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江阴 214400)
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严重,有效地预防疾病能够大大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产品数量和质量。目前养猪生产中,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养殖环境、免疫接种、药物预防、消灭患病动物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效果较好,但仍然不能够完全抵御疾病的侵袭。
猪只的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消灭机体内的死亡和衰老细胞,以保持机体的健康。机体在抵御病原体侵袭时通常会调动3个防御机制,即上皮防御机制、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和特异性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强弱受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共同作用影响,防御机能强的猪只抗病能力加强。
先天免疫是指由遗传因素影响的免疫机能,出生即具备,无病原特异性,对所有外来病原的侵袭都能够产生应答,是机体抵御病原的第一道屏障,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个体出生就具备,包括皮肤、黏膜、胎盘、血脑等组织屏障、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因子。
后天免疫也叫做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猪只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具有高度专一和记忆特点的一系列防卫功能。其中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体启动哪种免疫机制取决于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是共同作用抵御疾病的,先天免疫出生时即获得,对病原的反应快,但是强度低,后天免疫的获得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但是强度高,二者相互结合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进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日粮中的营养物质成分能够影响猪只的免疫力,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足能够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尤其是对仔猪,营养的供应是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不良影响猪只免疫系统、初级淋巴系统的发育与完善,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力,此外,一旦有疾病发生,营养不良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1]。
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最佳的方式,但是对免疫操作的要求较高,在接种时操作不规范、接种部位和接种器具没有严格消毒,未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和稀释,以及注射的方式不正确都会影响免疫效果,进而影响猪只的免疫力。此外,免疫程序的确定也是影响猪只免疫力的一个因素,免疫程序不科学,容易出现免疫失败、免疫效果不良等情况。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该根据猪只的品种、生理特点、生产性能、用途、地方疫病流行情况、猪场实际情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部分疾病不仅自身危害严重,还属于免疫抑制类疾病,能够影响猪只的免疫力,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典型性猪瘟、猪圆环病毒等,这些病原通常在单一感染时可能隐性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与巴氏杆菌、沙门氏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发生严重的混合感染,尤其是在猪只机体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内源性感染的情况,导致病情加重。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猪病的发病率,环境条件过差,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增多,增加猪只患病风险,且环境中的应激因素对猪只的抵抗力影响较大,因此,环境是影响猪只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Nishida等[2]对2个猪场的大白猪、长白猪以及杜洛克3个品种的猪只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分析不同品种猪只对猪萎缩性鼻炎和猪霉形体肺炎的不同抗病能力,测试参数包括迟发型过敏反应、巨嗜细胞活性、IgG的抗体应答、补体替代途径活性等,研究发现大白猪的迟发型过敏反应要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而IgG的水平则是杜洛克最低。迟发型过敏反应的遗传力为0.47,IgG的遗传力为0.78,迟发型过敏反应与IgG的遗传相关为0.60、表型相关为0.06。并且发现,免疫力高的猪只病理变化程度较轻。此项结果可说明,不同品种的猪只对同一种疾病的免疫力有所差别,且通过遗传可以同时提高迟发型过敏反应和IgG两个性状,即经过较短的世代就能够令猪只对猪萎缩性鼻炎和猪霉形体肺炎两种疾病的抵抗力增强。
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较低,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抵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完善。猪只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及相关组织器官,仔猪在出生前几周时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较弱;巨噬细胞是免疫反应调节的关键,初生仔猪体内的巨噬细胞含量较少,2周龄时肺部的巨噬细胞数量基本等于成年猪。虽然仔猪出生时存在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但这些细胞在开始时并不具有吞噬能力,待其分化成熟后才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
低温环境能够使猪只发生严重的冷应激反应。在寒冷的刺激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致使交感神经等自主神经的活动加强,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在一系列的影响之下,猪只机体的各个系统之间发生作用,使得猪只机体各个系统的调节形成一个新的机制与平衡,免疫应答也因此受到影响。所以说,低温环境对猪只的免疫应答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3]。
猪群在遭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时,如果机体内的能量储备过少,就需要消耗维持机体其他功能的能量资源进行抵御,因此会导致其他功能的损伤,最终的结果是猪只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增加。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改善猪舍内环境,保证空气清新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养殖环境中的应激因素,进而提高猪只的免疫力。要保障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猪舍中的垃圾粪便,减少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调整猪舍内的温度,尤其要注意冬季的饲养管理,加强防寒保暖。合理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提供质量合格、安全、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能够保证猪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等,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饲料的配制应该科学,符合猪只的生长发育要求,避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一旦发现饲料被霉菌、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污染,则应停止饲喂,并销毁饲料。
疫苗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严格的规范,运输和保存要按照疫苗的说明书要求进行,购买疫苗时选择正规厂家。根据区域内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猪只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免疫程序,禁止盲目使用疫苗,疫苗接种不可多次、重复、大剂量,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程序,同时注意疫苗间的相互干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