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辉
(南县麻河镇水利管理站 湖南南县 413200)
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和人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能够有效的缓解洪涝灾害,与此同时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根据水利工程研究中心表明,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从经济学、生态学等角度出发,水利工程已成为现代建设水利工程的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能将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在关注水利工程疏导作用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解决建设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继而可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因此加快了资源的消耗。水资源是世界上缺乏比较严重的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防止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目前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来说,应该运用集中化的形式合理的管理水资源,而集中管理水资源的方法就是建设水利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但是随着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不断增多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破坏愈发严重,因此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建设水利工程成为了当前重点探讨的重要问题,应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寻找可消除建设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解决方法。
水利工程是对水资源的集中开发,因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阶段,其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①水利工程需要利用钢筋混凝土对天然河道进行人工改造,建立各类基础设施,有些甚至还会改变河流的流向,这样一来,河流内生物的生存环境会出现极大的变化,如河流流量减小、流速变缓、营养物质沉淀、泥沙大量沉积、水位提高等等,而各类物种的正常生存也会面临巨大危机。一旦有物种在河流流域内消失,那么当地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也都会受到影响。②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虽然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但其他施工材料的应用也是非常多的,再加上生活垃圾以及废水排放等等,就不可避免的会对河流水资源造成污染,而这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更为直接。
水利工程有很多种,其中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一般会在河道周围进行,因而本身并不会对河流周边的陆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很多大型水利发电工程多位于山区、峡谷等地域,交通条件非常差,材料运输十分困难,因而很多水利工程建设都会选择就地取材,在周围开采石材、砂砾、泥土等作为施工建设材料。这样一来,河流周边地区的山体以及植被都必然会遭到破坏。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很多原本人迹罕至,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往往还会伴随着道路施工,而道路施工建设自然同样需要就地取材,对流域陆生植物的影响也会因此加剧。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山区、峡谷地势陡峭,山体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很可能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治理,那么植被的破坏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河流周边的陆地生态环境来说,陆生植物与陆生动物是一体的,随着河流流域陆生植物的不断减少,以及各种施工机械的进入,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恶劣,其正常生存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但与植物不同的是,动物在栖息地被破坏后,往往能够通过迁徙的方式寻找到其他适宜生存的栖息地,因而相较之下,水力发电工程施工建设对于陆生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动物都具有着长距离迁徙的能力,当河流周围植被遭到破坏后,部分动物也很可能会因此灭绝。此外从另一角度来看,大型水力发电工程建设由于影响区域较广,因此在施工建设期间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以免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例如在著名的三峡大坝的建设期间,就进行了工程浩大的三峡移民工作,总移民人口达140万,覆盖了当地的25个县区。这样的移民工作不仅涉及普通百姓,同时还包括工矿企业的迁移,因而移民区所占用的土地非常之大,而移民区的陆生动植物自然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从功能上来看,水利工程可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巷道港口工程、城镇供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渔业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对于大多数类型的水利工程来说,施工建设会对山体结构以及植被造成破坏,并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当地的地形,因而在缺少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保持水土、调节温度等功能,当地的温度、降雨量、地表蒸发量等气候条件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但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并不会对当地陆生植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而其对于气候条件的影响也相对有限。然而农田水利工程则不同,这类水利工程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因而会将河流内大量的水资源持续灌溉到农田之中,受此影响,在农田面积较大的地区,当地土壤的含水量会大大提高,土地的吸水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空气湿度、温度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下,土壤条件所产生具体变化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南方地区,土壤多为红土,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较高,而当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完成后,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都会随之升高,从而使当地土壤的酸碱度遭到破坏、氮元素含量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而在北方地区,土壤大多为黄土,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低,因而碱性物质的含量会比较高,而在水利工程的影响下,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大下降,降水量会随之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变得更低,土壤的酸碱度同样会失衡,最终使得土壤肥力下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通过水利发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水利进行存蓄、疏导来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但是以往兴建水利工程的时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此应运用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产生类似情况。
要想建设环保型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设计环节。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对即将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环境人文等特点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而要精准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此来科学预测工程对环境的各种破坏程度,从而以环保需求为依据进行合理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了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通过项目的设计。施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引导改变生态环境,可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的发展,继而可达到白虎生态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工程价值、环境评价等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能确保我国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①需要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对该体系中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与完善,明确规定对于不同程度破坏予以补偿的力度。②对于建立环境补偿体系中所需的大量资金而言,政府要予以承担,同时需根据施工建设中的各项问题进行责任划分和有效补偿。③政府需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生态环境补偿工作,尤其是对于各执法人员而言,需严格要求与定期培训,确保他们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从而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在人们努力保护环境的恩同事将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引入到其中,对于当前情况来看,应严厉打击在生产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恶化的行为。在建设水利工程前、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完成还有,应全方位的进行监督神煞,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性。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到复杂的施工内容和施工工序,各项施工环节对于施工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这项综合工程不仅系统而且复杂,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施工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全面得到提高,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电脑施工人员开发高新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就会提高施工人员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监控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施工单位,按照我国法律事实监督,协调规划林业、土地、水利等方面,严厉惩处对于环境严重损害的单位,加强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对施工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实施施工环境评价工程,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受到破坏的环境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继而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而目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