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2018-02-15 00:26:23陈俊国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呼吸内科住院部400013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科目

陈 相,陈俊国(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呼吸内科住院部400013)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变化和迅速发展,如何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逐渐成为医学挑战之一。整体而言,医学属于钻研生命的科学,该项科学与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相互融合,传承了我国医学发展的优良传统。与其他门类科学相比,医学具备其自身显著的特点——深厚的人文本性。这就表明,深入了解如何完成医学人文教育,并通过学习前人所总结出来的教训与经验,有助于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全面、深入、高层次发展。

1 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

医学人文教育在传统意义上被称之为素质教育。由古至今,各界人士尚未统一医学人文教育的确切含义或概念。但部分医学学者将医学人文教育理解为“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文化品格、完成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开展的一项教育行为”。上述学者认为,该种解释属于“泛化目标”,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具有多维性和多重性[1]。

2 国外医学人文教育概述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早在古希腊时期便开展了医学教育,古希腊被称为医学教育的始发地。早在公元300年,古人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建造了一所与现代医学院校相呼应的科研机构——缪斯学院。而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14世纪末期的欧洲国家逐渐走进医学人文教育时期,即开展重大医学改革:医学学生需进入十分正规的院校进行教育,学习古希腊的著作,诸如盖伦的经典著作——《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等[2]。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实验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主义成为具有统治地位的中心思想,这种状况促成人文教育逐渐转变成为一片“重灾区”或“已失去统治地区的地域”[3]。然而在短期内,医学界学者注意到该种现象的影响力,开始促成医学人文教育回到医学舞台。换言之,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将医学人文教育带入繁盛时期,主要体现为恩格尔教授所发表的文章——《生物医学需要新的教育模式》,这篇文章首先提出医学教育需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将社会医学、心理教育、生物教育相融合[4]。恩格尔教授所提出的医学教学模式全方位分析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的特点,充分了解疾病特点,将患者的尊严、价值观、兴趣点作为主要参考标准[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高等医科学校加大了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在综合性学校中开始建立起医学院。例如,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已完成了本科教育的学习任务,但之后仍需进入医科专业进行学习[6]。与此同时,任何学位背景均有申请到医学院进行学习的资格,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20世纪90年代,英国国家医学协会制定了医学教育标准,重新设置了教育课程,并积极引进注重情感成分与实践认知的博雅文化教育[7]。例如,就读于剑桥大学的理工学院学生必须进修人文科学科目[8]。美国哈佛医学院自1985年就启动“新途径”课程改革,使哈佛医学院学生得到了系统的人文教育,使人文素质得以提升[9]。

上述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趋势有利于促成医学学科的正向发展,能够辅助医学学科走上正轨,最终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学生起到重要作用。

3 中国医学人文教育概述

在中国,医学教育以“师父带领徒弟”的模式开始,这种“教育”起源于夏朝,而具有传统意义的医学教育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43年,刘王朝建立了得到官方认可的医学教育院校。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形成与完善,最终受鸦片战争的影响,该种教育停止。

相关统计显示,西方医学从19世纪末开始流入中国,具体表现为:1866年,位于广州的博济医学院校由美国教会人员建立而成,以此为经验,北京京师学堂开设了医学馆。此后,我国多地开始建立大小不同的医学院校。新中国建国之后,我国部分学者开始推行职业教育与专业性教育,导致本就背景单一的高等院校逐渐削减了人文教育的比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更多学者指出,与国际医疗服务等级相比,我国医学的情感沟通与人文关怀显得十分匮乏[10]。

直到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高等院校合并的洪流之中,多科性、综合性、独立性院校开始合并成一所学校。相对而言,综合性大学具备为学生提供合理、科学的课程内容[11]。然而,大部分院校的医学课程只是单纯加入与人文相关的简单课程,或是缺乏具有人文背景知识的专业教师,或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单方向传授,导致所教内容与医学实践体系关系甚少,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2]。随着医学在社会中地位的上升,部分学者感受到医学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开始深入研究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影响力,例如,2002年,个别医学院校的教师与《医学与哲学》委员会成员共同提出“增加人文教育、社会教育在医学院校日常教学中的比例”的建议[13]。

4 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中,医学人文教育已进入繁华时期,这主要表现在:(1)医学人文教育注重将人文学、社会学与医学教育相融合,将人文学与医学的重合部分作为教育的核心部分,诸如医学法学课程、医学哲学课程、医学伦理课程等。增设上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体现人文教育的显著特点,使得人文学与医学相互贯通,彼此相容,以便最终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真正融合[14]。(2)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化、学科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开始增设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到2000年,几乎全部学校增设了医学人文科目,并获得联邦基金的支持[15]。更为显著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博士等级学位机构[16]。在此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综合类院校开始吸纳持有研究生学位的医学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山东大学设立了首个医学人文教育的博士生学院,该校培养出的陈晓阳教授成为我国首个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博士生导师[17]。(3)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丰富化。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涵盖宗教、历史、艺术、伦理、法律、哲学、文学等科学,其科目种类能够达到15种之多。而在上述科目中,人文学与医学相互重叠的部分是医学人文教育和核心科目。除此之外,各个级别的医学院校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分别增设了医学史、法学、文学、医学心理学、人类学、医学伦理学等科目。

5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局限

尽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该方面的教育却仍然处于层次较低的阶段,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尚未明确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1)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设置科目上存在较严重的随意性。尽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增设了医学人文教育科目,但是在科目设置上却只是追求科目的数量与显性,而完全忽略了隐形科目及人文课程。(2)我国学者仍只是初步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尚未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因此,这类学术研究无法深入影响我国医学的前进方向。除此之外,尽管医学人文教育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关注教育工作自身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全面研究如何将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到一个新层次,无法准确把握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教学规律,更无法将自身融入教学改革工作中去[18]。这就表明,我国国内能够编著具有说服力、解释力专著的人少之又少,且我国能够被视为精品的医学人文教育教材也十分少见。(3)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人员匮乏,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这主要表现在真正能够任职于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19]。换言之,能够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我国所设立的医学人文教育硕士生、博士生点缺乏。

目前,我国仍然使用本科式教育体系,就读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为高中时期的高才生,由于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很多学生本身就欠缺人文素质。与此同时,高等医学院校的学习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医学人文教育科目的开设,导致医学院校无法容纳其他课程,这也是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又一难题[20]。

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还存在继续教育、社会人文大环境的影响,在医院对医生实行考核中以临床知识及技能考核为主,医学人文类考核少之又少。应该把培育科学学识和培养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融合[21]。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更新,各地医院对医生提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的要求,已在逐步开展各种医学人文教育,要求医生了解人文的新理念和技巧,促进医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完善和提高[22]。医院与学校正积极协同,推进医教合作,在教学上强化人文教师与医学专业导师的联合教学,力争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相结合,力图完善多元化的人文教育[23]。

6 展望及思考

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古今,从未停止,表明医学人文教育的持久性及连续性。希望医学人文教育始终贯穿于医学学习的全过程,使医学生逐步受到持续人文知识和思想的熏陶,并在实习期及工作后均能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的指导,并保持与所学人文知识的相关性。最终能将医学人文知识逐渐融合进医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使之逐渐具备医学人文素质及精神。人文教育不只是单纯学校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任务和责任,也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共同促进。

[1]时统君.生命、关怀与超越——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表达[J].医学争鸣,2015,6(3):13-16

[2]唐枚,饶芸,程琳,等.语言艺术在护患沟通的运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6):426.

[3]KERR C.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1:298.

[4]ENGEL GL.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4286):129-136.

[5]ROGERS DE.On humanism in medicine[J].Pharos Alpha Omega Alpha Honor Med Soc,1981,44(4):30-35.

[6]孙宝志.中国与美国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及重要借鉴[J].医学教育,2002(4):16-19.

[7]任为民,朱熙,王丹,等.英国医学教育者专业标准概况与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56-58.

[8]殷俊.国内外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学位与学制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5):502-507.

[9]孙鹏,陈俊国,柏杨,等.从哈佛医学院看美国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17-118.

[10]张建中.差距在哪里[N].健康报,2002-05-06.

[1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2.

[12]王书福,史清芳,王洪恩.知识经济时代医学院校教师素质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210-212.

[13]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3,24(3):1-3.

[14]陈莉娜,孟晓军.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4):509-511.

[15]蒋彩凤,姚明荣,施斌,等.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63-265.

[16]胡林英.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其现状[C].//中国医学人文评论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10.

[17]王志杰,李振兴,张悦.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8.

[18]程刚,李淑玲,白波.教育生态视角下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6):433-435.

[19]任天波,张焜.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4):516-520.

[20]路璐,巩珊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44-347.

[21]赵耀东,曹艳梅,楼美清.对医学人文教育现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25-26.

[22]张博,汪卓赟,刘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4):51-53.

[23]王炜.医学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6,37(11):85-87.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科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 08:10:02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