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运武
(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 舞阳 462400)
舞阳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南邻舞钢市,北接襄城县,东连源汇区,西靠叶县。舞阳县总耕地面积7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就达66万亩。但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常年发生而成为危害大的重要病害,舞阳小麦因赤霉病而产量下降,品质差,价格低,影响农民收益,影响舞阳小麦市场竞争力,影响舞阳农业持续发展。
2010年来,小麦赤霉病在舞阳常年发生,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危害,2012年、2016年、2018年是大发生年份,其中2012年大发生到2016年大发生中间间隔3年 (2013 年、2014 年、2015),2016 年大发生到2018年大发生中间只间隔1年(2017年),间隔周期越来越短。
2015年舞阳小麦平均每亩单产575kg,由于赤霉病危害,2016年舞阳县小麦平均每亩单产只有401.5kg,减产率30.2%,减收小麦约11500万kg;2017年全县小麦平均每亩单产551.2kg,而2018年受赤霉病影响,全县小麦每亩单产下降为450.17kg,减产率达18.3%,减收小麦约6700万kg。并且品质差不能食用,无人收购;转作其他用途价值特低,最低在0.9元/kg。
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根据这几年的观察,小麦扬花期只要遇雨感染赤霉病病菌,就会渐进蔓延加重,无论用什么农药,不管喷洒几遍,都看不出防治效果;若此期又遇连阴雨,只会更加严重。
小麦扬花期若遇到阴雨天气,或结露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赤霉病的发生;舞阳县正常年景小麦扬花期在4月17日前后,2018年由于小麦晚播两周,小麦生育期推迟,扬花期在4月20号前后,但4月20日~22日的连续降雨,“赶巧”又造成了小麦赤霉病的大发生。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有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即小麦扬花时,病菌子囊孢子随降雨或潮湿空气结露的露水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 (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小穗进而扩展整个麦穗,形成枯白穗。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方针,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坚持“立足预防、适时对症用药,灵活应变”不放松,掌握天气变化和小麦生育进程,落实“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前抢先打、雨停马上打”防治措施。
最佳防治期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关键。用药防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掌握不了防治适期,有在孕穗期,有在扬花末期,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才开始用药,不是早,就是晚,费钱费力无效果。正确适期是“抽穗期至扬花期”期间,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抽穗期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用药;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或结露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雨隙多次喷药防治,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即“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前抢先打、雨停马上打”。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不要单一选用小麦已具有耐药性的多菌灵等农药单一使用,可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新型农药,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一般情况下隔7d左右喷第二次药,注意交替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药剂品种。根据天气若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必须抢在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
大部分人常规喷雾器喷雾亩用药液量15kg,更少者仅为10kg,如此少的药液量,在加上高温蒸发,不能完整和均匀喷洒、覆盖麦穗,造成防治效果差。为保证药效,一般使用常规喷雾器亩用药液量在45~60kg之间,最低不能少于30kg。如每亩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ml,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ml,或 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5g,对水30~45kg细雾喷施。喷片选用小孔喷片,提高雾化效果和单位面积雾滴数,提高穗部着药均匀度。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达到将整个麦穗喷匀喷透,才能收到最好防效。
舞阳县小麦穗期也是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的多发期,也经常有干热风出现,因此在做好小麦赤霉病为防控重点同时,科学混配药剂,兼顾做好吸浆虫、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和干热风防控。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防,保粒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