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莉莉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50001)
四合院是我国院落布局中经典的布局模式,尤其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整体布局坐北朝南,整个院落是以中间庭院为中心,周边建筑围合的布局形式。院落布局和规模,以南北纵轴为布局方向,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按照规模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和小四合。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和伦理道德的集中表现,但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传统合院的发展和延续受到了挑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合院如何协调保护和发展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中国传统合院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最早出现合院的是陕西岐山周原遗址的院落遗迹,为两进制的院落,建筑由厅堂、室、厢房和回廊组成,以中庭建筑为中心,四周回廊环绕,把整个院落联系并围合起来,这是四合院最早的形制。到汉代-宋元时期,四合院受风水学的影响,院落为“廊+院”布局,以院子中轴布置主要建筑,在主体建筑四周以回廊连接,形成围合的布局形式,但不同院落不是直线形式,院落的平面布局是前窄后方的布局形式。元明清时期是四合院发展的成熟期。元朝院落式布局和工字型房屋在民居中最为流行,与明清时代的四合院非常相似,到明清时期四合院是发展的高峰期和成熟期,尤其北京四合院是典范之作。
四合院的布局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位置。按照院落布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和三进院,是以外墙和中间隔墙为界,每一个隔界为一进院落,每个院落的功能布局不尽相同。但整体布局是以中心院落为核心,向南北延伸。依此类推,大型四合院,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
下面以中心院落平面的功能布置来说明。中心院落由北面的正房、南面的倒座房、东、西面厢房围合而成的庭院,在院落的东南角位置设对外联系门,围绕合院的中心布置庭院,是四合院布局设计的中心,也是家庭成员休闲,以及做家务劳动的场所。传统合院的布局充分的体现了家族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宗族内部遵循尊卑长幼,按照其宗法制度布置合院。“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辅”,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为了标识不同的辈分、在家族中的地位,四合院内不同屋子的面积大小和高度也是不同。北侧的正房是全院面积最大、最高的房子,两侧厢房次之,使得院子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和辈分关系。
大门是四合院的“脸面”,在古代对合院的大门形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从样式、门的大小、颜色和装饰灯方面制定规章,所以不同院落的大门形式体现户主的社会等级和地位。大门由高到低分别为:王府大门(最高形式)、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门楼)等。
大门从建筑形式上分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拢处建造的墙垣式门。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宅院设屋宇式大门,设墙垣式大门的宅院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庭院是四合院的中心,也是院落中心的公共绿化空间。院中植被讲究寓意搭配,利用植物特性,营造高低错落的绿化空间,同时配以庭园楼榭,种植藤类植物,庭院周边种植梅、兰、竹、菊等,来体现主人的品格。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及封建社会礼制习俗的改变,传统的合院建筑形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市场发展需要。在土地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建设集中,可开发土地较少,没有大批量的土地可供应建设;在建筑形式方面,合院在功能布局、空间尺度、建筑材质、外立面装饰等几个方面均有改变。
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截止2018年我国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0%左右,而四合院的布局形制在土地利用方面利用率不高,与城市节约土地的政策相背离。所以在土地的供给方面是难以达到大规模建设的可能,只能在部分用地小范围内开发建设。
四合院作为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形式,是我国院落建设的精粹;在现代建设发展中,需要对其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改造,这主要体现在“形”和“神”两方面。“形”是指建筑其自身的形态,有形态才能“像”,有“像”才能传神,主要体现在“园、院、景、庭、屋”方面;“神”是指建筑要传达的意念,居住者的意念有神才能定形,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典故、工艺”等方面。
(1)功能布局
第三,在实践上,可以回答虚拟现实的旅游是否可以替代真实世界的旅游。可以回答绿道和步行小径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回答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对于提升旅游体验的意义所在,以及回答什么样的速度及什么样的交通形式(如步行、骑行、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与旅游体验质量的关系等。还可以回答古村镇开发中,提供安静、无电视、能够欣赏暗夜与星空的环境,是否具有市场吸引力[35]。可以回答梵净山山顶空间非常局促、人满为患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山下旅游内容的彰显与活化,引人下山是否可能[36]。
现代四合院在功能布置上,更符合现代居住习惯。按照现代生活需求,从衣食住行的功能布局上来看,建筑从传统的一层建筑,开始向地上和地下拓展,是解决建筑占用土地不足办法。合院地下一层为车库和储藏空间,地上除了一层建筑的功能外,通过楼梯向上延伸布置更多功能空间。上层平面可设置室外退台,既丰富建筑空间层次变化,又可增设绿植空间。
建筑内部空间除了满足使用者的居住功能外,还要考虑待客空间,发展出了中堂、茶室、电视厅等更灵活的空间;一般布置在一楼或者半地下空间,使得访客能够直接进入房间,与主人会谈后轻松离开,尽量减少访客对主人私密空间的干扰。卧室是主要使用空间,要充分考虑到安全、舒适和隐私性,在平面中需配备卫生间、衣帽间、书房等功能空间。厨房、餐厅多为一体化设计,可使空间更加舒适、便捷;根据需要还可配备健身、家庭影院等娱乐功能空间,用以家庭成员的放松和消遣。
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虽然没有男尊女卑、男主内女主外的思想,但也要保证不同性别、辈分之间的伦理道德,居住模式一般分层设置:一层为老人居住,方便出行;二层为主人使用;三层为晚辈使用,尽可能满足生活空间使用时互不干扰。
(2)建筑尺度的优化
传统的建筑尺度是以“模数”的形式建造,全国基本是统一的建筑形制。发展至今,所有的建筑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建造。我们利用现代科技,通过3D模型,对建筑体量进行模拟,例如建筑体量的虚实关系、建筑高度与庭院之间的空间关系等,经过不断调整,使得更加协调美观。
在建筑内部空间,合理尺度空间能使生活更加舒适。电视厅的空间根据科学的视距要求设计;餐厅的大小根据餐桌的选用、使用人数来制定;卧室大小根据现代床品家具的尺寸确定其开间和进深等。
(3)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
木构架是传统建筑结构的重要特征,隔墙采用砖砌或土夯。施工时由木匠带工建设,建造速度慢且效率不高。建筑业发展至今,建筑材料和建造施工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合理的建设材料和施工工艺,能加快建设进度,更好的完成建设需要。
现代四合院的建造多为框架、砖混、钢结构等结构,屋顶分为坡屋面、平屋面,是现浇混凝土板结构。与木构相比,结实稳固并防水性好,后期保养费用也较低。现代建筑中墙体不参与承重(框架和钢结构形式),空间可以自由灵活布置,更有利于室内装饰设计。
现代建筑材料多为砂石、水泥和钢铁,相对于传统的木结构和烧制的黏土砖、瓦,建筑材料来源容易,对自然森林资源破坏较少,并对环境污染较小;并且现代建筑的一般施工可以通过普通人员来完成,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建设周期较短,属容易实现的建筑形制。
(4)装饰细节成品化
传统四合院中处处可见雕梁画栋、亭台楼阁诸多纯手工艺装饰造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传统的工艺对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建筑装饰都是手工定制,材料多为木、石料;现代工艺多为批量生产、成品定制,材料多被混凝土和其他材料代替。为了保证现代合院的外形美观,增加审美情趣,窗花、梁面浮雕、柱墩、影壁等构件,都由专业的公司制作成品,买来镶贴上即可,更加方便施工和装饰。但对于有精益要求的装饰产品是需要特殊定制的,其耗时较长,工艺费也较贵。
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父权统治、男尊女卑、主仆有别的家庭伦理秩序已经基本消失,因此院落的等级却别也失去了意义。随着现代社会建设的要求,传统的院落文化难以传承,其形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合院基本以单体建筑取代了四面围合的建筑,原主房成为客厅,厢房成为车库和辅助用房,取消南房布置改设围墙,使院落空间围合起来。这样既保留独门独户的私人空间,为紧密的邻里关系创造了可能性,更满足现代居住、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等方面的需求,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互溶的理想人居理念。
现代合院是房产开发形势下新兴产品,如市场上一些低密住宅产品。这种产品在中国现代土地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制约下,是难以大批量开发建设的。现代合院虽然在文化传承上延续了合院的概念,但是形制难有创新,发展不及封建时期合院发展高峰,但作为居住形制开拓,有着积极的影响,体现出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