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依 刘宝芹
【摘 要】目的:分析新疆博州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点,为博州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14年博州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14年博州共报告艾滋病187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64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15~50岁的青壮年,但50~65岁的中老年也有一定比例;博州艾滋病以维吾尔族及汉族、农牧民居多,从职业来看也是分布到各个行业。结论:博州艾滋病疫情呈现明显增长趋势,需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扼制疫情的增长势头。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流行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0019(2018)23--01
自1996年博州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加强及监测检测面的扩大,全州的艾滋病报告例数逐年增加,至2014年底,新疆博州共报告艾滋病病例187例。为掌握博州艾滋病流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流行,现将博州艾滋病的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数据来源于博州1996~2014年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
1.2 统计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系统资料分析定时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博州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情况
2.2 1996-2012年间全州累计报告艾滋病97例,占报告总病例的51.87%;从2011年起博州的艾滋病疫情报告数量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报告43例,2014年报告47例;2013~2014年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8.13%,接近一半。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性别、族别分布:博州艾滋病患者187例,其中15~50岁年龄段比例高达(152例)81.28%;50~65岁年龄比例为(25例)13.37%;其他年龄段比重较小为5.35%;艾滋病病例中男性123例,女性64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0.5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按民族分布,维吾尔族89例,占47.59%;汉族69例,占36.90%;其他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等)29例,占15.51%。博州的艾滋病以维吾尔族及汉族居多。
2.3.2 职业分布:农牧民为主(71例)37.97%;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42例)22.45%;干部职员及离退人员(16例)8.56%。博州的艾滋病其中以农牧民居多,从职业来看几乎也是分布到各个行业。
2.3.3 感染途径: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120例)64.17%;注射毒品(27例)14.44%;同性传播(5例)2.67%;其他途径(9例)4.81%;不详26例,占15.51%。
3 讨论
3.1 疫情特点 博州艾滋病疫情有以下特点:①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展速度增快②发病年龄集中在15-50岁青壮年,但50以上~65岁的中老年也占有一定的比例。③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干部职员及离退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④异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性传播有上升趋势。
3.2 疫情影响因素 新疆博州属于新疆艾滋病疫情相对效轻的地州,艾滋病疫情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被归类为新疆艾滋病低流行地区。博州的艾滋病疫情从1996年~2010年间一直在缓慢增长,病例数保持在不足100例的状态,但从2011年起每年均以几十例的速度增加且出现每年递增的现象。分析原因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①与国家的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密切相关,监测检测人员增加,“隐藏”的感染者被发现;②博州与伊犁州相邻,两地州的人员往来密切相关,伊犁州是新疆艾滋病的高流行地区,博州与伊犁州的距离只有300多公里,两地通婚现象比较普遍。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加快,娱乐场所增加,促进了性消费。④商业性性行为活跃,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性病规范性诊疗服务水平滞后,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潜在的危险越来越大[1]
3.3措施: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政策倡导。针对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开展他们容易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及新型的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自觉筑起抵御艾滋病的城墙;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应将娱乐服务场所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在学校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和教育,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2)进一步规范加强扩大监测检测工作,是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掌握疫情的有效手段[2],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继续扩大检测服务范围。继续加强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检测工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管理、早治疗,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3)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关爱,减少社会歧视,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适当的给予民政救助。4)加强性病监测,建立规范的性病诊疗门诊,使性病患者得到彻底规范的治疗,达到性病、艾滋病同防同控的目标。艾滋病与其他性病的关联性极高,有大量材料证明,患有溃疡性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5倍。同时说明艾滋病感染也可增加某些溃疡性性病的流行率,这充分说明艾滋病感染和性病在流行病学上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提示了艾滋病、性病是两类行为学上相一致的疾病,因此,及时诊断、有效地治疗性病,既是对性病的有效防治,也是对艾滋病更为有效的预防。
参考文献
吴少波,郭先荣,苏丽娅,等.临沧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控制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3):288-289
李蕊,刘志远,徐翠萍,等.潞西市1989~2008年艾滋病疫情分析防制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