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飞速发展的列车,向远方疾行

2018-02-18 08:49王吉斌蔡阳宗李永军
甘肃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台县教育经费民办

王吉斌 蔡阳宗 李永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的有力印证。高台教育搭乘改革开放这一飞速前行的列车,实现了由无序走向规范、由落后走向进步、由积弱走向复兴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向优质均衡的教育目标不断前行。

科学保教,学前教育发展启动加速度

1956年,高台县在城区创办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是当时仅有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该县以“全县覆盖、点面结合、整体推动、重点帮扶”为学前教育发展思路,不断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相继出台了第一、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提升办园水平的实施意见、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实施计划等政策措施,通过“强园+弱园”“公办园+民办园”“城市园+农村园”“中心园+村办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晋等升级、结对帮扶、园长教师能力提升”、“互联网+教育”、科学保教、厚植办园特色、家园共育、规范办园专项督导、强化年检管理、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十大行动,加大规范办园行为督查力度,加快各级各类幼儿园达标晋级和标准化建设进程,培育了“快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 “童蒙养正·艺术启蒙教育”“和乐教育”等特色品牌教育模式,全县学前教育工作呈现出了健康均衡、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现有公办幼儿园45所(城区4所、农村41所)、民办幼儿园3所。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一类幼儿园7所、市级标准化幼儿园3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9.89%。

精准施策,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台县不断优化学校结构布局,先后开展了三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1988年142所减少到目前的58所(包含37所教学点),全县形成了4所初中、3所城区小学、8所镇中心小学、6所农村完全小学和37个教学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同时,按照教师配备、教学研究、资源共享、安全管理“四个一体化”原则,实行了以中心校为依托,辐射管理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中心带动,一校多区”的一体管理模式,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及校际间差异系数小学为0.28,初中为0.16。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提高到100%、95.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7%。特别是,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该县四、八年级学生数学、体育课时达标率和体育教学行为3项指标在323个样本县中名列第一。2011年,通过“两基”复评验收;2013年,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2014年,被评估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5年,均衡发展案例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的县区。

突出特色,高中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该县积极深化高中教育改革,精心打造特色教育,努力提升学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教育成效显著。学生毕业会考(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达98%以上。

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亮点频现

改革开放初期,高台县职业教育主要以在各乡开展扫盲教育为主。1982年成立高台县职工学校,1988年正式成立高台县职业中学。

改革开放40年来,该县先后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学校教育方面,在职业中专建成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等共享型实训室26个,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劳动预备制培训等20多个类别,涵盖焊工、砌筑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4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县职业中专与50多家优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安置3000多名学生就业,就业安置成功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保持在90%以上。中职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奖率连续6年达100%,高职院校对口招生录取率达98%以上,艺术类高考本科录取率达60%以上。社会培训方面,建成高台县创业孵化实训中心,培育民办职业培训学校3所,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4个,就业培训中心1个,形成了以县职业中专为主体,镇农科教培训中心和其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补充,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通过省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2017年,职业中专入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行列。

规范管理,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前,高台县民办教育“0”基础、“0”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2002年起,该县民办教育以学前教育、音体美特长教育、英语培训、家庭作业辅导、托管、特殊教育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民办培训机构和幼儿园相继出现。为保障举办者和师生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教育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了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年检等监管和公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民办教育机构专项督导活动,推动了民办教育健康、和谐、快速发展。至目前,该县共有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46个,在职教师150人,参加艺术教育与特长培训学生1800多人。有民办幼儿园3所,在职教师82人,在园幼儿495人。其中,吸引民间投资750万元,建成面积为1950平方米的小区配套民办幼儿园1所,2所幼儿园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受到省市财政奖补资金35.85万元。

深度关爱,特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1985年开始,高台县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以随班就读形式开展残疾人义务教育,让残疾儿童少年在各中小学随班就读,并免收学杂费。2011年,民办金果果景隆幼儿园成立后,在开展3-6岁幼儿教育教学的同时,开设了“特教班”,专门为0-12岁患有自闭症、轻度智障等特殊儿童提供特别开发训练教育,现已招收特殊幼儿14人。近年来,该县组织实施了“长江新里程盲童入学”“扶残助学”“国家彩票公益金”等助学项目,建立健全了接受特殊群体学生就读考核制度,开展了技能训练、心理辅导、送教上门活動,累计投入特殊教育经费80多万元,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指导站和1个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8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成立了全省首个职业教育资源融合中心。至目前,全县有残疾学生89人,随班就读86人,入学率达96.6%。1995年、2001年,高台县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2010年,县教体局荣获张掖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强化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高台县教师培训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校内骨干带动、教研培训、业务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1998年,启动全县第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2016年,完成教职工第一周期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教师平均学时779,平均学分665。

经过40年的探索实践,该县已形成了“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长出来”带、“跟上来”促的多元培养模式,建立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都石笋街小学等培训基地,与甘肃沁园教育培训监测评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培训机构、高校合作,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分别赴北京、杭州、兰州、南京、成都、上海等地,通过学习观摩、跟岗实践、影子研修等形式进行培训。近五年,累计培训教师11100人(次),采取自主招聘、省招聘用、签约引进、三支一扶等方式补充教师163名,补充校医16人、专职保安65人。至2017年底,该县教职工数由1989年的1343人增加至1851人,有高级教师339人,中级教师1145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省农村骨干教师24人、市级骨干教师133人、县级骨干教师318人。

完善机制,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以财政拨款、学杂费收入、群众集资等方式为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该县办学方式逐步转变为以政府办学为主,教育经费投入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1998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1668.92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4%。2017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29237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75%,分别比1998年增加27568.08万元,3.61个百分点。

近年来,该县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要求,最大限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35589万元,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各学段生均公共财政教育事业费分别由2000年的475.85元、801.26元、1025元、2916元、745.2元增长到2017年的9517元、16225.43元、16657.88元、10953.02元、14904.72元。

持续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前,土房子、泥炉子是高台县学校的标配,晴天“土蛋蛋”,雨天“泥蛋蛋”是學生的真实写照,土台子上用餐,麦草铺上睡觉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先后投资42236.5万元,实施了危改、校安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推进及乡镇幼儿园建设等重点工程,完成了高台一中、二中,东苑幼儿园,骆驼城镇中心小学等教育项目186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67247.6平方米,运动场64226平方米,水冲式厕所4321平方米,浴室581平方米,消除危房58269平方米。特别是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以来,坚持高站位规划、高标准推进。全面消除了学校危房,全县校舍总建筑面积达257261.28平方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10.01平方米、11.54平方米、20.06平方米、15.86平方米。并为全县学校购置餐灶具305件,开水机34台,升降式课桌凳13836套,学生用床1254张,改造暖气面积29351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大通铺”和明火取暖现象,实现了“一人一床一桌”,21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全面改薄”工作案例入选省教育厅工作简报,建设成效先后被甘肃新闻频道、张掖市电视台等省市县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40年前,粉笔、黑板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三大常用工具,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只有课本。

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在全市率先建立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将公用经费的15%用于教育装备投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班班通”““三通两平台”建设等工程,为中小学配备DVD播放机270台、液晶电视机165台、卫星接收天线132台、计算机4200多台,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6:1;购置交互式教学设备375台,交互式“班班通”覆盖率达到95.5%,并按照省颁标准,配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实验室,城乡学校音、体、美教学器材达到省颁二类标准,小学生均图书26册,初中生均图书28册;建成万兆核心、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的教育城域网和4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智慧教室,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2G,农村和城区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分别达5M、10M,搭建了县域视频资源平台、远程课堂互动平台、校园安全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班班通”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光纤接入、有线无线网络、“班班通”智能管理、校园安全24小时网络监控全覆盖和城乡师生同听同上一堂课, 2017年,高台县“专递课堂”应用案例入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高台县教育经费民办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