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柴烧的工艺特征

2018-02-15 08:18严骏
西部皮革 2018年17期
关键词:泥坯烧窑柴烧

严骏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引言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的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到宋代五大名窑,以及元、明、清的景德镇瓷器,都是以薪柴作为燃料烧制而成的。为了保护瓷器不受火焰和灰烬的影响,古人使用一种被称作“匣钵”的耐高温粗陶来保护瓷器,使得烧成后的瓷器光洁鲜亮。在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烧制成本较低,污染较小的电窑、瓦斯窑成为陶瓷生产烧制的主力,以薪柴为燃料的窑炉逐渐退出了陶瓷生产的历史舞台。而现代柴烧陶瓷与传统陶瓷在烧成工艺和美学理念方面恰恰相反,不再使用匣钵罩住坯体,使泥坯暴露在窑室火焰和灰烬之中,任由陶瓷上出现自然落灰、火焰痕迹等,产生意想不到的烧成效果,以达到至纯至朴的审美标准。

1 概述现代柴烧的发展历程

现代柴烧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日本,并以无釉柴烧器皿最为典型。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发起了“民艺运动”,提倡日本的民间艺术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日本的茶道文化、花道文化、饮食文化推动下和禅宗文化的影响下,朴实无华的茶器、花器、食器等柴烧陶瓷生活器具契合了日本民族崇尚纯朴、自然、随遇而安的美学理念,柴烧陶瓷由此得到空前的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粗犷纯朴的日本无釉柴烧陶艺被介绍到美国,受到了美国陶艺界的推崇,并在国际现代陶艺行业内兴起了柴烧热潮。上世纪八十年代这股国际现代柴烧热潮进入了中国台湾地区,并对中国台湾的现代柴烧陶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的陶瓷行业也开始逐渐接受无釉柴烧的古朴、自然的审美情趣。直到近几年,现代柴烧才真正在中国大陆兴起,并迅速在大陆各个陶瓷产地蓬勃发展。

2 现代柴烧的烧成方式

现代柴烧工艺注重泥、火、木灰在窑室内自然结合、自由变化。为了体现泥土朴实、沉稳、自然的美感,在泥料的选择与配比上要考虑泥土的耐温性与烧成后的色泽变化和质感,并采用拉坯或纯手工成型的方式来制作坯体。器物造型追求简练概括、浑厚大气,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保留手工的痕迹和泥胎的肌理,而且坯体均不上釉,以体现泥土最自然的面貌,展现陶艺最原始的生命力。

木材的储备、树种、品质也很重要。木材需要在烧窑前放置三个月以上,以达到适当的干燥程度。杉木、松木、相思木或废弃木材等都可以作为燃料,但是不同品种的木材产生的木灰的成分也不同,烧成的釉面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对于柴烧不同的各个阶段温度要求,需要准备长短粗细、尺寸不同的木材。比如干燥粗壮的木柴可以用来蓄热;细小、干燥的木材燃烧速度快,使得升温也快,高温时投柴比较容易产生落灰效果;有点湿润的木材则可以用来制造特殊的表面效果。

在现代柴烧的工艺过程中,装窑对柴烧作品效果也起到重要的影响,火痕在作品上的位置、落灰的厚薄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烧窑的过程也是现代柴烧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神秘且令人兴奋。一般在烧窑前都会进行简短而又神圣的仪式来祭拜窑神,希望窑神能够保佑其烧出满意的作品。随后便是三至五天不间断地投柴来使得窑温稳定持续上升。投柴是一个艰辛的工作,它考验着烧窑工的体力、耐力、经验与协作能力。

在木柴完全燃烧后,使窑室内充满灰烬,并随着热气流漂浮,依附在泥坯上。这些自然飘落在泥坯上的灰烬,当窑内温度上升到1200℃时开始熔融,在泥坯表面形成粗糙斑驳、厚薄不均、有着丰富层次的天然灰釉。泥土在木柴、火焰的煅练下,产生出温暖浑厚的色泽,朴实无华的质地和独特的表面肌理,散发着纯净、古拙的美感。

3 结论

现代柴烧的器皿在制作好泥坯后不施釉直接装入窑,以木柴为燃料,由于木柴燃烧后灰烬中含有钾钠钙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陶瓷釉面形成过程中有着助熔剂的作用,灰烬飘落到泥坯上达到一定的厚度,当高温时与泥坯中的硅共同作用产生天然的釉质层,俗称天然灰釉,这就是现代柴烧的基本原理。此外,现代柴烧作品之美还体现在它的不可预知性和唯一性。这主要是源于烧成工艺中的偶然性因素,例如天气的状况、木材的种类、升温的快慢、保温的时间、窑内气氛的变化、投柴的技巧等都会对作品色泽和机理产生影响。即使经验老道的柴烧陶艺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也是柴烧让人为之着迷的原因所在。倘若柴烧作品中偶然出现了超出预期的落灰效果或意想不到的火痕效果,便会显得弥足珍贵,让人如获至宝。

猜你喜欢
泥坯烧窑柴烧
驼背伍烧窑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最后的砖窑
【陶艺柴烧活动】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最后的砖窑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如果你还爱我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