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疗法在治疗压疮中的护理体会

2018-02-18 02:11董国让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压疮护理

董国让

【摘 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疗法在治疗压疮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5年09月--2018年09月,本院收治的压疮患者50例进行观察,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需行传统换药处理,研究组行湿性愈合疗法。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压疮患者,行湿性愈合疗法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湿性愈合疗法;压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压疮是因为皮肤组织受到长期压迫,影响血循环,以至于局部受压位置缺血、坏死,常见于尿失禁、长期卧床、昏迷、营养不良等无法自己翻身的患者。压疮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加重了医疗负担,病情越严重,并发感染的几率就越大,严重危及着患者的安全健康[1]。湿性愈合疗法近些年来备受临床青睐。对此,本文特此探讨了压疮护理中湿性愈合疗法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50例压疮患者收治于2015年09月--2018年09月,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全部的压疮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3例,女性观察对象12例,年龄13-79岁,平均(44.6±5.7)岁;12例Ⅱ期,10例Ⅲ期,3例Ⅳ期。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4例,女性观察对象11例,年龄14-80岁,平均(44.7±5.6)岁;12例Ⅱ期,10例Ⅲ期,3例Ⅳ期。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常规需行传统换药处理,具体为(1)Ⅱ期压疮:碘伏消毒,紫药水涂擦,使用气圈,外湿敷创面雷佛诺尔无菌纱布,换药1-2次/d。消毒水泡后予以穿刺,抽出其中的液体,外敷无菌纱布。渗液过多,可局部照射红外线灯20-30分钟,每日2次。(2)Ⅲ-Ⅳ期:无菌清理干净坏死组织,伤口用双氧水反复冲洗,再予以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外敷雷佛诺尔无菌纱布,换药时间为1次/d。

研究组行湿性愈合疗法,具体为(1)Ⅱ期压疮:局部存在小水泡,用透明贴予以外贴,确保小水泡无损,消毒大水泡之后予以穿刺,抽出其中的液体,外贴薄水胶体敷料,更换时间为3-5d。针对渗液少、底部呈红色的浅表层创面,可外贴薄水胶体敷料,若底部红白相间,将黄白色坏死组织清理干净之后,再予以水胶体+水凝胶敷料。(2)Ⅲ-Ⅳ期:底部存在黄色或黑色腐肉,无渗液或较少,应营造一个湿润韩静,液化、软化坏死组织,将坏死组织去除。可用水凝胶软化、溶解创面坏死组织,而后予以透明膜敷料。针对皮层受损,且创面渗液较多,存在窦道、腔隙、出血,可填充藻酸盐类敷料;若创面感染,细菌培养创面分泌物,再予以抗菌敷料,创面避免密闭。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有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体疗效=(总例数-无效的例数)/总例数*100%。即创面彻底愈合视为痊愈;创面缩小明显且存在肉芽生长,视为显效;创面坏死组织清理干净且分泌物减少,视为有效;创面无任何改变,视为无效。记录并对比两组换药次数、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体疗效达到了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换药次数、治疗时间对比

研究组换药次数、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压疮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并发症,压疮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一直以来备受临床研究学者的重视。常规护理认为应当为创面愈合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故而渗液过多时建议用烤灯,现代护理认为创面禁止用烤灯,因为烤灯会让创面伤口脱水,变得干燥,而皮肤温度越高,就会不断增加皮肤组织细胞的需氧量、代谢,烤灯会使得细胞缺氧、坏死,故而禁止用烤灯照射创面伤口[2]。除此之外,常规护理认为使用消毒剂处理局部创面,确保伤口及其四周皮肤组织干燥、清洁,有助于创面愈合。相关学者认为,创面禁止用消毒剂,因为消毒剂对感染实施控制的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破坏新生细胞,影响肉芽生长、伤口愈合,可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

创面湿性愈合疗法原理:(1)创面微环境生成低氧张力,进而形成毛细血管。在闭合性敷料下,促使湿性环境形成,创面微环境生成低氧张力。成纤维细胞在低氧环境下可加快血管形成、加快细胞生长,进而促使肉芽组织形成,愈合伤口。(2)有助于溶解纤维蛋白、坏死组织。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过程中,渗出物中包含组织蛋白溶解酶,有利于吸收、溶解这些组织。(3)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对细胞分化、增殖进行刺激。湿性环境下,有利于保持生长因子和细胞的活性,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还有利于细胞快速移行。(4)密闭情况下的微酸环境,对细菌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使白细胞繁殖,加强伤口部位的免疫力。(5)防治感染。由闭合性敷料构建的湿性环境,可阻隔外界环境的微生物[3]。

本文观察发现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且治疗时间、换药次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提示压疮护理中的湿性愈合疗法具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李晓君,孙贝容.湿性愈合治疗压疮患者的效果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9):145-147.

穆鑫馨,王俊杰.人性化护理干预結合湿性愈合疗法在乳腺癌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1):157-159.

时利群,龙佑平,张文静.湿性创口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679.

猜你喜欢
压疮护理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运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院内压疮的探讨
质量持续改进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