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少有人愿意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

2018-02-18 02:16刘颖倩
做人与处世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天资木工匠人

刘颖倩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出现了许多文物修复师。他们日复一日地忍受着枯燥,在文物面前一坐便是一辈子。宫廷钟表修复师王津,6岁进入故宫,修了40年钟表,没换过工作。他尝试过用8个月的时间,修复一对乾隆皇帝钟爱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青铜组老师傅王有亮曾挣扎过想离开,最终被青铜文化牵动,依旧留守在故宫这片方寸天地,一待就是30多年;书画修复组的徐建华师傅,退休后重返故宫,想把毕生的技艺传承下去。

守得住寂寞,才开得出繁华。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物华天宝重见天日的一天。在一墻之隔的故宫之内,他们续写着中华文化的华丽篇章。

唐代张祜有诗云:“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真正的匠人,对手中作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追求。专注与坚守,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过一生,择一事,直至终老。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他们用时光织就了一件件传承世间的瑰宝。

日本顶级木匠大师秋山利辉创办了一所木工社。40多年过去,在秋山木工社走出来的工匠仅50多位。秋山有着严苛的招生标准,用8年的时间来考验一个学徒的初心和人品。他在《匠人精神》提到,这些学员学习的4年期间,要住宿,只有每年的盂兰节和过年时与家人见面。不管男女,都需要剃光头,穿木工社的制服。每天,在5点之前就要起床,晨跑后做料理。7点,所有人参加朝晖,确认一天工作,背诵“匠人须知30条”,而后各自去车间学习工作,直到太阳下山才结束。在他的木工社,社员不能用手机,不能谈恋爱,如同苦行僧一般修行。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聚焦在当下,才能唤醒本心。长期在一件事情上磨砺,才可以大放异彩。生活回归简朴,断绝向外求索,才可以让本心的源头活水重现。最终,在这里毕业的人都会成为超一流的木工大师,成为日本木工界的顶梁柱。

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最宝贵的东西,都是需要用岁月去打磨的。假如我们做不到像大师们那般严苛也不要紧,至少要学会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如此,在平凡的岁月,我们也能看见自己用时间塑造的全新自我。

在一个音乐交流会上,见过一位大师弹古琴。我不是内行,只是凑凑热闹,听不出好坏。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大师旁若无人,用他灵巧的手指在调音。他调了许久,却不开始,仿佛我们这些看客都变成了一堆石头。2分钟后,大师气定神闲地开始弹奏。他的指尖在古琴的7根弦上来回拨弄,指下时而有如烈烈风云,时而又如高山流水。纵然是不解音律之人,也意兴悠悠,心旷神怡。此刻,琴音弥漫在整个空间,意境悠远而绵长。想起《列子·汤问》对优美旋律的描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这个意思。有知情人悄悄告诉我,大师从5岁开始师从名师,每日不间断练琴,用了40年,方有今日之成就。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有太多的选择,以至于把时间都分散到各处。若是我们能把时间都集中在做好一件事情上,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顶级匠人。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写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实际上,这些大师付出的,远远不止这1万小时,所以他们能站在技艺的顶端。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都开始变得浮躁,不再愿意为一件事情,付诸所有的时间和努力。相较于大师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更多的人选择频繁跳槽,追逐名利。正是这种差别,拉开了平凡人与匠人的距离。

每个人的天资都差不多,那些舍得花费一生专注一件事情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他能走得更远。李宗盛在《致匠心》里说:“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送往前。我们因此要试一试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天资木工匠人
基于特征参数化的木工CAD/CAM系统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青年匠人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天资乳业 保持新鲜,每一天
“神级”匠人
数控木工轮廓铣床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