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2018-02-18 10:36刘纪虹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评价分析节水灌溉经济效益

刘纪虹

摘 要:随着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升级,节水灌溉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本文主要就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从多个维度探讨节水灌溉工程改良,技术升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以期实现节水灌溉工艺的推广普及。

关键词: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1-0007-02

农田水利一直是我国建设发展的重点工程,而农业大国的实际也推动我们在节水灌溉方面研究不断深入。节水灌溉工程优化,技术改良,截止到目前节水灌溉面积高达3.67亿亩,占有效灌溉总面积的一半。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带来的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多集中在农业 增效、节水省地等方面。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的分析具有现实必要性。

1 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6%,而耕地量仅为世界的9%,但人口占比却是世界的22%。这意味着供水矛盾突出。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引发了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因此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支持具有现实必要性。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1.9%,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7.5%,农业缺水约每年300亿立方米。基于此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支持。使得我国近几年的用水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提高了灌溉保证率,部分地区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品质和产量,增加了效益;我国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稳步推进,节水灌溉对保证率,精准度要求更高,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也必须足够深入。

2 当前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概述

节水灌溉是農田建设的主导方向之一,关键在于减少灌溉用水的无效损失,具体来说,水源到农田灌溉用水的无效损失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水源通过管道进入到农田中转化为土壤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水源损耗。主要是渗漏和蒸发损失。其二是土壤储水量的损失,主要是深层渗漏的田面蒸发。其三是农作物蒸发损失,专指无效蒸发。当前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断深入,也取得了理想成效。喷微滴灌、膜上灌、涌灌等技术创新应用。而划分畦块、短沟或者细流灌溉的形式也有助于水分的保持。此外选择耐旱的作物品种,优化配水技术等也可以减少水源的无效损失,起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3 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评价之农业增长效益

在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对节水灌溉措施支持下的农业产量和无节水灌溉支持下的农业产量进行分析,增加的产量就是产值增效。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农作物丰水期、平水年及枯水年的平均增产值进行分析,常用的是产值对比发。通过受益地区在未修建节水灌溉工程以前的农作物总产值,对比工程建成后农作物的总产值,进行增产效益分析。主要有农业技术措施相同和不同的两种情况。

3.1.1 农业技术措施相同时的计算方法

在农业技术其他技术措施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的分析,其对应的新增产值就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前后的产值差。多年平均增产值为:B=ni=1ΣAi(Ypi-Yi)Di,B代表的是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新增产值。Ai是第i种作物的种植面积,hm2;Ypi是灌溉后第i种作物的多年平均单位产量。Y是节水灌溉前i种作物的多年平均单位产量;Di是第i种作物产品单价,n是节水灌溉区作物种类数。

3.1.2 农业技术措施变化时的计算方法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现了原有灌溉条件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出现农业技术措施的变化,因此其经济效益的分析要特别分析。建议调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前,相同农业技术措施对应的增加的生产费用,主要是种子化肥的成本投入。考虑合理的报酬率后,基从增产总值中进行扣除。剩下的才被认为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实际增效。增产效益分摊系数为ε=△B-△C(1+β)△B。其中增产效益分摊系数为ε=△B-△C(1+β)△B式中:△B是修建节水灌溉工程后的农业增产效益,可以年计算或多年平均;△C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后,增加的农业成本费用,β是增加农业生产费用而获得的合理报酬率;ε是增产效益分摊系数,节水灌溉增产效益应分摊的比例。其他符号意义同技术措施一致时。

3.2 经济效益评价之省地效益分析

在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其也带来实实在在的省地效益。这是因为当前的节水灌溉工程多采用地下埋设管道,或者渠道防渗处理后缩小了渠道断面,不同于以往的土渠输水、传统地面灌溉,其可以减少渠道及灌溉设施地的占地面积,有效节约土地。节省下来的土地可以当作农田播种作物,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大,对应的产量提升。而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之后,对应的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增加,实现了作物的增产。在进行省地效益计算时,如果单位面积增产中已经涵盖了复种面积的增产值,也应当纳入到省地效益中。对应的节水灌溉工程省地面积为△S=S0-S1+S2,△S代表的是省地面积;S0代表的是传统灌溉渠道系统的占地面积;S1代表的是节水灌溉渠道系统的占地面积;S2代表的是土地平整后增加的面积。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省地效益进行普查分析,我们认为基本能实现土渠输水灌溉的1.5%~5%省地,实现大田喷灌、微灌的3%~5%省地,实现管灌的1.2%省地,实现渠道防渗的0.2%省地。

3.3 经济效益评价之节水效益分析

农作物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省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外,还有最为直接的节水经济收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初衷就是节水,当前各项建设稳步推进,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用水量激增,供水压力大。如何减少农作物种植的水源无效损耗就要考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效益分析时,必须考虑到水源的不同用途,除了农业用水外,还有工业及其他方面的用水。一般认为如果节水量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效益分析时,必须基于不同的水源用途,进行具体估算。主要有两种情况。

3.3.1 农业生产节水经济效益分析

谈到节水灌溉,首先考虑的是农业生产中的节水经济效益。农业生产节省水量,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作物浇灌,可以扩大灌溉面积,提升灌溉效果,增加作物产值。我们一般基于灌溉扩大面积和灌溉改善后的增产进行效益折算。一般来说,扩大灌溉面积,对应新的增产值效益,除了水源有所保证外,如果还牵涉到对灌溉渠系及相关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与改善,必须做好新增产值相应工程费用的扣除或者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摊。扩大灌溉面积或者改善灌溉面积的新增效益值计算方法同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将所节省的水量,卖给其他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水费收入也是对应的节水经济效益。

3.3.2 工业或城镇供水的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設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其用水量大,导致其与农业用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化建设中部分地区工业用水需求大,而现有的供水工程无法很好地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而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节省下来的水源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对应的收费总额就是节水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城镇及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此外也不排除节省下来的水源用于鱼塘建设、蓄水池充水等,这些也应该被纳入到经济效益计算中,但应条目清晰,避免重复计算。

4 结语

本文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别从农作物增产、节水效益、省地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结果也启示我们必须关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大教育宣传,自上而下建立企业、科研院校、行业部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和重视工程建设后的应用技术指导和管理与服务,创新思路,优化举措,实现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卞文莉.邯郸平原区梨园节水灌溉技术效益分析及推广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2]王建勋,庞新安,刘彬.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J].中国农学报,2006,(01):372-375.

[3]郑捷,周世峰,吴涤非.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J].排灌机械,2005,(03):39-41.

[4]王远,吴玉柏.几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水利经济,2002,(06):35-40.

[5]刘增进.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与经济效益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4,(03):64-68.

猜你喜欢
评价分析节水灌溉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