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高爱香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秦腔是供人观看、赏听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曹禺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曲”。从周秦一直到清代,秦腔表演艺术在慢慢岁月中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昌盛的过程最终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戏曲艺术。在古代,多以搭戏台的方式进行秦腔戏曲演出,舞台上并没有烘托气氛的布景和灯光的设置,观者和表演者之间的距离较远,色彩就起到了视觉醒目的作用。戏曲服饰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烘托作用,对舞台效果的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戏曲服饰对剧中人物的外在装扮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作用,可以塑造出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烘托当时特定的剧情环境,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秦腔生角服饰遵循戏曲服装程式化的色彩体系,以“上五色、下五色”构成了秦腔传统戏曲服装的主要色彩。上五色指的是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即蓝、紫、粉、湖色、香色。这十种颜色几乎囊括了秦腔剧目中所有的服装色彩。秦腔生角服装的配色中,对比配色的方式并不罕见,包括服装的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等。例如在色相环中,色彩饱和度高的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浅色和暗色,冷色和暖色都是对比色关系。
对比色的配色形式在秦腔生角服饰中的运用。秦腔传统戏曲《灞桥挑袍》中关公以勾画红色脸谱、身着绿色蟒袍、头戴红盔、手拿青龙偃月刀亮相。这种红绿对比色的运用,刻画出关公忠勇、正直的形象,人物一出场亮相便突出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又如秦腔荒诞剧《潘金莲》中,武松服饰采用全黑箭衣绣灰、白装饰纹样,干净利落、英勇神武,而对武松升起爱意的潘金莲则身着浅色玫红裙子配黄色坎肩。这种角色服饰之间运用有彩色与无彩色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时红色调让观者感受到潘金莲内心洋溢的爱意,与武松一身的黑衣做对比,冷暖的强对比表达出二人的心情。秦腔《包公赔情》中,包拯勾意象脸,戴黑相帽,挂黑满须,穿着的服装为黑色福寿字纹行龙蟒,搭配白水袖、白护领、白靴底,“三白”与黑色形成鲜明对比,以红色作为特别的点缀和渲染,使忠诚正直、坚毅沉稳的人物性格不乏带有柔和的色彩感觉。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冷暖对比以及有彩色与无彩色对比都能够突出的塑造人物的形象。
高纯度与低纯度色彩对比在秦腔生角服饰中的应用。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舞台效果,由于戏曲服饰的写意和夸张性,色彩首先体现鲜明、悦目、刺激、活泼的美学效果。正剧中,一般特定的角色又遵循程式化的色彩表现,同时,色彩作为演员与观众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往往人物一出场亮相,观众通过其服饰色彩就可知道人物的性格,在之后的表演过程中褒贬有别,即红色表忠诚白色表奸诈,黑表刚强正直,黄表智谋聪慧,蓝为猛,绿为怪,金粉表现神仙等。那么纯度愈高,色彩愈鲜艳,独立性及视觉效果也愈强。但是,大面积使用纯度高的颜色,同时,色相又比较繁多,就会不分主次,感官效果也会变差。秦腔服饰很好的解决的这个问题,如运用高纯度色与中性色、无彩色对比,高纯度与低纯度色彩面积对比,高纯度色与类似色对比。比如身着黑衣白领的褶子,衣服上补有随意摆放的杂色碎绸子表示补丁,这样的穿着在秦腔中通常是贫困潦倒的角色。碎绸的各种高纯度颜色并没有显得娇艳,这是高纯度色被中性色的黑色调和谐调和的色彩效果。又如秦腔《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为了刻画一个善良的老解差的人物形象,身着蓝灰色箭衣,黑领口饰以白条,腰间系黄色大带,人物显得干净、利落。蓝灰色属于低浓度、低明度色,那么采用大面积的低纯度色配上小面积的高纯度点缀色,色彩并不张扬,显出人物朴实、随和的特点,这是在用色面积上下了功夫。高纯度色与类似色的运用在角色之间也能产生很强烈的对比。如秦腔荒诞剧《潘金莲》中,潘金莲在张大户家中正当花季,在服装搭配上则采用鹅黄色的裙子配黄绿色坎肩,用橙色作点缀,高纯度的暖色配色方式,让她全身充满俏皮的青春气息。而武大郎则身着土黄与淡灰锗色相搭配的便衣,同时降低了色彩的明度,让他与佛堂的背景相接近。类似色的运用,使他显得更渺小猥琐,以此衬托潘金莲的青春亮丽,这是角色之间最直接的色彩对比。可见高纯度色与低纯度色在搭配使用的时候,面积的大小、同类色的穿插、点缀色的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秦腔生角服饰色彩中的对比搭配,通过赋予色彩强烈的表现力,使舞台效果更加醒目,不仅仅是对角色的装饰和美化,而且通过色彩直接或者间接的传达信息,对反映人物性格、表达角色情感、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