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功能差异化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8-02-15 01:31许培源罗琴秀
关键词:差异化一带一路建设

许培源 罗琴秀

摘  要:各个自贸试验区作为“一带一路”在国内的重要支撑点,依托自身的区位、港口、产业等独特优势,差异化地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对标国际新规则,继续推进制度、金融、科技创新,搭建“一带一路”航线网络和高端服务平台;天津自贸试验区发挥天津港的优势,打造“一带”和“一路”双向开放新通道,以产业集聚优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合作平台;福建自贸试验区深化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携手两岸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依托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与东南亚地区加强海洋经济合作,建设海洋经济文化产业带;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枢纽。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差异化

作者介绍:许培源,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亚太经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E-mail:22690702@163.com)。罗琴秀,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福建 泉州 362021)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FJ2015A2015)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8)-06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是中国打造对外开放2.0版,在境内、境外同步推进的一体化大战略。从对外开放全局来看,自贸试验区服务于“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的国内支点和先行先试。在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日趋复杂的國际环境。“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自贸试验区更多的参与和推动。那么,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四个自贸试验区,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如何认清、依托和发挥自身的区位、港口、产业等独特优势,找准战略定位,差异化地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值得探究。本文首先解读“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自贸试验区,分析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的契合、对接;然后,结合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各自的独特优势给出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各个自贸试验区差异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的内在联系

(一)“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

1.“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沿线的重点港口、中心城市、资源区块、产业园区串联起来,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最终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从经济学角度看,“一带一路”是以设施联通为先导、以产业投资为核心的全球化,旨在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制造领域的优势,推动沿线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加强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构筑和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自贸试验区

2013年9月,中国不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而且宣布成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自贸试验区一步扩展,天津、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我国对标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新格局提出的又一重要战略,一方面以“开放”倒逼国内“改革”,另一方面对高标准的新规则进行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以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进行推广,使我国在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上掌握主动权,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新形势下,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新要求,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目标就是要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逐步积累参与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的经验,推动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和行政法制化,旨在推动制度创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培育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支点和平台。

(二)“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自贸试验区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是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倡议是长期战略,通过向全球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打造全球经贸新格局;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先行战略,通过自主开放先行先试,探索国际经贸合作新路径,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支撑。“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大框架,是面、是势、是纲,自贸试验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试验田,是点、是子、是目,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是子和势的关系。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要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上海、天津、福建、广东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网络的国内连接点或国内战略支点,在贸易投资合作规则和模式上先行先试,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积累经验,为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平台和支撑。

1.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的契合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贸试验区建设互为补充,“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与自贸试验区的“四化”两者高度契合,共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而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扩大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实现更广泛的开放和合作,以应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开展更深入的改革,以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升级国内经济结构,使我国与世界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轨。自贸试验区作为“一带一路”经贸网络连接国内的桥头堡,以自身优良的港口条件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丝路经济,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是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中之重。作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布局关乎“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域与相关国家的经济辐射和联动,其中上海、广东、福建三大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天津自贸试验区则地处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

2.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

自贸试验区建设应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1)自贸试验区的体制机制创新要符合“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规则和方向。自贸试验区建设侧重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服务业开放等的体制机制创新,这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合作重点、规则和指向不谋而合。(2)各个自贸试验区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差异化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上海可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扩大金融服务开放;广东利用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福建可利用毗邻港澳台地区和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祖籍地的优势,着力与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天津则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起点以及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主要连接点。(3)各自贸试验区以设施联通为突破口,以自贸试验区为支点,建立铁路、公路、航空、航运、集疏港体系、油气、电力、通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为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奠定基础。(4)自贸试验区孵化本土跨国公司,利用优势产能形成“一带一路”投资辐射效应。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积累经验,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及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产能,通过对外投资向“一带一路”沿线辐射,既为国家争取重大利益,又为“一带一路”沿线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5)四大自贸试验区分別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模式,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园区,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

“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中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培育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载体,自贸试验区功能承接“一带一路”。

二  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自贸试验区。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并于2020年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一带一路”,在区位、产业、制度、金融、科技及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上海地处“一带一路”与长三角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开放的核心;上海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是我国科技创新核心区,拥有中国通信、信息、航空、汽车、电气、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要基地;作为境内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努力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等体制机制创新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先行者优势;上海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资源和要素市场全面,金融创新优势明显。

基于上述优势,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继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契合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转轨国家的合作机制和模式,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市场要素资源配置新枢纽;将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中之重,开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金融资源和要素的跨境流动、离岸研发、海洋经济、数字信息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利用居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位置的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搭建“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新载体。

(二)天津自贸试验区

天津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5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指出,努力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天津自贸试验区依托天津港建立,天津港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可以打造海向和陆向双向开放平台。作为“一路”节点,天津港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人工港,是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等)最便捷的出海口,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都有往来。作为“一带”节点,天津港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四条铁路通往欧洲大陆桥的港口,新亚欧大陆桥的东部最近起点。同时,天津港与日本、韩国和朝鲜隔海相望,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支点城市,对建设东向海上丝绸之路和北向冰上丝绸之路都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此外,天津是全国所有沿海大城市中唯一将现代制造业作为主要定位的城市,且位于京津冀区域,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拥有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能够实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上的科技创新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合作平台。天津拥有金融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吸引大量融资租赁公司在天津注册和发展,融资租赁成为天津金融创新的亮点,可以成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金融平台。此外,天津作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业务中心,有能力助力“一带一路”的空中互联互通。

由此,天津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是协同京津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海陆双向开放新平台、新通道,发挥科技创新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和贸易园区。着力发展国际航运、口岸服务、国际贸易和高端制造,推动融资租赁创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推动与欧洲、中亚、蒙俄、日韩的互联互通、经贸和科技合作。

(三)福建自贸试验区

2015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今年5 月,国务院批复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指出,到2020年将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新高地。

福建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对台贸易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两岸经贸关系中的血缘、地缘、文缘、商缘优势有助于推动两岸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同时,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东南亚华侨华人最重要的祖籍地。国家将福建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突出了“海丝”人文交流和合作的先天条件和优势。此外,福建还是中国最大的轻工业产业集聚地,且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技术,福建自贸试验区内拥有天然良港,厦门港被定位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面向亚太地区的重要窗口,这为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海洋经济合作、促进航路联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上述优势,福建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是:发挥沿海近台优势,贸易对接台湾,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功能承接“一带一路”,推动与东盟的海上互联互通,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自贸试验区功能承接“一带一路”,应以东南亚为重点,融合通道建设和经贸合作,推动福建与东盟港口、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利益汇合点,并以此为契机,延伸到与中东和非洲相关国家和地区。通过开通“海丝旅游”和“海峡旅游”等旅游专线、发挥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深化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等方式增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四)广东自贸试验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4月正式挂牌。今年5 月,国务院批复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指出,将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扩大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投资,打造全球港口链,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广东自贸试验区毗邻港澳,在与港澳和海丝沿线国家合作方面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40年,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市场经济完善,开放型经济显著,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前海是中国唯一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在国家金融开放方面有重要地位,且又靠近香港,可以借力香港地区在金融服务和体系方面的优势;广东自贸试验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两个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尤其是南沙港和盐田港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港口条件,有可能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此外,广东一直处于我国科技创新前沿,拥有大批量的科技公司和人才,一方面将有助于打造高水平现代产业基地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另一方面, 有利于与沿线国家开展海洋创新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

基于此,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总体定位是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先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郑建荣,2015)。广东自贸试验区应面向港澳,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为基地,深化区域协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我国的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与香港、澳门等珠三角主要城市合作,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共同组成海上丝绸之路上辐射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共同搭建高端专业服务、产业合作对接、港口城市合作等国际平台,成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枢纽。此外,广东自贸试验区创新合作模式,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与海丝沿线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打造蓝色经济通道;发挥广东省在研发领域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打造“智慧海丝路”,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

三  各个自贸试验区差异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上述分析表明,四大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各个自贸试验区应根据自身优势及战略定位,差异化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建成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对标国际并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找到契合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转轨国家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融通;搭建连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和高端服务平台,成为“一带一路”经贸服务的桥头堡;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的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

1.繼续推动制度创新,探索设立自由贸易港

首先是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优化营商环境。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在投资管理制度上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模式为核心、贸易监管制度上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政府职能上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制度储备。这些创新一方面对标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标准规则,另一方面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探索适应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经贸标准和制度,为我国提高开放的广度和改革的深度提供了条件。其次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是企业持续创新研发的主要保障。通过设立并实施更高标准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并降低其风险成本。再次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全改方案》首次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的设立是通过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贸易监管制度,以此更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消除贸易壁垒。对标国际上效率最高的自由港,使自由港在自贸试验区内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减少政府管制;放宽进境货物管制,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离岸税制;对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和世界海关组织标准,加速数据的国际标准化;实施便捷高效的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着力实现海关、税务、安全、检验检疫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有效合作和高效运作,使上海成为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的商品展示、销售、采购中心。以自贸试验区和洋山深水港为依托,建立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和城市联盟,增加经海丝沿线港口的班轮线路及频次,利用长三角制造业的优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运枢纽、战略支点,融合通道建设和经贸合作,打造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最后,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向其它自贸试验区推广、向全国推广来放大政策集成效应,最终接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2.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融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创新和开放,这将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自贸试验区扩大金融服务等对内对外开放,实施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实现离岸人民币闭环回流,为“一带一路”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产能和货币双双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创造条件,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渠道。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实现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联动,为企业到“一带一路”开展投资和并购提供金融支撑。上海自贸试验区应着力跨境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金融分支机构,建立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引进培育并规范发展若干涉海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航运保险业务并探索开展海洋环境责任险,推进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等新兴融资租赁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发展以海域使用权、海产品仓单等为抵(质)押担保的涉海融资产品,探索开展海洋环境责任险;实现境外产业投资与丝路基金及国内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支持境外股权投资公司积极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业务。引领金融资源和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助力自贸试验区打造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重要枢纽。

3.搭建“一带一路”高端服务网络和平台

首先,构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铁路、港口和空港的航线网络。建设国际航空航运核心区,与沿线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信息库,联通陆运、海运和空运;实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在物流和客运上的联动,建设门户复合型国际枢纽。例如,上海港口可以通过建设长三角港口群来拓展开发国际航线和出海通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缔结港口联盟,加强对接与合作;丰富上海航运指数,发展指数衍生品;加强与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和控股合资海运公司的沟通,为各类所有制航运服务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其次,搭建“一带一路”高端服务合作平台。围绕商务、法律、咨询、信息、人才等领域开展服务“一带一路”的合作论坛、对话窗口,为“一带一路”经贸和科技合作创造条件,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通过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扩展国际邮轮旅游航线,创新游艇出入境管理模式,与周边国家建立海洋旅游合作平台和网络,促进海洋旅游便利化,推进游艇码头建设,以旅游带动周边国家经济,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实现公安、海关和财政等部门的数据对接和共享,解决监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沿线国家共建共享航运交易信息和服务平台,增强港口间的协同发展能力和服务功能,完善沿线国之间的航运服务网络,最终形成连接国内外重点港口的亚太供应链中心枢纽;吸引沿线国家各类大型涉海企业总部入驻自贸试验区,引进涉海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海洋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涉海金融、航运保险、船舶和航运经纪、海事仲裁等业态发展,探索制定与海丝沿线国家相适应的国际海运标准规范,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总部经济。在海事服务上,推进上海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例如,以智慧海事法院为依托,共同与国内外机构和组织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海事司法理论与实践重大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集聚国际海事法律人才和资源,建立国际海事司法高端智库;搭建海事司法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实现与国际海事法律领域更好的接轨。

4.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

自贸试验区可以协同上海市实施“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行动、联合实验室行动、科技园区合作行动、技术转移行动等方式来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在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在相关领域共同培养高端人才和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搭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以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研究中心;鼓励科技园区在沿线国家建设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园区,构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联盟,促进与沿线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和带动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推进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与全球信息网络节点对接,建设“一带一路”信息数据库,为沿线国家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通过支持与沿线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或组织联合实施海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海洋科技教育,实现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与沿线国家共建海洋信息化平台,形成国际区域海洋科技产业联盟,促进海洋技术产业化,加強海洋合作,与沿线国家在扩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同时实现海洋生态保护。

(二)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通道和先进制造业合作平台

天津自贸试验区依托天津港建立。如前所述,天津港是中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靠近新亚欧大陆桥,是同时拥有四条铁路通往欧洲大陆桥的港口。因此,天津自贸试验区应依托天津港,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功能,吸引中亚、蒙俄、日韩的货物到天津港中转,建设“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搭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平台。此外,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打造天津“智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融资服务。

1.建设“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

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完善集疏运体系和仓储物流体系,简化实施过境货物检疫监管,加快国际航运功能建设,打造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建设“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发挥“海运+空运”物流优势,探索建立中亚境外无水港,扩展物流网络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加强与中亚和蒙俄等国合作,在天津港谋划建立物流中转基地,健全跨境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将中欧班列(天津)发展为集跨境电子商务、中转集拼、国际海铁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输系统。同时,主动吸引日韩物流企业入驻,在天津港特定区域与日韩企业合作建设中日韩物流园区;加强天津与新疆合作,共同打造“津新欧”物流大通道;探索与朝鲜合作,开拓中朝贸易物流通道。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发挥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开辟往返或经停天津的航线;增强港口口岸服务辐射功能,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合作,建设海上战略支点;打造面向东西的双向市场,建设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核心载体。

2.深化协作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合作平台

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自贸试验区位于京津冀区域,拥有产业集聚优势,通过在物流、产业、生态等领域深化京津冀区域的协作,鼓励涉海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交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先进制造业对外合作,比如通过建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园,助力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钢铁、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深化与欧洲的合作,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天津是全国所有沿海大城市中唯一将现代制造业作为主要定位的城市,拥有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应打造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例如,在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上与欧洲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中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聚集区。同欧洲相关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发展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中德汽车制造、中欧航空制造、中欧新一代信息技术、中欧生物医药五大产业,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发展。深化与日韩的合作,打造国家级对外产业合作新平台,共建蓝色经济带。东向海上丝绸之路以环渤海为起点向东至韩国和日本。在天津港临港区域建设国家海洋文化集聚区和创新产业示范区,搭建与日韩在海洋生态保护、海资源开发、海事服务等领域联合设计和技术交流平台,共建共享海洋生物资源数据库,共享海洋蓝色经济。积极同北极有关国家合作,共同参与北极开发利用。此外,优化自贸试验区的船舶出入境服务,发展高端旅游业,比如开通环渤海至韩国和日本的海上旅游专线、经中亚或蒙俄至欧洲的陆上旅游专线,打造天津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

3.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发展航运金融,建设全国性融资租赁资产市场和北方(天津)航运交易所。“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设施联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工程机械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融资租赁业的需求会相应扩大。但是融资租赁企业在资金支持方面面临困难。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获得的银行短期贷款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融资租赁市场不完善,融资租赁企业从股票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受到限制。天津的融资租赁业相对发达,是天津金融创新的亮点,对实体产业发展的影响已日益显现。因此,天津应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利用自贸试验区金融先行先试的政策,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融资租赁交易市场,鼓励保险资金支持租赁业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充分发挥作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业务中心的优势,推动“一带一路”空中互联互通;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产品,主动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

(三)福建自贸试验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功能承接“一带一路”

福建既是自贸试验区,又是“海丝”核心区,是两大战略的汇合点。国家给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贸易对接台湾,功能承接“一带一路”。一方面,要突出对台特色,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着力两岸贸易、政策的互联互通,推动两岸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方面,面向东南亚,加强港口、口岸和城市的合作,着力海上互联互通,打造服务“海丝”的高端航运服务平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海洋经济合作,建成“海丝”海洋经济圈;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民心相通”。

1.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共建两岸合作新平台

对台贸易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要发挥福建临海近台优势,以产业合作为抓手,深化与台湾地区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建设两岸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要以“五通”为抓手,创新合作模式,在自贸试验区功能上体现“海丝”战略要旨,在投资贸易自由化、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闽台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同时,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創新为契机,把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推动闽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数据信息互换,深化试点航运、通关、检验检疫新模式,加快推进工商、质检、税务“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号”的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两岸贸易中心。福建自贸试验区金融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是两岸跨境人民币业务。福建自贸试验区要创新金融合作,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账户和管理模式,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台币兑换业务,完善两岸货币现钞调运机制。例如,允许自贸试验区里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为境外企业和个人开立新台币账户,试点新台币区域性银行市场交易,建立两岸货币清算中心,实现货币流通,为两岸投资贸易自由化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台更深度的开放,促进人员、资金、服务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建立两岸健康养老试验区,强化两岸在跨境电商、旅游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合作。比如,通过以支持台胞在自贸试验区内享受与大陆居民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吸引台湾科技人才赴闽就业,同时扩宽闽台科技人才的交流交往渠道,共同打造闽台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平台,做大做强“三创”基地,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其中,三大自贸片区的对接策略应有所不同,福州片区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创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合作模式,实现商贸一体化;厦门片区重点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对台贸易新模式,对接台湾地区主要港口,成为两岸的物流中心;平潭片区重点承接台湾地区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国际旅游岛。自贸试验区建设应该与台湾地区自由经济示范区在空间、产业和政策上实现对接,同台湾地区共同规划、共同洽谈合作项目,讨论产业发展路径和分工方式,在投资方式和营运模式上尽可能先行先试,推动更多政策的延伸,着眼长远设计,从而达到深度融合,实现与台湾地区的共商、共建、共享。

2.打造服务“海丝”的高端航运服务平台

福建自贸试验区要从功能上承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增强沿线口岸的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完善港口类基础设施非常重要,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则是重中之重。要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载体,一方面完善与台湾地区主要港口(台中港、花莲港、高雄港、台北港等)和城市合作,推进海上互联互通,推动两岸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两岸携手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有效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经济辐射力、创造更大的经济红利。另一方面要完善与东南亚、中东主要港口和城市合作,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以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港口和城市为重点,明确主推航线,吸引东南亚国家更多航线经停福州机场和厦门机场,加快航线和港口合作,试点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大力发展沿海捎带业务,打造战略支点,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龙骨。此外,应推动与东南亚国家主要港口、航线、物流集散和交易设施的互联互通,以中-马“两国双园”模式为样板,在战略支点国家的重要港口和城市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或制造基地、营销平台。建议厦门邮轮港口开通“海丝旅游”和“海峡旅游”专线,推动厦门邮轮旅游业发展;鼓励与沿线国家企业在航运保险、仲裁、交易、船舶融资租赁和海损清算等领域开展合作,同境外科研机构和相应部门联合研究如何更好的提供高端航运服务,通过探索设立东南亚海事服务基地,将福建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东南亚国际高端航运服务平台。

3.深化海洋经济合作,共建“海丝”海洋生态圈

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远洋渔业捕捞技术先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应以海洋经济为重点,与台湾和海丝沿线国家开展远洋渔业合作,发展远洋渔业集群。例如,支持渔业企业在印尼、缅甸等战略支点国家建立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支持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建设区域性海产品现货交易中心,并在东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交易分中心,实现海洋产业对接,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为缓解南海争端提供新思路。开展“互联网+”现代渔业行动,与东南亚国家共建共享深海海底生物资源库和平台,提升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海水养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产能合作和技术输出,构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发挥福建海丝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推进与沿线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联合实验室,建立海洋生物样品库和重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厦门自贸试验区应借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等与海丝沿线国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研发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联合进行海洋生态监测和环境灾难管理,深化海洋预报警系统研制的区域合作。同时搭建海洋保护区交流平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海洋保护区管理经验交流和技术分享,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发挥华侨华人的力量,倡议沿线国共同发起和实施绿色丝绸之路使者计划,提高沿线各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最终形成环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洋生态圈。

4.推进建设“海丝”海洋文化产业带,促进“民心相通”

福建具有“五缘”优势,自贸试验区可以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搭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平台,共同在重点海域水下开展海洋遗址遗迹的发掘与展示,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继续办好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厦门国际海洋周等活动,弘扬妈祖海洋文化,与沿线国家互办海洋文化年、海洋艺术节,传承和弘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培育一批以海洋旅游、节庆会展、休闲渔业和文化旅游商品等为主题的一批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带。平潭自贸片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以“海丝旅游”和“海峡旅游”品牌为代表的旅游专线,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圣地,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和台湾人民的“民心相通”。

(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智慧创新海丝路”

广东自贸试验区面向港澳,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为基地,深化区域协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我国的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与香港、澳门等珠三角主要城市合作,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共同组成海上丝绸之路上辐射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共同搭建高端专业服务、产业合作对接、港口城市合作等国际平台,成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枢纽。此外,自贸试验区应该创新合作模式,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与海丝沿线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打造蓝色经济通道;发挥广东省在研发领域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打造“智慧海丝路”,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

1.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

广东毗邻港澳,在与港澳合作方面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港澳作为内地对外互通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因此,广东自贸试验区应该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港澳地区的开放,消除隐形壁垒,推动与港澳更加深入的合作,以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在与港澳合作过程中,总结制度创新经验,加快“一带一路”高标准贸易规则的制定,先行先试,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方式,与港澳共同完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和协调体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叠加,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最具影响力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携手港澳共建区域合作平台。深圳前海蛇口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国家金融开放和人民币走出去的最重要基地,前海蛇口应深化与香港的合作,依托香港在金融服务、贸易网络、信息资讯、风险管理的优势,在前海蛇口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共同参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金融枢纽和投资中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香港、澳门地区的优势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体现,使港澳地区成为内地与“海丝”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中介和枢纽、窗口和平台。香港地区的管理优势、澳门地区葡语及博彩休闲旅游优势、广东的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等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实施南海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个枢纽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应携手港澳地区、以深圳为桥头堡、以前海为一个战略支点,协同打造高端专业服务平台、产业合作对接平台、港口城市合作平台,形成我国的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

2.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物流枢纽港,形成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拥有优良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在自贸试验区附近,有两个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而在自贸试验区规划框架下,蛇口港、赤湾港和前海湾保税港区连成一片。因此,广东自贸试验区要优化和整合港口资源,创新与香港港口合作通关模式,加密通达世界各大港口和城市的班轮及航次,重点增加欧美远洋航线,打造国际性枢纽港;构建公铁海航多式联运网络,搭建港口与航运、铁路、公路、货代、仓储等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与口岸联检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平台,加快与沿线国家在口岸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等方面的合作,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以珠三角庞大的国际货运量为支撑,提高国际航运能级,做大做强国际中转、甩挂运输、中转集拼、沿海捎带等业务,建设国际中转中心;扩大对沿线国家港口的投资,合作对接各港口建立港口联盟,打造全球港口链。同时,推动启运港退税等制度创新,发展航运金融和保险,比如成立广州航运交易中心,打造航运交易指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

3.推动海洋创新合作,打造“智慧创新海丝路”

广东自贸试验区应该创新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模式,发挥广东省的创新研发优势、临近南亚和印度洋的区位优势以及海洋经济的产业优势,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在海洋科技、海洋公共服务、海洋产业和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使广东及珠三角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新枢纽,打造“智慧创新海丝路”,建设形成“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在海洋科技上,积极响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鼓励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共同开展海洋和海岸蓝碳生态系统监测、标准规范、碳汇等研究,比如,联合发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报告,建立国际蓝碳论坛,形成蓝碳合作机制。广东自贸试验区应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合作,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基地,深化在海洋调查、海洋观测监测、海洋生物制藥、海上无人机与无人船、海洋食品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海洋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同时,与沿线各国科研机构共同开发海洋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建设海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国家间海洋数据合作,共建共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及海洋气候数据中心。在海洋公共服务上,自贸试验区应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计划,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海上航行安全、海上联合搜救和海上执法合作,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共同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平开展海上合作和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做出努力。此外,加强海洋文化交流,与沿线海洋组织和科研机构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海洋知识与文化的交流融通。

【责任编辑  吴应望】

猜你喜欢
差异化一带一路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