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卓玛才郎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107—01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每一篇文章的基础,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教育的进步,迎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课前预习还是一种课前的指导行为,这是因为通过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对于即将要学的知识有基础的了解,然后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掌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語文学科属于比较基础的学科,但是要想学好语文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仅靠多背多记就能够解决的。其实,大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认知不全,只是看到表面,并没有透过语文学科看到语文学科教学的内涵。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和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俗话说得好:以学定教。从这句话可知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学习之后,只有让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再开展教学活动,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问题,之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即被动转为主动。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者是理解不了的句子,那么就可以用特别的符号标注,并且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师授课时针对性地听讲,提升学生听课的效率,同时也促进教师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 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课前预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前预习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内容。比如说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时,首先可以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泼水节的 兴趣。然后再给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1.文章描写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难以忘怀,为什么,它有什么特殊;2.通过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并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因果关系词说明;3.课文第三段是怎样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请用波浪线画出;4.为了迎接我们的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请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撒满”和“鲜红的地毯”;5.通过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以上五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及好奇心去预习这篇文章,无疑是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兴趣的最佳方式。
2. 加强学生预习指导,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而言,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导读部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重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授予学生更多预习课文的方法,比如在预习时,对于不懂的问题,要进行特别的备注或者是用问号进行标注,并且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注释,方便日后的复习。另外,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精力集中到课前预习中,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3. 课前预习内容具有层次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前预习所选的内容要具有层次性,这是因为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具有层次性的课前预习内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前预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是太难,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比如说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文章时,设置的课前预习内容为:1.读了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文章中是谁在做实验?3.怎么做的实验?4.教育家做这项实验的原因是什么?这些课前预习的内容,由浅至深,让学生在阅读和预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从而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的环节,并且对课前预习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课前预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