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薏苡仁的食疗功效探索

2018-02-15 00:46刘鑫鑫
现代食品 2018年18期
关键词:苇茎参苓白术散

◎ 刘鑫鑫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配合药物,以食借药力,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医药典籍中,有效药食秘方验方达30万余首,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它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为整个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医食疗学术理论的发掘、整理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已成为当前一大潮流。本文对薏苡仁的食疗应用进行探索,以期对中医食疗养生有所裨益。

1 薏苡仁概述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现在普遍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和解毒散结,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和癌肿[1]等疾患,用量一般为9~30 g,由于其性味平和,疗效稳定,用量可以达到60 g及以上。一般情况下,在薏苡仁的应用上,其炮制方法分为去杂质修治和麸炒,生薏苡仁的功效偏于排脓抗肿瘤[2],麸炒薏苡仁的功效偏于健脾止泻。

2 历代本草对薏苡仁的评述分析

2.1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薏苡仁功效的分析

李时珍所著写的《本草纲目》指出:“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这是说明薏苡仁能够补益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土能生金,肺属金,而肺痿、肺痈等肺系疾病的病位都在肺,若是疾病的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导致肺虚,则可以采用薏苡仁健脾益胃,从而达到补肺化痰的效果。另外,“薏苡仁阳明药也”是指薏苡仁归经师足阳明胃经或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足阳明属胃,脾胃受纳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营养宗筋。阳明经脉总会于“宗筋”,“宗筋”具有约束关节而滑利关节的作用。正如高世栻所说:“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皆由阳明不能濡润,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是以薏苡仁能够治疗关节拘挛、痹通,肌肉筋急。

2.2 缪希雍《本草经疏》对薏苡仁功效的分析

缪希雍所著写的《本草经疏》指出,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作者从薏苡仁的性味分析其相应的功效,甘味能补益脾胃,淡味能淡渗水湿,若湿邪阻滞经络,则肌肤无感觉,关节拘挛不舒。

2.3 陈士铎《本草新编》对薏苡仁功效的分析

陈士铎所著写的《本草新编》指出,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薏苡仁淡渗祛湿,健脾化湿,利小便而不损伤患者的阴液,这和茯苓、猪苓、车前子等中药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以上论述可以总结,薏苡仁能够补益脾胃,淡渗祛湿,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3 临床常用方剂薏苡仁配伍分析

3.1 薏苡仁《千金方》苇茎汤中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所编撰的《千金方》记载,薏苡仁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名为苇茎汤。该方具有清脏腑热、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效,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其临床证候为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热痰瘀互结者[3]。

张秉成所撰写的《成方便读》指出,苇茎汤用于治疗肺痈,“痈者,壅也,犹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燥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苡仁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张秉成认为,在苇茎汤方,薏苡仁味甘淡,有助于化痰祛湿,性偏凉有助于清化痰热[4]。

徐忠可所著写的《金匮要略论注》指出,苇茎汤用于治疗肺痈,“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在阳分也;烦满,则挟湿矣;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之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徐忠可认为,在苇茎汤方,薏苡仁善于清除内蕴肺中之痰热。

苇茎汤选用薏苡仁为其方药组成,说明薏苡仁化痰祛湿的功效值得肯定。

3.2 薏苡仁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中的作用

北宋年间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参苓白术散用于“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在本方中薏苡仁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起到渗除脾湿,健脾止泻的功效。脾主肌肉,胃主受纳,脾虚则困倦乏力,胃不受纳则饮食不尽,脾喜燥恶湿,若脾气虚则湿浊内生,是以证候多出现呕吐、泄泻、咳喘和噫气。

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为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0.5 kg,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0.75 kg,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 kg,由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来看,该方是由药食同源中药组成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出,“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这也说明本方药作用平和。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研制出资生丸,他告诉同为名医的王肯堂,资生丸滋阴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止泻,有利于增强脾胃功能。王肯堂后来在书中透露,其父能够长寿,完全是因为吃了这个秘方的功劳。资生丸的药物组成有白术、橘皮、山楂、神曲、白茯苓、人参、白豆蔻、扁豆、莲肉、山药、芡实和薏苡仁等炼蜜为丸,用时细嚼,可用淡盐汤送下。

参苓白术散选用薏苡仁为其方药组成,说明薏苡仁的健脾祛湿功效值得肯定。

3.3 薏苡仁在《温病条辨》三仁汤中的作用

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指出,薏苡仁与白豆蔻仁、杏仁、竹叶、通草、滑石、半夏、厚朴等配伍组合,治疗温病初起,临床证候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温病大致分为温热病和湿温病,三仁汤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方名三仁汤,主要是方中有三种“仁”,即薏苡仁、白豆蔻仁和杏仁,薏苡仁渗利湿热,白豆蔻仁健脾祛湿,杏仁宣肺祛湿,各有所主。竹叶、通草、滑石轻能祛湿,既能辅助薏苡仁淡渗利湿,又能辅助杏仁宣肺化湿,半夏、厚朴辅助白豆蔻仁理气化湿。三仁汤选用薏苡仁为其方药组成,说明薏苡仁的淡渗祛湿功效值得肯定。

4 对薏苡仁的抗肿瘤食疗指导

薏苡仁含蛋白质16.2%、脂肪4.6%、糖类79.2%,是补益身体的药用佳品[5-6]。随着食疗保健观念的推广,薏苡仁作为抗癌作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重视。薏苡仁中含有抗癌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包括自由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其抗癌的机理是通过改变细胞凋亡的机制来抑制癌症的发展。国医大师何任十分推崇薏苡仁的抗肿瘤食疗功效。研究发现,薏苡仁提取物可以抑制结肠癌蛋白的表达,其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国医大师何任教授50多岁罹患癌症,通过“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一般随证治之常用清、解、和、渗,消导、开胃、调达和营、解热止痛、消肿利尿,以及安脏气。国医大师何任指出,一碗粥喝30多年,带瘤生存30多年。这碗粥的做法是首先选用粒大、色白、饱满的国产薏苡仁(薏米要去药店买,不要去超市买),每日30~60 g,洗净,加水在砂锅里煮成稀饭状,可加入少量红枣同煮,每日早上或下午空腹时服,为方便起见,也可用薏苡仁250克 g放入高压锅内煮熟,待冷置冰箱内,服用时取适量略煮即可,经常喝这碗薏米粥,能够帮助抗癌、预防糖尿病。由于薏米煮烂比较难,可以提前一天晚上泡好。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中医药学的理论视角介绍薏苡仁的养生食疗功效,分别对中医历代本草薏苡仁相关记载进行分析探讨,如《本草纲目》《本草经疏》和《本草新编》的记载,以及对中医历代经典名方中的薏苡仁功效进行分析探讨,再辅以国医大师对薏苡仁的食疗应用进行印证,提出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湿、清热、抗肿瘤的功效。目前,有薏苡仁组成的食疗方药非常多,有白菜薏米粥、薏米绿豆炖大肠、鲫鱼薏米羊肉汤、薏苡仁粥、薏苡仁饭、薏苡仁炖猪蹄等,这些食疗的方药或药膳都需要当代人研究整理。

猜你喜欢
苇茎参苓白术散
苇茎汤加减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分析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千金》苇茎汤证治病机和肺系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苇茎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