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当前,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已经走上比较规范的轨道,国有企业的效能建设却并未全部纳入综合管理。随着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国有企业的效能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效能建设来引导企业高效运转、提高有效产能、科学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有效产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企业的效能建设是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
同时在国有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样性的原因,出现员工思想活跃性不高、按劳分配不均、发展前景单一等问题。
企业的效能建设需在产能效益中体现,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权衡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只有产生社会效益的公共管理才能体现出企业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部分不良现象仍有发生,如内部管理松懈、产能输出造成环境污染、产品输出不切合新时代发展,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制度方面存在空缺。一些国有企业长期沿用过时、老套的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更新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效能监察工作就不能落地落实,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规范性不足,造成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工作落实不力。二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够。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利于创新力培养的文化,在国际化市场的竞争环境下,存在较大的差距和劣势。没有积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三是绩效评估体系不够规范。对企业职工业绩考核标准不严谨,思想文化建设不重视,效能建设不能进行量化考核。不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满意度不高,不能形成效能建设共识和良好氛围。
当前社会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建设高效能产出国有企业显得更为迫切。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工作作风、进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开展企业效能建设的基本动因。
一是强化创新夯实技术支撑。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激烈竞争,要想持续高质量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在成本、产品质量、价格上占优势,这时技术创新就极为关键。通过开展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企业规模越大,它在技术上的创新所开辟的市场也就越大。借助国家提供的平台,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创造更大的业绩、造福于民。
二是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建立明确的效能基准、设立评估基准,坚持细化原则,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细化明确。以制度来引导、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管理上强调结果导向,高层领导全面落实监管责任,认识到效能监察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全面参与性和互动性。开展效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以效率、效益、满意度为中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考核机制评估应用。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突出制度评估。将日常监督检查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建立激励政策,对表现突出或有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积极性,及时向公众反馈,发挥先进标杆效应。
四是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是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为抓手,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各种宣传平台、相关会议传达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职工入脑入心。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参与度和满足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优化调整队伍结构,保障企业人才质量,建立有效的人岗匹配机制,坚持用人导向,保持人才供给的动态平衡。优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在一线工作,深入群众、服务社会。强化培训教育,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加强干部思想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履职能力,锻造改革生力军。
总之,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趋于稳定完善,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能边改革、边总结、边推广。才能正确洞察企业发展趋势,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