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西市安定区高质量发展草产业的思考

2018-02-15 01:05:29陈孝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饲草牧草高质量

陈孝军,李 俊

(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定西 743000)

草产业是定西市安定区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振兴乡村,壮大区域经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循环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草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1 高质量发展是草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就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

快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高质量发展是草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是草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发展动力转变,生态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土壤质量提高,实现草畜一体循环发展,质量效益双提高。

三是农民从事草产业生产水平,经济收入不断稳定提高,新型经济主体发展壮大,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2 草产业发展现状

安定区草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按照“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指导思想开展了以生态治理为主的种草行动;第二阶段为2000年至2005年,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为商品草开发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开始于2012年,区委区政府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循环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饲草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草产业有了快速发展。

2.1 一是推动扩大种植优质牧草面积

目前,全区现有天然草原面积为123.8×0.067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108.79×0.067万hm2,全部划定为禁牧草原,年可产鲜草13.41万 t,可载畜8万个羊单位。建成万亩以上的种草片带1个,千亩以上的种草片带4个,草产业逐步形成了“三区”“两带”(即:牧草良种繁育区,商品草原料生产区,分片牧草加工区;东南部高寒二阴半湿润燕麦、红豆草种植带,西北部干旱半干旱紫花苜蓿种植带)的发展格局。全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稳定在42×0.067万hm2以上,年产鲜玉米秸秆180多万 t。

2.2 二是优化结构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积极发展种植青贮专用玉米等饲料作物,在养殖企业(场、户)与农户之间推行青贮专用玉米订单生产机制,实现就地就近转化,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循环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2017年,依托草品加工企业,共签订饲草收购合同20.67×0.067万hm2,带动农户8 821户,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青贮模式,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3 三是发展青贮利用秸秆

把青贮饲草调制工作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积极组织,大力倡导,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依托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为群众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带动群众通过牧草种植增加收入。正常年景,农户种植0.067 hm2青贮玉米平均亩产鲜草4.5 t,收贮价格平均每吨280元,每亩收入1 260元,比种植一亩籽实玉米多收入400元左右,还大大减少了劳动力,促农增收效益显著。

2.4 四是兴办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全区建成草品加工生产线6条,总加工能力达100万 t以上,草品加工企业“东西南北中”布局逐步形成,现有各类牧草加工机械1.51万台,建成青贮池1.65万座56.2万立方,年青贮饲草达68万 t。有草牧业专业合作社359个,牧草收购点123个。组建牧草种植收割农机服务队23个,有大中型机械225台套。通过“企业+科研院所”的模式,研究旱作优质饲草资源开发与多元化草产品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积极利用农副资源开发优质饲草与功能性草产品。青贮裹包饲草易于贮存、便于运输、保质期长等优点,作为全区发展草产业的重中之重,确保草产品加工利益最大化。

2.5 五是开拓市场

各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不断加强市场营销力量,加大市场调研,开通信息网络,开发市场用户,向牧区和草食畜养殖大户、企业销售草产品,建立供销关系。产品已销往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同时,草产业发展还存在薄弱环节,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产品营销市场占有份额还不大,产业链条还不长。

3 高质量发展草产业的对策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草产业作为定西市安定区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必需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实施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对策。

3.1 一是彻底转变旧的发展观念

思想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三种观念,即从依靠资源,损害环境求发展,转到依靠科技,依靠创新求发展,从依靠速度发展型,转到依靠质量效益发展型,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转到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推动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二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政合作,建立合作关系,研发推广牧草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技术,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和现代管理方法。加强草产草区试验站(室)建设,开展各项试验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优质、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的筛选、引进、推广工作,保障牧草品种优良不退化。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服务,依托各有关科研院所,专业技术推广部门做好新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坚持举办高质量发展草产业专家学者研讨、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会,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要积极重视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3.3 三是着力做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接农户,是高质量发展草产业的火车头,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的综合功能。创办龙头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在行业中具有先进水平,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拉动和提升作用。现有龙头企业要着力做强做大,下工夫提高企业创新力、竞争力,管理水平,市场占有份额,走优质、高产、高效之路。要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养。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网络、管理标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千万不要搞家族式管理,有百害而无一利无。

3.4 四是着力打造安定品牌

质量是产业的生命,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草产业生产全过程都要坚持贯彻质量第一方针。各生产经营主体都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等质量管理文件,配备质量管理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全程、全员、全面的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各有关方面都要积极协调配合做好“甘肃省草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甘肃省草产品有机认证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质量品牌的创建创办工作,切实发挥品牌效应对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带动作用,把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5 五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高质量发展草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要有各相关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积极的协作配合。因此,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草产业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评价考核奖惩问责机制和标准;通过评价考核,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草牧、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要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质量发展草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办法和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实现草产业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饲草牧草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00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