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沥粉画在现代装饰绘画当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沥粉画通过其特殊的表现手法达到了装饰美感,独特的工艺性也更加丰富了装饰绘画的形式内容。
沥粉画的表现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建筑漆艺,战国时期的漆工匠人在木质结构的建筑上进行彩绘,使建筑更加耐得住风雨的侵蚀。清代的宫廷、寺庙已经广泛地使用建筑彩绘来区分等级。一路走来,沥粉工艺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艺术而且沥粉所增加的画面立体感,使得整个艺术作品华贵、独特、具有趣味性。沥粉画的绘画媒介是凸出于平面的线条,上色时以特殊配制的沥粉作为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分割界限。作画过程中根据事先绘制好的底稿,将沥粉从特制的工具中压出,滴沥在画板上,沥粉的顺滑程度与粗细需要绘画者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整个沥粉过程是力量与技巧的相互结合。现代沥粉画的填色一般使用丙烯颜料。丙烯在完全晾干之后具有很好的粘性和弹性,不易脱落或开裂,还具有耐水性并且可以绘制于各类物体,长久保持原有的色彩。
壁画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知最早的壁画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发展到秦汉时期,壁画分为了墓室壁画和宫殿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佛教壁画逐渐繁荣。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壁画迅速发展,大致分为石窟壁画、墓室壁画和寺观壁画三大类。进入宋元时期,寺观壁画与墓室壁画更多的成为了壁画创作的主体,而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壁画就是这一时期寺观壁画的典型代表。
作为元代寺观壁画最高水平代表的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整个壁画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分别绘制在三清殿、纯阳殿、无极殿和重阳殿中,其中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描绘的是道教神仙朝元的盛况,人物动态形象生动,彼此呼应。永乐宫壁画气势宏伟,线条丰富流畅,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绘画技法高超,是我国寺观壁画的旷世之作。永乐宫壁画在沿袭唐宋绘画风格的同时,在各个方面都有进一步的突破与进步并且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艺术审美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经过元代民间艺术家的集体创作呈现于后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
永乐宫壁画整体以线造型,以严谨、有力、流畅、简练的线条表现绘画内容。线条顿挫起伏,疏密有致,刚柔并济,具有概括性与装饰性,画面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承继了唐代的富贵华丽,宋代的周密严谨展现出线描的最高水准。以《朝元图》中的“天尊”人物为例,衣带飞舞飘逸,刻画精细其中采用了多种线条类型,如直线、水平线、垂直线等,以此突出人物的庄重与高贵,体现庄严刚毅的氛围。而沥粉画的特点之一就是将粉膏挤压于平面使其凸出,再使用毛笔将金粉或银粉描画在突出的沥粉线上,使线条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沥粉的操作有一定难度,要注意挤压沥粉的速度和力量使沥粉线条突起于平面但线条平稳又具有运动态势产生特殊的装饰感。在描画沥粉线条时要全方位立体涂绘不能留白,这样才能使最终完成描绘的线条立体、生动、华丽,整个画面整体性强。
永乐宫壁画中的线条通过沥粉工艺的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华贵庄重的装饰美感,对比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为传统壁画形式增添了新的生命和艺术语言。
色彩可以传达出自身独特的情感,色彩要素使得装饰绘画具有更深度的情感和视觉审美。永乐宫壁画的色彩运用注重整体感,主要运用统一的色调使画面庄重、严肃表达出“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思想。以《朝元图》为例,色彩上使用赭石与土红来平衡主色调的石青、石绿,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庄重古朴。沥粉画作为装饰绘画的种类之一,设色上可以不以光源色为标准,也不以写实色彩为主题而是更多的使用理想色、象征色、情感色、关系色按照创作意图,通过色彩配置追求富于装饰性的色彩效果。在创作上,可根据沥粉画幅面大小、展示环境、欣赏受众等进行色彩配置。如可以将永乐宫壁画原图的色彩纯度和明度降低,使高饱和度的色彩转化为时尚的灰度色彩,增加画面的装饰感。同时根据创作需要利用不同色调打造不同的画面氛围,提高受众的接受度,激发观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共鸣。沥粉画的色彩看似创作者随心所欲实质上处处设限,必须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能实现传统壁画与沥粉画的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永乐宫壁画历经千年,作为传统寺观壁画的代表,堪称集想象力与艺术技巧为一体的珍贵艺术文化遗产。将永乐宫壁画运用于沥粉画的创作当中,不仅丰富了沥粉画的内容与题材,也可将壁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新方法、新手段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去关注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沥粉画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艺术创作者不能单纯束缚于传统,更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当今社会文化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工艺与新材料、新思维的的创新运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空间。新时代的艺术家应合理运用装饰材料和装饰手段结合装饰美法则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