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国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700)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的腾飞,人们对水利水电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生产和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与水利水电相关,水利水电工程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要点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应当合理控制其质量安全。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高边坡加固至为重要,若处理不善,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滑坡的危险,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目前混凝土抗滑结构通常使用的是混凝土抗滑桩并结合混凝土沉井、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护坡等形式进行的。其中采取混凝土抗滑桩是现在规模较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经常采用的加固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经济成本最低的方式。其技术要点包括,根据边坡的密实程度、含水状况、施工环境和推力大小等方面确定抗滑桩的平面位置高度、间隔和每排之间的距离。在挖掘34m深度后,在井的表面喷射35~40cm的混凝土,在凝固之后,对表面岩体较硬的部分打入锚杆,并喷锚挂网来防护,此时的混凝土应当保持在12~14cm的厚度。由于坝体部分可能有塌陷的状况,此时可以在其中排布钢筋,在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通过对锚杆的捆绑,可以保证其稳固性。最后,浇筑的尺寸应当得到严格的把控,特别是在危险区域,不仅需要整体振捣,还要对其进行分层振捣,溜管的尺寸为10m长,内径24cm,选用的混凝土材料的标号为C25。混凝土挡墙是边坡加固的最后步骤,通过固定好了的抗滑桩结构框架,将浇筑好了的坡体进行加固,加固后的坡体和抗滑桩形成了最终的坚固墙体。
对高边坡的加固还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的方式进行,由于添加抗滑结构的方式加固需要很长的周期,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锚固的优势也随之显现出来,并且锚固在安全性上是优于混凝土加固的。
锚固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基底岩石的压应力应当符合设计规范,为了保证所有锚索都能承受相同的应力,专门设计了一种千斤顶结构,并且将所有锚索进行分组,然后每组进行分别张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使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时受力不均的现象。若工程中采用无粘锚索的话,由于它有两层防护的图层,所以与普通锚索相比,它更加具有韧性,但是这种锚索需要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监督进行施工,并且需要专业的施工器材辅助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预应力锚杆也是加固的方式之一,在一些高坡加固项目施工完成后,尽管滑坡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但是遇到阴雨天,由于土质变得疏松,滑坡的速度也变得愈加明显,此时可以采取在相应高度的马道上安置预应力锚杆的方式加固,从而使高坡更加安全。
如果预算充足,采用减载压坡的方式进行加固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因为随着坡度的增加,滑坡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一般都是沿着倾斜的方向出现滑坡。此时,采取方法降低整个滑坡的风险至为重要。这其中的技术要点是将滑坡的后半部分的重量降低,使滑坡的速度下降,从而增加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防水措施的采用,由于坡体下面的地表水渗透,整个坡体的质量增长很快,从而使滑坡的可能性增加。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水措施来尽量减小这种问题的危害,首先就是做好检查工作,保证工程中坡体不出现任何裂缝,如果发现裂缝,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地填补措施,防止进一步扩大,使地表水渗透更多。对于地表水多的地方,应当及时排出,可以在低洼的地方填补碎渣。并合理排布排水沟,将地表水进行引流出去。排水沟在护坡的后面设置,每一条排水沟相互连接成U型,以此将整个坡体的地表水排出。减排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地下排水结合地表防排水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坡体下面的水位,减小工程深水的可能性。
水工隧道工程包括开挖、出土和支护等环节,其中衬砌的方式常常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支护的方式采取的是喷锚支护。
基本沿袭普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步骤,现浇钢筋混凝土也包含着分段、分模、扎筋、混凝土填入等环节。喷锚防护过程中,在钻孔后将预先准备好的砂浆填入,再将锚杆插入,等待一段时间,砂浆凝固之后形成了包裹砂浆的钢筋砂浆锚杆。由于要防止喷射混凝土过程中,砂浆凝结过快,所以应当采取合适的养护方法。在喷射混凝土的过程中,正常的养护市场应当不低于2h,之后每种进行一次这样的养护。因为开挖的过程中,内部的岩石受损,使岩石的表面应力分布不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填补一些具有和岩石一样硬度的材料的方式使应力均衡。尽管钢的硬度和其他的物理属性都符合作为填充材料的首选,但钢的柔韧性太强,在填充过程中,会将周围的细小岩石挤碎,引起更大的受力不均。
在施工完成后,仍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如渗水等。在出现渗水问题后,整个水工隧洞的压强瞬间击中到渗水处,很容易造成坍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计算好各种力学指标,用料也应当符合设计标准,设置足够的余量,从而尽量减少渗透的可能。
尽管本文已经针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并对施工质量进行了合理的控制。但实际工程中的环境更加复杂,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更高,所以仍然需要更多人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去,以此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