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珠 薛文侠 卢霞 冯明辉 朱孔志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苏北沿海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选择12个小麦新品种(系)在苏北沿海地区进行示范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有宁麦13、扬麦25、亿麦9号,这3个品种株高适宜、抗病性好,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系);性状;产量;苏北沿海地区;2018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46-02
盐城市大丰区位于苏北沿海地区,小麦是该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收集的周边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中选择12个进行示范种植[1-3],以期筛选出较适合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安排在大丰区刘庄镇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也是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进行,该基地土壤为黏土,土地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试验地土壤含有机质22.2 g/kg、全氮1.33 g/kg、有效磷11.8 mg/kg、速效钾185 mg/kg、全盐1.50 g/kg,pH值7.7。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系)及其來源如表1所示。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品种连片种植3 333.3 m2,随机排列[4-6],品种间留走道50 cm或设田埂。
1.4 试验实施
前茬为水稻,产量为7 500~8 500 kg/hm2。2018年3月1日,用炔草酯+苯磺隆防除禾本科杂草;2018年3月15日,用广奇进行化学控旺;2018年3月29日,用稻神丹、噻呋·戊唑醇防治纹枯病、白粉病;2018年4月20日,用40%戊唑·咪鲜胺、捕虫鸟防治白粉病、赤霉病、虫害;2018年4月27日,用戊唑·多菌灵、乐果防治赤霉病、虫害;2018年5月8日,用氰烯菌酯、戊唑醇防治赤霉病[7]。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对水稻生育的影响
本年度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播种出苗期气温正常、降水量偏小,推迟出苗时间;越冬期间,气温较往年正常、降水量减少正常,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拔节至抽穗期间,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较多,不利于小麦抽穗;灌浆至成熟前,气温偏高、雨水较多,不利于小麦成熟。
2.2 生育期及抗性
参试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在210~216 d之间。本年度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较少,所以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生较轻(表2)。
2.3 经济性状及产量
参加展示的12个品种,株高在83~90 cm之间(表3)。12个展示品种中成穗数在438.0万~531.0万穗/hm2之间,成穗数较高的是明麦133、资麦119,为531.0万穗/hm2;成穗数较低的是扬麦23,为438.0万穗/hm2。穗实粒数在32.0~41.3粒之间,其中扬麦25最高,为41.3粒;丰德存麦5号最低,为32.0粒。千粒重在35.8~41.5 g之间,其中最重的是宁麦26,为41.5 g;最轻的是扬麦20,为35.8 g。实际产量在4 727.70~6 546.60 kg/hm2之间,产量最高的是淮麦33,实际产量为6 546.60 kg/hm2;其次是宁麦13,为6 426.75 kg/hm2;丰德存麦5号产量最低,为4 727.70 kg/h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淮麦33产量最高,株高较适宜,穗层整齐,熟相好,但是易感赤霉病,生育期较长;宁麦13、扬麦25、亿麦9号生育期适中,产量位次居于前列,株高适宜,抗病性好,抗倒性较好,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曹颖妮,余大杰,赵光华,等.2006—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8):893-899.
[2] 于沐,周秋峰,赵建国,等.2016—2017年郑州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38-39.
[3] 王侠.2016—2017年度阜南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2):28.
[4] 杨步琴,常洪,陶德洪,等.2017年淮安市洪泽区小麦品种安全性测试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22.
[5] 王蓉.黄淮南片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6] 黄慧明,吴进祥,何良辉,等.东台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8(2):52-54.
[7] 张美英,吴美荣,施桂仙,等.2003年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04(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