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思考

2018-02-15 03:52刘超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室班级空间

刘超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1 概述

传统教育的主流形式为“班级授课制”,虽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但随着信息时代来临和终生教育思潮的兴起,“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暴露出来——学生不分认知水准,统一接收知识灌输,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于是开放式教育成为教育发达国家的主流形式,学校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中小学建筑在空间与环境上有以下特征:①开放、自由、灵活的室内空间为开放式教学形式及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供了方便。②新型学校内空间的特点是创造一种“家”的气氛及从环境中用身体“学习”在书本上无法学习的知识,并通过丰富的环境增添校园的学习与生活气氛。③建筑形象反映新型空间的特点,并创造此时、此地、此校的特点与风格。

2 教育建筑设计原则

2.1 多用型空间原则

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基本要求都是在学习上,要充分将生活与学习融合在一起,现代教育建筑在内部空间模式设计上应体现多用型空间的原则,在同一个空间里满足某些条件下能够同时拥有其它功能,而不是单一教室的存在,能够有转化空间使用的能力,适应空间需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2 包容性空间原则

对于较大建筑空间,其内部可灵活划分成多个小空间,在满足对大空间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对小空间的应用需求;大空间的分层为空间灵活性提供了可能,大小空间的相互包容,提升了教育建筑空间的多样性。

3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分析

3.1 教室空间模块的优化再设计

对于室内设置的规划布局来进行分析,室内设施要充分的将教室的兼容性展现出来。传统的教室“讲台在前方,学生排排坐”,对教学时学生之间的团体互动帮助甚微,虽然这种安排在集中讲授阶段教学效率比较高,教师很容易与全体学生进行单向交流,但只能与部分学生达到双向交流,教学效果只对部分学生理想;反之,如果让学生直排两边面对面或围成大圆圈,则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以及班级的讨论和活动的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断增长,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省市开始实施与小班化、个别化教育配套的教室小班化、开放空间的尝试。因为在这种规模的班级中,教室的空间质量、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效率、课堂管理效率、学生间的情感联系、交往频率及班级归属感的综合指数最高。国内如今运用标准之中,一般教室的人均面积小学为1.16~1.38m2/生,中学为1.26~1.44m2/生;而在引进西方开放式教学的学校中,普通教室生均面积更为宽松,因此,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前景出发,建议我国中小学普通教室每生使用面积可以达到1.6~1.9m2左右。

3.2 公共教学空间建筑模块的优化

3.2.1 合班教室

传统教室的组合方式为内廊式、外廊式、庭院式和单元式四类。教室组合偏于呆板,缺乏适应新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尤其忽视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差异。新教室组合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求,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特征进行探索。小学阶段学生交往圈小,所以一般教室之间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彼此共享开放空间相对较少,可运用加宽走廊的方式开拓为室外学习空间。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学生个性慢慢显现出来。班级组合强调以年级为组合单元,提供年级共享空间,促进交流。高中阶段学生活动空间尺度渐渐转向成人空间尺度,因此公共区域人流路线的组织应增加学生聚合和临时会面的机会,教室组合的规模扩大,共享开放空间所服务班级增多,不同等级的共享空间也增加。

3.2.2 图书资源室

在现有的中小学图书资源室中,空间模式较为陈旧,运用率相对低下,对于学生的吸引度也不高,在图书阅览室和书库之间的墙体分隔独立空间中,形成一种刻板僵化、单调乏味的空间功能,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也会产生拘谨、束缚的体验,不利于思维的拓展,这与图书室自身信息开放的意图相违背,图书室本应当是开阔眼界、汲取不同知识的地方,应当优化为一个开放和自由空间,提高其使用率。

3.3 辅助教学空间模块的优化设计

3.3.1 教师办公空间的重新定位设计

为了创建亲近、和谐的教学氛围,将教师办公空间设置在学生活动频繁的教室旁边,并且教师也不再处于完全开放、没有私密空间的大空间之中,而应当形成一个半开放的办公室,附带一个休息空间;然后,每2~3个半开放的小办公单元组合成一个大办公室,附带开会讨论空间。这样,不仅仅方便了学校各个教师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又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3.3.2 被忽略的辅助空间

辅助空间是指门厅,走廊、过厅,储藏间,在新的教育观念里,这里是寓教于玩的场所。素质教育教学重心的三个转变之一就是从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成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相结合。辅助空间除了用于疏导人流、储藏外,还应是进行思想、学习和情感交流的场所,对这部分空间的探索主要是开辟开放空间并使之与教学空间连在一起,提供具有一定伸缩性的学习场所和能够提供多彩生活的园地,措施主要是加大辅助空间的面积。

总之,目前,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务必要始终遵循全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积极的投身到改革的行列之中来,逐步的走向更为多样化的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1]江 磊.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居业,2015(10):46~47.

[2]杨建德.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178.

猜你喜欢
教室班级空间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空间是什么?
班级英雄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创享空间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