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仿制药的尴尬现状:还没到患者手中就倒在了医院门口

2018-02-16 06:58李瑶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8期
关键词:原研药药品医院

李瑶

“他们吃不起进口的天价药,就只能等死甚至自杀。”电影《我不是药神》主角程勇在法庭上说。他因从印度走私仿制药格列宁(现实中为格列卫)被起诉。

这是在2002年。如果法庭上的程勇穿越到2018年,他看到的景象又会让他发出怎样的声音?

格列卫五年前专利期已到,目前国内有三家仿制药制造商规模生产。格列卫价格一降再降,即使如此,它的仿制药中标价仍只有它的十分之一。仿制药是活性成分、治疗效果与原研药相似的产品。最便宜的一种仿制药价格跟程勇从印度带回来的差不多,不到900元。不过格列卫仍然在国内市场占据80%的份额。有学者不断发问,为什么我们用不上价廉质优仿制药?

80%和20%

“药费21600元。”万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近期的同济医院门诊收费票据,这是两盒格列卫的价格,他的孩子小君(化名)每个月需要服用一盒半。小君今年6岁,一年前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要每天3片格列卫进行不间断治疗。

格列卫是诺华制药公司的商品名,化学通用名叫做甲磺酸伊马替尼。2018年,格列卫在湖北纳入医保乙类,孩子的药费可以报销40%,同时中华慈善总会还有格列卫专项患者援助项目,即在一年的周期内买满3个月可以免费获得剩下9个月的药。

折算下来,购买格列卫上一年花费3.2万元左右。小君现在一年的药费放到电影所发生的2002年只够一个月。当时,格列卫在中国初上市,一盒的价格是23500元,现在一盒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0800元左右。同样规格剂型的国产药更便宜。江苏豪森在国内首家成功上市了伊马替尼仿制药,即首仿药,其产品“昕维”目前的价格是1160元一盒,摊到全年的自付药费约1.2万元,比进口便宜两万。另外石药欧意推出的“诺利宁”和正大天晴推出的“格尼可”,价格更便宜,这两者的价格分别是900多元和870多元一盒,该价格在不同省份略有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省市医保支付存在明显差异,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也大不相同。患者每月的实际花费差别很大。就格列卫来说,一些地区最高可报销80%,成年患者使用格列卫的自付费用可低至每月1600元左右,与使用国产药的费用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仍有很多患者不愿意因为每月一千多元的差价换国产药。

这反映在药品的市场份额上。

根据中康资讯的测算,2016年中国甲磺酸伊马替尼市场总销售额达到了30亿元,其中通过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的有19.2亿元,诺华的格列卫为15.4亿元,占比80.29%;江苏豪森的昕维年销售额2.1亿元,市场占比10.97%,正大天晴的格尼可年销售额1.6亿元,占比8.53%,石药欧意的诺利宁市场份额仅为0.21%。

究其原因,国产药品的质量还没有能够让医生和患者相信。在过去近十年的专利期市场独占期内,外资企业在医生和患者群体中建立了牢固的品牌认可度,包括对其质量和疗效的信任。

谁更喜欢高价药

一般来说,患者口中的天价进口药如果还在专利保护期内,会通过谈判降低价格采购,已过保护期的专利药(即原研药)纳入招标采购范围。

各省药品招标分为技术标和商务标两部分。技术标按照“一品两规”的原则,即一个品种选择一个国内一个进口。拿格列卫来说,相当于国内三家仿制药企业需要先互比质量,国内仿制药企业打小组赛的时候,原研药已经拿到了入场券。比完质量进入商务标环节,谁的价格更低谁中标。过保护期专利药(即原研药)通常被列为不同的质量层次,单独定价。类似格列卫这样的原研药因此享有更优的定价权。

就2016年的数据来看,豪森拿到了16个省市的标,正大天晴16个省的标,石药集团17个省的标,格列卫则拿到超过19个省的标,并进入19个省的地方医保增补目录。

即使通过省级招标,进入了地方医保目录,平价仿制药还要通过医院采购及醫生处方,才能最终到患者手中。通常,医院要想销售一种药,必须开药事会,确定是否采购这一药,如果药事会成员通过,会执行医院采购。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认为问题出在医院环节。为什么我们用不上价廉质优仿制药?朱恒鹏答案清晰:我们强势的公立医院更喜欢高价药。医改后,国内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不能再直接获得批零差价收益,如何获得返利?朱恒鹏根据他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医院依然可以通过对处方权的控制,通过间接方式暗箱操作获得卖药收益,如强制收取企业履约保证金、积欠货款形成礼息收益等。

按理说,根据“一品两规”原则,即使喜欢高价药,医院也要有仿制药的位置。然而现实中令药企头疼的是,很多省份的医院多年不开药事会,无法启动药品采购。一个例子是,2017年2月,由齐鲁制药研发生产的国产仿制药伊瑞可宣布上市。在拿到药品批准文号不久,伊瑞可通过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这意味着其与原研药质量相当、疗效一致。但苦于大部分医院不开药事会,实行药品采购,所以,药品不能快速地进入医院体系。

药占比的逆效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仿制药被“嫌弃”,药占比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018年1月,某医院的一张处方购药申请表在朋友圈流传,这份申请表中医生发起的处方购药使用申请流程被药剂科评估退回,并建议使用进口吉非替尼,原因是进口药不占药占比。

药占比,指药品费用在医疗机构收入中的比重。2009年新医改启动,改革初期“药占比”主要作为常规统计和监测指标。原卫生计生委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公立医院门诊药占比约60%,住院药占比45%。

2017年9月30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根据规划,到2017年底前,前四批试点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

也是在这一年,原人社部组织专家对36种专利药、独家品种进行国家价格谈判,谈判药品平均降价44%以上。作为承诺,36个谈判品种按医保乙类标准报销,并规定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特殊用药管理,谈判药品暂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考核。这其中包括21个进口药和15个国产独家药。

医院采购新的药品需要医生提交申请(即上述所说的购药申请表),然后通过药事会讨论,再在省级采购平台进行网上提交。一些医院多年不开药事会,不愿意多事,也是为了控制药占比。这就让仿制药很难快速进入医院。

不可回避的质量

医生喜欢高价药,所以低价仿制药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国内仿制药的质量确实要差一些。当前,国产与原研伊马替尼都进了医保,病人肯定优先使用原研药,再加上医生推荐,病人也长期形成了国产药质量和疗效弱的印象。

接受采访的医生称,如果仿制药企业是一家实力和质量都非常好的企业,他们会优先选择使用,让患者使用也放心。如果不熟悉该制药企业,或者该制药企业的产品曾出现过质量问题,就会慎重使用,甚至直接为患者推原研药。

一些国产仿制药质量不过硬有其历史原因。2002年前,中国没有统一的药品标准,这导致一些地方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假劣药泛滥。2002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首次将药品标准归为一类即国家药品标准,即“地标升国标”。此举是希望通过国家标准的统一,实现药品质量优胜劣汰,配合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以解决上世纪90年代暴增的小作坊生产药的乱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原来各级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布批准的地方标准,只要经过审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经过批准以后可以上升为国家标准,不符合的进行淘汰。2007年,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药品注册大幅收严,强调仿制药应与被仿药在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上保持一致。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承认“部分仿制药水平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决定对2007年之前获批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原研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

2015年进行的药品审评改革,确定对2007年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内的289个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此次评价涉及国内两千多家制药企业的2.3万个批准文号。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仿制药质量对标行动。

猜你喜欢
原研药药品医院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江苏省某三级公立医院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原研药和仿制药利用分析
教你认识仿制药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医药市场巨变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怎样买到合格的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