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攀登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电气施工工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后续工程的控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气工程,可以提供给建筑物内的所有设备充足的电能,因此只有科学的控制电气工程的关键工序,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领域广泛,且质量要求高,安装工作要求严格,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对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难度。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上来看,种类繁多,包括电气工程、空调工程、消防工程、管道工程、通风工程等,由于实际情况需要,本文主要就电气工程施工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电气施工是机电安装工程中的重要内容,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一直是电气施工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为确保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电气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
进行电气工程管线铺设施工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没有合理设计电路;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要求进行操作等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必定会对管线铺设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保证管线铺设质量,就必须加强管线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管线铺设路程确定前,设计人员应根据施工设计图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规范的、细致的机电安装路线。②施工人员进行管线铺设施工时,应针对不同管道采用不同施工处理方法。在进行结构施工时,做好预留、预埋工作,但是应注意一点,施工工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选择线管时,宜选择金属或硬质塑料管线,避免管线铺设中容易损坏问题。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需要使用到各种施工材料与设备,若是在施工前没有对这些施工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导致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被用于施工中,就必定会对电气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返工,使得工期被延误,造成更多资源的浪费。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会必定会导致机电安装企业的社会效益受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就必须加强电气施工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机电安装企业必须严把材料与设备采购关,宜选择市场中口碑好、品牌大,质量有保证的施工材料与设备,确保所有采购的材料与设备都是具有质量合格证明的。②不论任何一次采购施工材料与设备,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采购清单进行检查,确保所采购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③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做好设备维修工作。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为避免故障发生或最大程度降低故障发生次数,企业就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做到及时发现故障,迅速处理,以此确保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机电安装工程按照专业来划分,属于土建专业,但是机电安装工程的电气工程,其施工管线通常处于穿墙与穿梁板处。为方便管线施工,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时,就需要预留管线孔洞,且预留洞宜大不宜小。主体工程施工人员进行预留的设置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以此确保预留洞数量、位置、高度、大小等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保证预留洞数据准确性。另外,由于施工人员难免存在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情况,在设置预留洞时未能准确掌握预留洞参数,这就会对管线安装造成不便,导致在管线安装中出现桥梁扭曲情况,若是设置的预留洞位置、高度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就极大可能导致漏洞问题发生。一旦出现上述问题,不仅对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造成不必要的电力资源浪费,使得企业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通常情况下,大型建筑都是由土建施工企业承包建设的,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建设企业分包还是施工企业总承包,负责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企业都需要与土建施工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合作,为机电安装工程顺利进行、按期完成以及工程最终质量的合格达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具有工序繁杂、涉及面广、工期长的特点,这就对电气施工控制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应严格、仔细的检查施工设计图纸,对于施工设计图纸中的不明之处及时向设计人员请教,确保施工设计图纸与业主要求相符,保证电气施工的完整性,为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另外,电气施工方案与电气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有着密切关联,若是制定的电气施工方案不合理,就必定会对电气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机电安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创新施工技术,适应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以保障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性,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工期,降低电力施工企业的投资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刘贵福.浅析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工序控制及其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1):126~127.
[2]成永强.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措施探讨[J].居业,2017(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