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艳丽
【摘 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中定期产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74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中,根据患者的产检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448例)和对照组(292例),观察组进行定期产检,对照组进行不定期产检,对比两组患者孕妇与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母婴并发症等与对照组相比,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可有效控制高危因素,降低孕妇产时并发症及剖宫产率,改善高危儿预后。
【关键词】高危妊娠;产前检查;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71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1
高危妊娠,指妊娠期有个人或是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产前检查是围生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产检,及时筛查高危孕妇,通过系统管理,可提高高妊娠质量并确保母婴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我院740例高危孕妇,分析定期产前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40例高危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接受定期产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8例,年龄26-43(27.63±4.51)岁,孕周29-40(36.51±3.41)周。高危儿体重1.5-3.6(2.2±0.41)kg;观察组292例,年龄25-44(27.71±3.41)岁,孕周29-40(36.33±3.60)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调取两组孕产妇资料,分析孕妇剖宫产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先兆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产后高危儿早产、窒息、低体重、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采用x?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孕妇子痫、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胎盘早剥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新生儿受妊娠影响结局对比 观察组婴新生儿早产、窒息、低体重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討论
妊娠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是孕妇怀孕期间对其身体、心理、生理、营养状况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的健康而进行的保健措施。高危妊娠导致孕妇患病率和死亡率达30~45%,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则达50%。因此,定期产检,尽早发现高危妊娠发生的因素并进行重点防控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提高孕妇和新生儿生命质量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发生子痫、先兆子宫破裂、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等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别。因此定期产前检查可有效消除和控制高危妊娠因素,减少孕妇及胎儿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由此导致的患者家庭严重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转。
总之,孕产妇系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产前检查,其中高危妊娠系统则是产前检查的重点内容,通过产前检查可以降低孕产妇与婴儿的死亡率,同时大幅度降低伤残儿的出生率,降低家庭负担,促进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周阳.产前检查在孕妇围生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60-61.
张冬梅.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应用与临床意义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1):134-135.
秦宇兰.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6):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