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韦秀珍 唐晓燕
【摘 要】目的:观察改良式冲管手法对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将52例入住儿科新生儿病室行PICC置管术后的新生儿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冲管手法冲管,对照组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手法冲管,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发生药物沉淀率、导管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冲管手法冲管可有效减少PICC管道药物沉淀,降低堵管率,在减轻患儿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PICC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关键词】冲管手法;PICC置管;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经外周植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它在肘部静脉穿刺,导管末端放置于上腔静脉处,经其输入的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浓度可迅速降低,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1],因其具有保留时间长、静脉刺激小、操作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2-3]。静脉营养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目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中广泛应用,它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治疗与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4]。由于新生儿PICC管径小,在非连续输液时或脂肪乳剂输注时常易引起堵塞,此外,PICC堵塞的原因还有药物沉淀、机械性堵塞[5]。导管堵塞已成为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2016年10月~2017年2月对52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分组采用不同的冲管手法冲管维护PICC导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入住儿科新生儿病房52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患儿置管术后的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26例,患儿胎龄29W~32W,体重0.98Kg~1.52Kg,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和输入药物的刺激性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儿均24h持续静脉营养输入。对照组PICC管末端接赛福乐无针正压接头,使用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脉冲式手法冲洗导管,Q4h;观察组PICC管末端接赛福乐无针正压接头,使用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改良式冲管手法冲洗导管,Q4h。脉冲式冲管手法为冲-停-冲-停,改良式冲管手法为冲-停-推-冲-停-推。两组患者均是置管后24h更换敷贴,以后更换敷贴1次/周。正压接头更换1次/周,每次冲管时用氯已定消毒液消毒正压接头末端。
1.3 观察指标 (1)导管药物沉淀判断标准:0级:PICC导管观察窗冲管后无色透明;I级:PICC导管观察窗冲管后可见观察窗有白色沉淀物,冲管无法冲洗干净;Ⅱ级:PICC导管观察窗冲管后可见观察窗有黄色厚重沉淀物,冲管无法冲洗干净。(2)导管堵塞判断标准:0级:冲管时推注液体顺利;I级:推注液体有阻力,加大推注力量后能顺利冲管;Ⅱ级:推注液体有阻力,加大推注力量后未能顺利冲管,经尿激酶溶栓后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注液体仍有阻力。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X?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药物沉淀发生率,对照组为61.5%,观察组为15.4%,经X2检验,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962,P<0.05);导管堵管发生率,对照组为30.8%,观察组为1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0.532,P<0.05)。
3 讨论
脉冲式正压封管手法冲管(冲-停-冲-停),冲洗液间断冲入,可使冲管液在导管内和导管附近血管内形成小漩涡,加大对导管内壁上残留药物的冲洗力度,减少药物在局部导管壁和血管内壁滞留时间。但是残留的药物被冲洗下来后会随着冲管液形成的小漩涡在管道内悬浮,不能完全冲入血管,当停止冲洗时,未冲入血管的部分药物残留颗粒会再次沉淀在导管内壁,造成药物沉淀,时间一长,甚至堵塞导管。改良式冲管手法冲管(冲-推-冲-推),残留的药物被冲洗下来后,会随着“推”入的冲管液顺利进入血管内,重复这一冲管手法冲管,可有效将悬浮的药物颗粒冲洗干净,避免再次沉淀。从而减少PICC导管药物沉淀发生,降低导管堵塞率,在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PICC导管维护的难度。
参考文献
王建新,邹宝俭.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的护理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A):68.
申萍,孔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1(20):58~60.
周雪贞,李利华.儿科104例PCIC置管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0~51
楼晓芳,马美芳,施小定,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8~99.
吴雪兰,疏利珍,杨敬平.PICC导管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7,6(3):67~68.
许丽芬.PICC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J].医学信息,2015,(第9期)
吴双伟,脉冲式封管发在静脉留置針输注营养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