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2018-02-18 01:31杨光山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史料资本主义

杨光山

理论联系实际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史料,让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建立在歷史的发展过程中以推动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

一、以史实为依托,用史料说明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就是以知识结构的构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整合知识点的过程,在学生思考整合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获取、整理、编制图表、表述、评价、分析、比较、想象、推理、联系等思维能力,同时,推动学生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史学意识。

在学生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史实补充解析与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史实之间的内在构成要素及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推动学生历史构建能力的发展。

任何一个结构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教学为例。

由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课题、关注课题、理解课题,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古代中国基本经济结构与特点。什么是结构?结构就是一个系统,不同系统的构成要素不同。例如,课桌就是一个独立的简单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组成要素包括木材、铁钉、油漆等。这是一个形象的系统案例。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白,经济结构一般由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几个部分组成。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明确地把握住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然后,分析第一课课题内容:发达的古代农业。这可以由问题导入:从事农业生产,你需要考虑哪些要素?这一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后,让学生列举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内容。对于农业生产各要素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系统认识这一问题,使思维系统化。

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逻辑性

1.生产工具的变革。

学生依据课本与导学案,自主学习基本史实。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过程,突出铁犁牛耕出现是两大变革的表现:生产工具的变革及农用动力的变革,并由此变革带来了耕作方式的变化。

2.土地制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探究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变化根源所在,可利用材料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劳动者个体生产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力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启发学生认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进而认识到人的自由度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3.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

这里主要体现出对农业发展重视的认识,以及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每个物质都会有一定的结构,而其构成要素——细胞中必有一个细胞核。同样,任何知识的结构组成,也都会有一个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首先要抓住其核心点。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为例。

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这一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其核心着力点:资本主义的概念。在导入设计上以承上启下的方式联系上一个专题,并承接本专题。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为切入口,分析哪些因素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里就涉及一个概念:资本主义。通过阅读史料,学生认识到: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学生在分析史料中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社会发展规律。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可以让学生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史料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史料二则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