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菊
【摘 要】夏军权教授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认为本病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故治疗注重健脾和胃、条畅枢机,活血化瘀,同时需病证结合,三因制宜,方为上工之法。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2
慢性萎缩性胃炎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及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状态,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2]。如何延缓本病病理学进展或逆转胃黏膜萎缩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重点和难点。西医治疗本病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对于本病的诊治有着独到之处,在逆转萎缩、改善症状、增强免疫力、延缓病程进展等方面发挥一定优势[3]。夏军权教授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擅长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临床疗效良好。夏教授认为该病根据症状可归属于中医 “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其发病原因无外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及脾胃素虚等,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故治疗注重健脾和胃、条畅枢机,活血化瘀,同时夏老师还强调需病证结合,三因制宜,方为上工之法。
1 健脾和胃为本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为元气之本”。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曰:“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脾胃居于中焦,其中脾主升,为胃行其津液,主司运化水谷精微,胃主降,主司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亦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提及:“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说明脾气易虚,胃阴易亏。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外邪内伤,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升降失常,胃络瘀阻,胃粘膜失于气血津液濡养,发为本病。夏师认为本病以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故治疗以健脾和胃为本,方用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脾病多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若脾气亏虚明显,加黄芪、山药,虚寒明显者可加干姜、桂枝、吴茱萸、益智仁。胃病多见阴液不足,阳气有余,可佐以麦冬、石斛、白芍养阴益胃。若胃热明显、消谷善饥,可加左金丸清泻肝胃郁热。
2 条畅枢機为先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相辅相成,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一能调畅气机,维持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二则调节胆汁分泌,助脾胃消化饮食物。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之对本病认识不足,“畏癌”心理作祟,使得患者情志不舒,肝郁气结,克脾犯胃而发病。故夏师认为恢复气机升降有序是脾胃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在治疗本病时条畅枢机当为先。临证常用木香、葛根升提中气,郁金、苏梗理气和中,肝郁急重者取柴胡、枳壳、大腹皮以畅达气机,轻缓者则用合欢花、白蒺藜、百合疏肝柔肝,疏肝之时必同用“白芍”养阴柔肝以防疏泄太过。本病多以正虚为主,或虚实夹杂,腹满便秘者峻下非佐以厚朴、枳实降气破气之品难以彰显其效,而正虚阴伤者则不宜用之,多以莱菔子、厚朴花、生白术及火麻仁、决明子等缓图之。夏师强调,临证之时注意辨别虚实缓急,升降结合、疏肝和中,运用得当,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3 活血化瘀为要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痞噫病》所述:“血气壅塞不通而成痞也”。叶天士亦曾云:“初病在气,久病入血。”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外邪、内伤等诸邪损伤脾胃,导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胃络瘀阻难免,瘀血形成之后反过来加重胃腑气机阻滞、影响血脉运行及新血再生,久之蕴而成毒,变生他证。故夏师认为活血化瘀通络有重要意义。临证时如患者萎缩较重,或局灶轻度不典型增生,夏师则选用莪术以破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现代研究亦表明,莪术的主要单体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及转移等多个环节、多个靶点来阻断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但夏师亦指出,莪术有耗气伤血之弊,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可予丹参交替使用。
4 病证结合为旨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Correa级联反应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胃癌发病模式,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疾病,是炎-癌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2],治疗本病的目的不仅是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逆转萎缩、阻止胃炎向胃癌进展。首先胃镜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治疗上夏师亦强调病证结合为不变宗旨,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仙鹤草、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等以达抗癌和未病先防的目的。
5 三因制宜为上
夏老师指出,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无论辨治何病,均需三因制宜,灵活变通,方为上工之法。对于四季辨证夏师颇有心得,春季属肝之主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故春季可加柴胡疏肝升阳;暑乃夏季主气,暑性炎热,多挟湿,脾胃易为湿邪所困,故立夏之后常加用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之品;燥为秋季主气,燥者润之,初秋多凉燥,可酌加石斛、北沙参等养阴生津之品,深秋多温燥,可在滋阴基础上适当加入温阳药,常用桂枝,因其偏于走表,温阳而不伤阴;冬季气候寒冷,易伤阳气,故常加用温阳药,阴虚者选用桂枝,温表不伤阴,里寒者加干姜、益智仁等温里散寒[4]。如妇人月经前期,夏师常加香附理气调经,月经期避免使用寒凉药物,月经后期可适当补气养血。如居处潮湿则适当加用藿香等芳香化湿药。夏师指出,此类用药不必过多考虑证候,药物也不在多,常常一到二味即可,用药得当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6 结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虽有癌变倾向,但无需惧怕之。胃疾已成,临证之时把握其本质,以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为核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向愈。既病防变,着眼抗癌,未病先防,胃镜监测,往往能取得满意而可靠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冯颖,吴成亚,李杰.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00-203.
邱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8,37(8):105-106.
丁雪菲.夏军权治疗脾胃病季节性用药特色经验撷菁[J].江苏中医药杂志,2015.47(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