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联合雷火灸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2018-02-19 06:39孙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中医院普外科江苏泰州225300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雷火点穴胃肠功能

孙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中医院普外科,江苏泰州 2253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临床常见的肝胆外科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有切口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且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达到安全可靠的目标[1]。但因患者受胆病长期困扰,常伴有嗳气、饱胀不适等症状,且术中因麻醉、牵拉、气腹等刺激不同程度的损伤了胃肠道,影响了肠道蠕动的强度、节律及频率[2],从而拖延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出现腹胀,甚则恶心呕吐等症状[3],故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举足轻重。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9例患者资料,拟评估点穴联合雷火灸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该院的5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此类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意愿,其术后是否接受点穴联合雷火灸治疗,将此类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观察组30例,年龄 28~69 岁,平均(49.07±12.93)岁,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常规组29例,年龄29~68岁,平均(49.23±13.25)岁,其中男性 11 例,女性 18 例。

两组患者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同一组医生主刀,手术方式相同、手术时间相近。两组患者年龄经t检验,性别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接受常规护理:回病房后,低坡卧位休息,3 L/min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床上翻身活动;术后第1天病情稳定,停止吸氧和心电监护,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饮食方面:术后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进低脂流质,并逐渐到半流、软食和普食。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予手指点穴联合雷火灸治疗。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皮肤,取双侧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标记穴位,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指腹位置不动,力度由轻渐重,连续而均匀地用力按压,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热为宜,每穴3~5 min[4]。点穴结束后将雷火灸条一端点燃,插入固定于单头灸具内,将其对准穴位。做好防护措施后施灸,时间为20 min。第1次操作为术后第1天,1 次/d[5]。

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一般状态,若出现不适、面色苍白,甚至晕厥时,立即停止,去枕平卧,同时可指按或针刺人中、合谷等急救穴,必要时予现代急救手段。密切观察皮肤温度,防止烫伤。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参照《罗马Ⅱ诊治指南》拟定评价标准:治愈:术后24 h内排气或排便,无腹胀,恶心呕吐;显效:术后48 h内排气或排便,进食后轻度腹胀;好转:术后72 h内排气或排便,仅能流质饮食或不进食;无效:术后72 h仍未排气或排便,仍腹胀恶心、呕吐,需胃肠减压治疗[6]。

1.3.2 术后腹胀情况 肛门排气前:Ⅰ级:无腹胀;Ⅱ级:轻微腹胀;Ⅲ级:腹部膨隆,切口胀痛;Ⅳ级:腹部膨隆,切口胀痛明显,无法忍受[7]。

1.3.3 术后恶心呕吐情况 Ⅰ级:无恶心呕吐;Ⅱ级:仅轻度恶心;Ⅲ级:恶心呕吐显著,无呕吐物;Ⅳ级:重度呕吐,存在大量呕吐物[3]。

1.3.4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时间以回病房后开始计算,记录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小时为单位,首次排便时间以天为单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n(%)]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常规组为79.31%,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胀改善较常规组明显,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分级(例)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控制较常规组明显,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分级比较

2.4 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常规组,经秩和检验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s)

组别 排气时间(h) 排便时间(d)观察组(n=30)常规组(n=29)t/Z值P值25.67±17.38 42.38±22.45 3.203 0.002 2.87±0.97 3.55±1.18 2.108 0.035

3 讨论

手指点穴为中医推拿手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传导到相应脏腑,发挥其调节人体脏腑气血运行的作用[8]。“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及下合穴,是治疗胃肠疾患的重要穴位[9],“肚腹三里留”,故胃肠疾病选用足三里,有消胀除满、降逆和胃之效[10]。现代研究发现,手法良性刺激足三里可调整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11]。徐小丽[12]对60例腹部术后胃肠减压患者进行点穴足三里治疗后首次排气、排便,腹胀消失等时间均缩短。

雷火灸源自 “雷火神针”,以明火悬灸替代实按灸,经络学说、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相结合,利用灸条燃烧的热能、药效和红外辐射力,通过经络传导,从而达到温通经脉、调理脏腑之效。其药效峻猛、渗透性强、治疗面广、不良反应小[13-14]。黄苏萍等[5]对20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进行雷火灸治疗,排气时间明显缩短,且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对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率96.67%优于常规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且比马春萍等[4]对 80 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单纯点穴治疗95%的有效率要高。患者术后腹胀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组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8,Z=2.135,P<0.05);同时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也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Z=2.108,P<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烫伤、过敏、晕厥等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点穴联合雷火灸治疗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其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雷火点穴胃肠功能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