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性质所决定的。

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办法,迅速壮大藏医古籍文献翻译队伍,以适应西藏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4 结语

藏医药古籍文献的翻译是在清楚藏医药古籍文献存世现状的基础上,对藏医药古籍文献按分类进行翻译,并藏医药古籍文献目录以汉文、藏文、英文为索引。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是藏医药传承、创新和发扬的重要工作,也是藏医药古籍文献再生的重要途径。藏医药古籍文献翻译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翻译成其他文字,实现藏医药古籍文献的资源共享,更好地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明的全人类服务。

猜你喜欢
藏医学医典藏文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藏医学概论
藏医学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