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龙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为洞角科原羚属动物,也叫蒙古瞪羚,蒙古原羚,黄羚等。黄羊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蒙古国东部和内蒙古北部草原的一种特有的食草性野生动物物种。随着草场退化、食物资源减少、偷猎猖獗、迁徙障碍等原因,不仅蒙古瞪羚的分布区域不断缩小,而且数量也在减少。
黄羊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动物,黄羊皮制作出的革光润、轻暖,可以加工成皮衣、马鞍等用具,其肉可食,味道鲜美,还能制成肉松和肉干,从前是草原牧民冬季的主要食物,黄羊角还可代替高鼻羚羊角人药,它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黄羊的研究要全面系统。
历史上,黄羊曾广泛分布于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草原、黑龙江省、吉林省西部地区、河北省北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1]。目前,有约一百万只黄羊在蒙古国东部草原自由迁徙,而中国内蒙古北部草原黄羊基本灭绝。黄羊在中蒙边境的狭长地带,极少向境内移动[2],成为中蒙边境特产动物。
据普查结果表明,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的黄羊仅有八千余只,黄羊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也都在不断减少,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加强对黄羊的保护与研究已刻不容缓。
黄羊的体形纤瘦,但比藏原羚和普氏原羚大,也略显粗壮,其头部圆钝,耳朵长而尖,尾短,具有眶下腺,与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不同。成年黄羊的体长为100到140厘米,肩高大约为75厘米,体重一般在20到35千克之间。雄性黄羊头上有一对带环斑的角,角较短而直,呈竖琴状,基部大致向上平行伸出,长度大约为三十厘米,雌性黄羊头部无角。交配季节,雄性黄羊高声鸣叫[3]。
黄羊很耐渴,有时可以几天不喝水,其视觉和听觉极其敏锐,像其它在草原上生活的羚羊一样,行动敏捷,奔跑速度且持久,如果以7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则可以持续1小时之久。由于奔跑的本领十分出众,再加上各种感觉都十分灵敏,所以发现远处的天敌后并不害怕,往往先凝视一阵,然后奔跑一段距离,回过头来观察一番,再飞速奔逃,转瞬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黄羊角能制成各种纤细的工艺品,还可以入药,黄羊角经过加工成药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功能,主治温病高热神昏、小儿惊风、痫症、中风等,特别是解热作用和抗惊厥作用较为明显。①黄羊角能解热退烧,特别是对小儿感冒时出现的高热和头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把黄羊角用清水煎制以后,直接服用,会让过高的体温很快降下来,能起到良好的退烧作用;②黄羊角也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它能平肝息风,也能清热解毒,对人类因高热引起的神昏不清和小儿惊风都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另外也可以用于人类中风的辅助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黄羊肉可食,味道鲜美,还能制成肉松和肉干,从前是草原牧民冬季的主要食物。南江黄羊是我国经人工选育而成的肉用山羊新品种,不仅繁殖率高,产肉性能好,而且耐粗饲性强,被誉为亚洲第一羊。以江南黄羊为例,其的肉[4]有以下特点:①三高,即蛋白质、热能值和必须氨酸中谷氨酸含量高;②两低,即脂肪率、胆固醇低;③肌纤维直径细;④营养丰富,羊肉含人体必须氨基酸全面;⑤适口性强,鉴于南江黄羊肉质细嫩多滋口感好,膻味小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黄羊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动物,用黄羊皮制作成的皮革光润、轻暖,具有绵羊皮山羊皮两方面的优点,可以加工成皮衣、马鞍等用具。黄羊的板皮具有板面宽大,粒面厚薄均匀较绵羊皮平细,抗张力强,与山羊皮接近,延伸率高,成革性能好等特点,是制造高档服装的重要原料皮之一。
例如四川黄羊皮[5]的粒面细致,乳头层和网状层的厚度比例适当,部位差较小,主要表现在颈部厚,腹部薄,抗张强度高,类似四川铜羊的优质原料皮。黄羊皮的脂腺比较发达,但是真皮层中几乎没有游离脂肪细胞存在。针对黄羊皮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应使用山羊皮或者绵羊皮的鞣制方法,在制革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制作高档皮革。
在我国,导致黄羊数量的减少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归结起来主有草场退化、食物资源减少、偷猎猖獗、迁徙障碍等因素。其中迁徙障碍是近几年来对黄羊影响较大的因素。中蒙边境线上设置的旧铁丝网这会严重阻碍黄羊的南北迁徙。由于繁衍,觅食,应变气候变化等原因,黄羊需要周期性或非周期性迁徙,这会使黄羊无法及时南迁或北迁,可能造成黄羊的大量死亡。
十多年来,黄羊数量急剧下降,如何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好现有黄羊并使黄羊得到有效繁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不少人认为建立国家保护公园或以黄羊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坚决打击非法盗猎,非法运输黄羊的违法行为是保护黄羊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