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摘 要】目的:对高血压病人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收到的效果进行深入探索。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来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随机选择132人,并分为二个小组,对照组66人,应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66人,在应用傳统护理措施的同时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在护理一个月后对比二个小组病人的血压情况与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血压情况、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较好,而对照组病人达不到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以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高血压患者;影响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出现了大量高血压病人,高血压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旦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导致高血压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现象。多种因素均可引发老年人高血压,心理因素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且病人在发病过程中大多表现为精神抑郁与恐惧等。所以在护理高血压病人过程中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能够保证高血压病人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本文主要研究了在高血压病人护理工作中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收到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来医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随机选择132人,并分为二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为66人,经有关科室诊断,全部参与研究的病人均满足高血压诊断标准,对照组66人,36名男性,30名女性,年龄处于51-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2,发病时间2.6-4.8年。观察组66人,33名男性,33名女性,年龄处于50-77岁之间,平均年龄63.9,发病时间2.6-5.2,对比二个小组病人的基本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此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1)饮食方面,为病人摄入蛋白质提供合理建议,同时要求病人不得食用大量脂肪与盐,不得吸烟与饮酒,鼓励病人喝茶。(2)运动方面,鼓励病人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但不得参与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出现过高问题。(3)开展健康教育,对病人详细讲解引发高血压的各种原因,并讲解及时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明确不同治疗方法[1]。
观察组在应用传统护理措施的同时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1)病人刚刚住院时,引导病人观察医院环境,保证病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医院的各种构造,适应医院新氛围,消除心理紧张问题。(2)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来到病人床头,与病人开展丰富的交流与互动,耐心解答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观察病人心理是否出现了起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讲解丰富的高血压知识,保证病人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治疗的意义,对自身疾病形成正确认识,主动配合医生与护理人员操作[2]。(4)根据病人身体状况为病人选择合理的体育运动形式,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其过度思考自身病情。(5)为病人制订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合理进食。(6)对病人多鼓励多支持,要求病人家属关心病人心情,防止病人出现孤独感,为病人创造安静稳定的护理气氛[3]。(7)为长期服药病人解释服药的重要性,防止其出现担心、焦虑等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树立占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勇敢地面对生活。
2 结果
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手段一个月后,对二个小组病人的血压情况与精神状态进行了检测,发现观察组病人血压较低,而对照组病人血压较高。观察组病人精神状态表现良好,没有发现精神抑郁与不良情绪的病人,而对照组有6人出现轻度抑郁,占全部人数的9%,有3人出现重度抑郁,占全部人数的5%。表明观察组病人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均会引发高血压病症,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年人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氛围较乱,以及面对的社会环境不稳定,一旦受到精神心理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刺激,则会触发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进一步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出现高血压病症。在病人情绪陷入激动状态时,心情会高度紧张,也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二者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利用合理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可以及时消除病人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使病人情绪处于稳定与平和的氛围中,有利于保证病人血压稳定[4]。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病人出现的精神焦虑问题与抑郁问题,帮助病人及时稳定自己的心情,从而主动配合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丰富了当前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亲切交谈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处理,使病人精神快速回复到平稳状态。心理护理只需借助护理人员的交流技巧,而不需引入任何治疗器械,也不需支出大量费用,而且操作过程中不会对病人身体造成伤害,是对病人治疗疾病非常有利的一种方法,如果心理护理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则能创建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病人出现心理问题也会及时告诉护理人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5]。
在本研究当中,观察组病人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心态较为平和,没有出现精神抑郁与心理起伏问题,而对照组病人血压较高,同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问题,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在护理高血压病人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病人的血压,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思想意识,能够主动配合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操作,及时消除了病人精神抑郁问题。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高血压病人,利用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引入心理干预护理手段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血压情况与精神状态,是一种对治疗高血压极为有利的方法,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赵嘉佩,宋莹,刘艳.分析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意义[J].当代医学. 2017(25)
张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研究[J].当代医学. 2017(23)
蒲卫虹,张琴,何小玉,许玉玲,何国秀.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焦虑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03)
许红梅.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8)
金美英,金香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