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2-16 11:40张泽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张泽敏

摘 要 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不高,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严重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发展。对此,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5-0131-02

1 前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存在很多问题,如探究层次浅、动手不动脑、一些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无序混乱等,其后果便是实验教学较为肤浅,难以达到实验的目的。要让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注重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 实验教学现状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合作 在实验活动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部分学生不参与、不发言,只做自己的事,丝毫不管教师和学生是如何研究的,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活动中,一直扮演着观看者的角色;还有部分学生把实验仪器控制在自己手中,只顾自己探究,缺少合作意识,这使得实验的开展受到极大影响。

实验活动始终停留在表面 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始终停留在玩耍的层次,把实验等同于某种游戏,只知道嘻哈打闹,并未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尽管活动热闹,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但缺乏深度,无法完成科学建构这一科学实验的首要任务。

课堂组织教学不规范 实验组织是科学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保障,然而一些教师只重视上课,忽视组织教学的重要性[1]。教师在对实验的各项要求予以讲解时,部分学生没听清要求就想马上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时手忙脚乱。在分组实验過程中,有时做实验的学生只有一名,其他学生只是看着,没有很好地进行分工合作。由此表明,学生是抱着玩玩的心态,若是教师不能很好地注重组织教学,就会造成课堂无效性的发生。

实验活动操作缺乏规范性,处于无序自由状态 在学习新课之初,学生的兴趣还是较大的,但是这种兴趣不能保持很久,他们总是迫切地想要自己动手,任务实验难度不高,不需要教师细致地讲解,自己是可以把实验任务完成的;进而造成学生在自由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无序和自由发挥的状态,不重视科学现象,和教材的意图相脱离,进而也就不能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

3 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若学习未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就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学生来说,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兴趣能够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充分调动起来,而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让其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情境,是将其探究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的有效措施[2]。教师在科学教学之初,就应借助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激发,这样才可以将学生组织好,增强实验探究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笔者认为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原则。

以“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

炎炎夏日,小明给自行车加好气后便骑着自行车到图书馆去看书。他卖力地踩着脚踏板,想要马上赶到图书馆,这时,自行车胎“嘭”的一声爆裂了。他非常纳闷,好好的车胎怎么就爆了呢?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炎热的夏天,充足了气的自行车为什么容易爆胎呢?”听完教师的问题后,学生马上就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是碰到尖锐物体了,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在情境创设的帮助下,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为其之后展开实验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多种,只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都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

引进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 作为新型教学辅助技术,信息技术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育事业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3]。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可以将复杂、难以操作的实验现象借助声音、图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对实验规律予以揭示,从而构建形象、生动的实验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让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热情,进而获得最佳的科学实验效果。

以“认识常见岩石”为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各种各样的岩石用生动的视频短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动态的画面很快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在短片中涉及很多和岩石分类有关的问题,比如都是石头,它们之间有那么大的区别,原因是什么?能否把这种区别作为岩石分类的依据?这样,学生在观看短片过程中会展开积极思考,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岩石的学习之中,学习科学、探究实验的热情得到充分调动。

4 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便是观察实验。为此,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就应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起重视,让其主动提出观察实验的方式,亲自参与实践,通过观察实验活动,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其敢于探求新知识的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效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发挥着示范性作用。因此,教师应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演示现象、装配和连接仪器以及使用仪器的时候要做到动作的有序和准确。例如:在点燃酒精灯后,不能乱扔火柴签,要在专门的废物杯中放置;在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取砝码、移动游码不能用

手,应该用镊子操作;在连接电路时应把线路接好后再接电源,拆卸时先把电源断开后再进行线路拆分;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相同于螺母旋紧的方向。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演示实验予以优化,对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提高十分有利。

5 优化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有效性

材料是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可以确保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开展的有效性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4]。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简单、熟悉。科学不能和生活相分离,在选择实验材料的时候要努力做到生活化,尽量选用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材料。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对结构性材料予以开发。有结构的材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集中十分有利,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将认识构建起来,使科学概念得以形成,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如在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时,笔者对以下三组实验材料予以组合。

第一组选用回形针、带盖的空瓶、橡皮、蜡烛、小石块、泡沫块、萝卜等轻重、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物体为实验材料。实验后,学生发现物体的浮沉和轻重、大小没有关系,这和学生之前的认知“小的物体容易浮;大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冲突,进而让学生产生疑惑。

第二组选用四个体积不同、重量相同的圆柱体为实验材料。实验之后,学生发现重量相同,小的圆柱体容易浮,大的圆柱体容易沉。

第三组选用四个重量不同、体积相同的小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体积相同时,轻的瓶子容易浮,重的瓶子容易沉。

借助上述组合结构性材料的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出沉浮现象和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6 保证充足的科学实验时间

要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对教学活动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提供给实验充足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开展实验探究,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验的快乐,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从而显著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时,教师进行正确示范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可以亲手操作,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难点。若是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实验时间就会相应变少,同时由于实验的复杂性较强,学生难以一次性做成功,教学结束后也就不能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因此,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宽裕的实验时间,并在第一時间帮助和引导学生,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实验技巧,从而顺利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7 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材料,采用合理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技能,并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科学实践时间,借助多种手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勇,王庆霞.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7(27):194.

[2]咸德花.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7(8):39.

[3]银万昌.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132.

[4]李士民.让准备更精心 让探究更有效:浅谈小学科学试验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7(27):143-144.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