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瑞元
中国粮食行业小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
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古都——西安,参加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主办的“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2018年 (第十届)中国小麦和面粉产业暨中国小麦制品及机械设备展示会”,与大家—起探讨我国小麦和面粉行业的美好未来。
本次会议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突破”为主题,围绕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深入研讨。下面我以“我国粮油加工产业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思考”为题,讲点自己的学习心得。
粮油加工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安全保障,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民生产业。充分发挥粮油加工业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和对粮食供求的调节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我国粮食加工业在新时代有新的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和全国《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新时代、新需求、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粮油产品的优质、营养、健康和企业的转型高效发展,为此,我认为在新时代我国粮油加工产业要有新的作为、新的发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加上通过有效利用国际市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粮食供给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问题突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在眼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人们生活更加富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告别了粮油计划供应、有啥吃啥的年代后,要求在吃得安全、吃得好的基础上吃得更加营养、更加健康。
为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提高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粮油食品的供给能力。要增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粮油产品的供给;要增加优质米、食品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和营养功能性新产品以及绿色、有机等“中国好粮油”产品的供给;要大力发展全谷物食品,增加糙米、全麦粉、杂粮、杂豆、薯类及其制品和木本特种食用油脂等优质营养健康中高端产品的的供给;要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例,充分发挥“老字号”的品牌效应等等。总之,在新时代粮油加工企业要把深入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粮油食品的供给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粮油加工企业要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把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把“适口、营养、健康、方便”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要按照食品安全、绿色生态、营养健康等要求,完善原料采购、检验、在线检测和成品质量检验,建立从田间到餐桌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粮油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万无一失。
要继续提倡“适度加工”,最大程度地保存粮油原料中固有的营养成分,防止“过度加工”。要科学制修订好粮油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规范和引领粮油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要广泛进行科普宣传,引领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
要针对不同时期粮油资源的实际,搞好粮油资源的加工转化。当前,我们要根据玉米、稻谷库存高企的实际,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发展玉米等粮食深加工,促进库存陈粮深加工转化,为去库存作贡献。根据国办发[2017]78号文件精神,要着力处置霉变、重金属超标、超期储存粮食等,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探索开展淀粉类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材料试点示范,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
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大力开展米糠、碎米、麦麸、麦胚、玉米芯、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尤其是要搞好米糠的利用,根据规划,争取到2020年,我国米糠制油的利用率由2015年的15%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为国家增产油脂。
为适应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粮油加工企业要把发展主食品生产看作是粮食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油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是方便百姓、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群体需要、不同营养功能、不同区域特色的优质米、面制品,诸如优质米粉(米线)、米粥、米饭、馒头、挂面、鲜湿及冷冻面食等大众主食品和具有区域特色主食品种及品牌,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发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以丰富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要开展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要保护和挖掘传统主食产品,增加花色品种;要鼓励和支持开发个性化功能性主食产品。根据规划,争取到2020年,主食品工业化率由2015年的15%提高到25%。
要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引导和推动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成为产品质量高、能耗粮耗低、经济效益好、新产品开发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鼓励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的中小企业积极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经营方式,主动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要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约束,促进粮油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倒逼落后加工产能依法退出;支持粮油加工产业园区或集群建设,促进优势互补。
粮油加工企业要继续强调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做到绿色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要把安全文明生产、绿色生产、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等作为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要以绿色粮源、绿色食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建立绿色粮油产品供应链;要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广“仓顶阳光工程”、“稻壳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要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废水、废气、污水及灰尘、粉尘的排放。认真做到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快速发展,改变了商品的传统营销模式。为此,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推进实施“互联网+零售”行动,开展在线销售、原料采购等活动,发展“网上粮店”,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零售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现代营销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为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粮油加工“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强化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国产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创新中的核心。
根据粮油加工业的实际,我认为当前的创新重点应该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研究开发粮油加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油加工业的整体水平。
二是要重视关键技术装备的创新研发。粮机装备制造业,要以专业化、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安全卫生、节能减排、节粮减损为导向,发展高效节粮节能营养型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特色杂粮和薯类等加工装备;提高关键设备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建立高水平的粮机装备制造基地;鼓励研发全自动主食方便食品加工、特色杂粮和薯类加工、木本油料加工、饲料加工成套设备;鼓励研发定制机器人应用、智能工厂、立体仓库;鼓励研发粮食收购现场质量品质快速检测及质量控制设备、智能仓储及输送、烘干等关键设备。
三是要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要加强粮油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培育出一批象鲁花、金龙鱼、福临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喻户晓的、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粮油名牌产品。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与“—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农业投资、贸易、科技、产能、粮机装备等领域的合作。通过走出去,培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粮油企业集团,支持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和港口等环节开展跨国全产业链布局,逐步建立境外粮油产销加工储运基地。在造福当地百姓的同时,提高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以上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