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李树德
【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均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常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0.00%,较对照组的73.00%具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是83.00%,较对照组的63.00%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重点及难点。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展,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1]。研究将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并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资料: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58~84岁,平均(64.2±0.3)岁;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Ⅰ级者8例,Ⅱ级者11例,Ⅲ级者9例,Ⅳ级者2例;患者术前GCS评分:3~5分者12例,6~8分者16例,9~13分者2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59~86岁,平均(63.6±0.4)岁;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Ⅰ级者7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10例,Ⅳ级者1例;患者术前GCS评分:3~5分者11例,6~8分者18例,9~13分者1例。两组病人的现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均在患者发病之后的2~24h内以神经内镜辅助下对其颅内血肿进行清除。采取气管插管后常规全麻,依据患者CT检查图像明确血肿的最大层面和血肿长轴及其在患者脑表面投影,以此确定手术靶点。结合患者病变部位合理选择穿刺点及手术入路,于头皮切口5cm,3cm骨孔,剪开硬脑膜,靠近靶点处避开患者脑皮层表面血管作为手术穿刺入路,彻底抽尽积血,沿穿刺道及血肿长轴放置套管,深入血肿腔之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明确血肿腔及脑组织之后于血肿腔内缓慢旋转内窥镜,并逐渐沿着血肿长轴向前移动,同时需要吸引孔道彻底吸出液化血,直至血肿底部。在迁移时如若手术视野不清晰可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且可旋转镜面角度直至手术视野清晰。需注意清除血肿过程中不可强行清除,同时底部血肿块也要避免强行剥离,注意对血肿壁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引发出血。血肿未能完全清除时可放置12号引流管,连接好闭式引流袋。术毕通过CT扫描明确血肿残余量,依据复查结果针对残存血肿量≥10ml者,同时未出血者应用尿激酶(3~4万U,2次/天)行血肿腔内注射。通过复查头颅CT明确颅内无残留血肿之后方可拔管。
观察组患者则常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均于患者发病之后2~24h内常规全麻后采取开颅手术治疗。依据患者血肿具体位置依照常规流程做骨瓣,大小为3cm*4cm~7cm*8cm,对硬脑膜行瓣状剪开,行一2cm左右皮层切口,于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对血肿进行彻底清除。止血之后可在血肿腔内放置硅胶引流管,回纳骨瓣。
1.3 评价指标
(1)疗效评估:应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Ⅰ级: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及工具性的日常生活相关的能力活动;Ⅱ级:患者在常规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可独立完成,在工具性生活活动中存在部分依赖;Ⅲ级:在常规的日常生活(<3项)和工具性生活活动中均存在部分依赖;Ⅳ级:在常规的日常生活(3~4项)和工具性生活活动中均存在部分依赖;Ⅴ级:在常规的日常生活(≥5项)存在部分依赖,在工具性生活活动中完全依赖。治疗有效率=(ADL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
(2)预后评估:应用GOS预后量表,5分:优,术后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4分:良 ,术后患者生活可自理,均存在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3分:中,术后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且不能独立行走;2分:差,患者术后为植物生存;1分: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照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0.00%,较对照组的73.00%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照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是83.00%,较对照组的63.00%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血肿所形成急性膨胀,在机械性压迫作用下导致局部的微小血管发生缺血,同时由于血液分解产物形成的损害作用,导致脑组织发生水肿及坏死[2]。通过在急性期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并降低颅内压,有利于改善脑灌注压,并实现对血块分解产物的有效清除。可缓解毒性作用和脑水肿,并且对于患者血肿周边半暗带区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改善作用。目前临床中,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方案较多,而患者预后效果同手术方案有密切相关性[3]。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正常的脑组织将产生牵拉,术中损伤较大,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伴随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手术后容易发生再出血,其病死率约为30%左右。而小骨窗开颅术术中视野较为清晰,然而对于形态不規则的血肿以及体积较大血肿实施清除过程中,无法对血肿各个角落进行有效观察,在牵拉脑组织过程中容易形成损伤及出血,因此无法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导致残余血肿量较大[4]。虽然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属于微创手术,然而该术式始终无法在直视状态下对血肿进行抽吸,同时抽吸过程中较大的负压也将对脑组织形成损伤,因此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本次研究中应用的神经内镜手术行颅内血肿清除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术中操作较为简便,能够显著缩短手术耗时,患者的耐受性较优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第二,该术式可实现精确定位。于CT辅助下定位之后,可将神经内窥镜尖端准确送至脑深部靶点处。第三该手术的侵袭性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神经内窥镜的直径相对较小,可于较为狭窄手术通道中操作提供较为清晰和明亮的手术图像。同时内窥镜光束也可形成扇形,有效降低了表面结构对于手术视野形成的遮挡,因此手术中并不需要对表面结构进行移开。同时也并不会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术中创伤[5]。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总体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也较对照组高。这表明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该手术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黄建荣.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5,10:3-4.
马书伟,庄再旺,包映辉. 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2:48-49.
廖佳奇,许金仙,康天保. 脑立体定位膜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实质内出血[J]. 江西医药,2018,01:8-10.
伍学斌,康强,李敏.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03:134-139.
尤佳,汤丹,江春.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