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
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最佳途径和基本保障。“开齐开足体育课”其实由来已久。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更是把“身心健康”写进了文件的标题里,同时提出“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紧随其后的2016年8月全国健康大会的召开和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健康第一”、“开齐开足体育课”再次上升到国家层面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那么几十年来,党和政府为什么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健康第一”和“开齐开足体育课”呢?下面最新、最权威的一组文案及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了解目前学校体育、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状况: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按照国家规定,小学四年级每周语文6节、数学5节、体育3节。但这次监测结果发现:四年级每周语文课多于6节的学校占比为72%,數学课多于5节的学校占比为67.2%,体育课少于3节的学校占比为44.3%”。显然,体育课被语文、数学课挤占了,小学四年级不能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学校高达44.3%,面临中考的初中、面临高考的高中,其体育课不能开齐开足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一份《检测报告》再次给“文件里重要,工作时次要,高考时不要,评估时需要 ”的中国学校体育课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具体到学校体育和开齐开足体育课方面,不仅需要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学校教学的改变,更需要社会全方位的理解和配合。
可喜的是,福建2021年体育中考增至40分后,不重视体育课程的现象少了,热衷为学生身体健康着想的学校多了。可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中小学体育锻炼困境犹存,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重,运动时间少;部分家长“过分呵护”使孩子不敢放开手脚,测试放水帮助学生轻松过关。
教育体系就像一个包含着无数齿轮的机器,转动“靠分数”这一小齿轮之所以不易,就是因为它受到更大齿轮的牵制。因此,我们也应当思考如何逐渐消去一味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不唯分数唯‘全面”,应进一步通过考核指导、理念指引、教研指路,力推体育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改革大局。如继续加大体育教学研发力度,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内容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订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相关办法,对体育课程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支撑体系。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