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现状研究

2018-02-15 16:54景蕾蕾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1期
关键词:徽州民居营造

景蕾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中国传统的建筑之初的目的只是为了遮风避雨、祛暑防寒;对野兽虫咬进行躲避,以及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抵御,所以最初人们只要求建筑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建筑具有实用功能,也要求建筑物不管是从建筑物的形式、布局、构造、装饰装修、色彩等方面都要满足人们的审美及精神需求,因此中国的传统建筑逐渐形成一种完备而独特的建筑体系。其中徽州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其重要的营造技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完整的地方文化,积淀了两千多年的徽州文化,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不管是徽州传统民居的构造方式,还是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艺术特色,都是我国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对象。

1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现状与问题

1.1 徽州地区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徽州地区风景十分优美,属于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具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同时徽州地区由于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因此具有大量形式独特融于山水之中的村落,而徽州“山峻而水清”的环境也铸就了徽州人的“高行奇节”,造就了其对建筑平淡自然、率真拙朴的艺术旨求。

虽然徽州地区对自然环境的保持十分完整,不管是气候,还是山形水系与地形地貌基本上都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是随着不断对徽州地区天然的砖、木、石等建筑材料的开采,导致徽州地区的天然材料逐渐出现枯竭的现象。例如徽州的黔县西递原是特殊石材黔县青的盛产地,因为不断对其的开采,导致其资源逐渐枯竭,以及旅游开发等原因,现在已经禁止对其进行开采[1]。因此为确保始终保持徽州传统营造技艺的原真性,必须减少天然材料的开采与减少旅游开发等,从而确保对徽州地区的天然资源、山形水系与地形地貌进行有效的保护。

1.2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现状与问题

徽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北缘山厚型季风湿润气候,暖季长无极寒,住宅建筑以适应夏季炎热为主,建筑亦采用传统四水归堂形式,但堂屋及附属设施多为开敞形式,房屋进深大,外墙高,阻止阳光直射且利于空气对流、拔风降温。由于年降水量较多,平均相对湿度为78%,建筑多为出檐较深的坡屋顶,屏风墙上部亦覆瓦顶,保护外墙免受雨水侵蚀。

徽州建筑的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到明代基本趋于稳定,徽州匠人们组成的以砖、木、石、铁、窑等工种为主的团体称为“徽州帮”,各工种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工匠们凭借锯、凿、尺、刀、板、锤等各式工具以师带徒、手口相传,展示了徽州建筑传统营造技艺。

徽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包括传统民居的构造做、材料与工具的制作和使用、建筑构件的制作加工、施工工艺流程以及营造过程中的技法口诀等,还包括营造过程中出现的民俗仪式、文化禁忌等。

近些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视,徽州地区出现了一些教育机构,与当地古建园林单位合作培养徽州建筑传统技艺传承班,培养徽派木雕、石雕和砖雕人才。还出现了一些工匠们自发组织的营造团队,将传统的师徒传承与现代公司制度结合,形成更适应市场机制的运营模式。

但是,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影响,例如改变建筑材料、使用现代化的机械与出现工程设计图纸等。由于建筑材料不断发生改变,对徽州传统民居的构造与形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地基的施工过程中,最初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明代时期时,主要利用片石对基础垫层机械砌筑,现在因为缺少石材会利用碎石进行填补[2]。而且在对屋面进行铺设时,为实现屋面的防水与降温,通常选择使用现代的材料,例如橡胶防水卷材等,虽然能够对屋面的防水性能进行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也逐渐导致传统的望砖铺设的技艺消失。同时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现代化的机械工具进行使用。因为通过对现代化的机械工具的使用,不仅能够对建筑施工的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也能够确保对工匠的劳动力的付出进行有效的减少[3]。所以大部分的工匠与施工单位都会选择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工具,但是长期的在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工具,极其容易造成较多的传统营造技艺消失。

由于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营造技艺已经具有极其特殊的方法与流程,例如在木构件对“画榫”进行制作时,传统的工艺主要对“丈杆”与“竹签”进行使用。而且每根木材的形状与尺寸都是不同的,因此工匠会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对每根木构件相应的竹签进行制作,进行标记刻度与尺寸位置时工匠需要依靠经验与口诀。但是随着建筑的施工图纸出现,逐渐对传统的工艺进行改变,不仅导致“丈杆”与“竹签”逐渐被遗弃,也导致作为传统工匠学徒学习时极其重要的工匠的口诀逐渐失传,从而成为徽州传统营造技艺传承过程中的一大损失。同时使用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也严重影响三雕技艺,传统的工匠在进行图案的雕刻时,全部的图案都是凭借自身的经验与才情进行设计的,在雕刻过程中工匠的脑中已经自动形成图案,但是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出现,对三雕匠人的创作自由产生一定的限制[4]。而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仅导致造型千篇一律,也导致传统的雕刻作品缺少风格各异的特点,还导致学徒无法对基本功进行熟练的掌握,从而造成三雕技艺的水平大幅度的下降。

同时,徽州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面临的断代问题也是传承现状中比较突出和尴尬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徽州传统工匠的年龄在30~60岁之间,而且工匠人数越来越少,技术水平越来越低,“师传徒继”的传承局限性逐步凸显。

2 对徽州传统居民营造技艺进行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2.1 对徽州地区环境进行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现阶段因为徽州地区的天然资源逐渐出现枯竭的情况,建筑的原材料供给不够充足的问题,所以需科学、合理的开采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例如天然的砖、木、石等建筑材料。而且不仅需对植树造林的力度进行增加,确保能够对木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也需对山河冲击土源进行重新的勘察,能够确保在避免与农田发生争地的情况下,对质量更高的粘土矿区进行发掘,从而确保对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用砖质量进行保障。同时徽州传统民居不仅属于建筑文物,也是我国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进行考察与研究的实物[5]。因此对徽州传统民居进行保护,确保传统民居不被自然与人为破坏,就是对我国获取徽州传统民居参考资料与传统营造技艺资料的途径进行保护,从而保护徽州传统民居逐渐成为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极其重要的任务。而且徽州地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在1989年安徽省的第七届人大会议中就颁布《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

2.2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护措施与方法

现阶段我国对徽州民居的保护,大部分的保护只是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并不是从非物质遗产传承的角度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进行保护的,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快速的发展与科技的基本,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被转变,都会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时间的影响会导致徽州传统居民营造技艺被逐渐遗失,因此必须对徽州传统居民营造技艺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因为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在每个阶段营造技艺都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可以通过利用文字、图片、图纸的方式,梳理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历史发展概况,以及概括与总结各个时期的营造技艺的特点[6]。而且必须对徽州工匠在建筑的营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口诀进行采访调查,并利用文字的方式对口诀进行记录。

其次可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进利用,确保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较大改变,而且至今仍然运用营造技艺的建筑,利用视频录像的方式对其进行记录,例如屋面铺设、搭建大木构架的过程等。而且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三维动画技术,对工匠描述与历史资料中记录的,曾经在徽州地区盛行;如今已经失传的营造技艺制造的建筑通过动画将其进行演示,不仅能够确保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进行加强生动的还原,也能够确保完整的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进行保存。

最后,传统的传承方式只是师傅们将当下的技艺传授给徒弟,缺乏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原真性的传承,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参与,一些传统技艺会逐步被忽略并慢慢流失。建议采用一种介于学校教学与师徒传承之间的培训模式,培养既有古建类文化知识,有能够掌握传统营造技艺的新型传承人,可以在学校开设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徽州传统民居的构造特色和营造方法,又能够参与传统民居的修复和建造项目中,确保理论向实际操作的过渡,发扬传统工匠动手能力强的长处,弥补其总结能力差的弱点,推动传统工匠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理论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不仅在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属于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经典的技艺。同时不管是徽州传统民居的构造方式,还是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艺术特色,都是对我国传统建筑进行研究时极其重要的对象。随着城镇的巨变和居民生活形式的变化,原生态村落、以民居为代表的徽州建筑以及民间文化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影响了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不仅需对徽州地区环境进行保护,也需对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护采取动态的、情景化的开放式保护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和徽州建筑文化空间中的民俗、宗教、以及生产活动等进行整体关照,保持其生活化的内核,使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得到传承;加强管理部门、专业人士和相关群体之间的对话与合作,避免单纯的文物保护方式和展陈式的博物馆保护方式。

猜你喜欢
徽州民居营造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徽州春雪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徽州人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