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麻醉学科大升级

2018-02-15 02:30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24期
关键词:麻醉学麻醉科医学科

无论是学科发展趋势还是患者医疗需求,麻醉科室创新发展都势在必行。

河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河南省医”)麻醉科是河南省麻醉质控中心单位。近三年来,该科室承担各类课题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11项;获得科研及成果奖励9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70分;参与及执笔专家共识多部;主编和参编《胸科麻醉学》《心肺复苏》《现代麻醉学》《米勒麻醉学》等10余部书籍。

2016年,该科室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麻醉与疼痛国际联合实验室”,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2018年荣获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先进集体,同年,科室还举办了“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青年委员会第四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和“河南省麻醉质控中心年会暨首届中原-国际麻醉与脑科学论坛”,打响了河南省医的麻醉品牌。

回望三年来的突飞猛进,河南省医麻醉科主任张加强说道,创新是学科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近年来,河南省医麻醉科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展了众多创新项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科室更名换代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程,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医疗行为将是综合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将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更为合理地配置与使用,以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麻醉学科作为医院中手术科室的支撑学科,其地位日渐凸显,而随着医学领域对围术期生存、恢复质量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关注度增加,“围术期医学”概念的建立及发展成为医学领域的共识。

2018年8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由麻醉科统一管理;积极推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加强术后监护与镇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等区域大型综合医院逐渐由原来的“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科”更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在国内,近三年全国麻醉学科年会主题均为“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

在此背景下,2018年11月12日上午,河南省医麻醉科正式更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张加强表示,传统的麻醉学科局限于手术期间患者的麻醉安全和麻醉质量,麻醉学科拓展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更关注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更名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将相关科室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承担临床麻醉诊疗、麻醉监护治疗、麻醉后康复诊疗、麻醉与围术期护理四项主要业务,参与到患者手术的全过程,包括术前优化、术中安全、术后安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河南省医院长顾建钦说道,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业务范围将拓展至如下内容:一是将麻醉服务全面延伸,从术前评估到术中麻醉、术后康复、疼痛管理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二是将麻醉专科、专业、亚专业进行细分,设置心血管麻醉、小儿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妇产麻醉等多个麻醉专业组,做到更精、更专、更先、更明;三是将麻醉护理、手术室护理全面整合,对专科护理进一步细分;四是进一步关注麻醉重症,使高危、危重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与其他重症医学科进行无缝衔接;五是进一步关注麻醉与围术期患者的康复和后续治疗,推动加速康复外科跨越发展;六是建立互联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通过“互联网+医疗”在线上开展教育培训及宣传,使更多人熟知河南省医的服务。

2018年11月12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正式更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名誉院长曾因明教授认为,随着医疗核心观念的转变,医学关注点从技术拓展到人的本身。此次河南省医麻醉科更名升级,可以用“三个新”来概括:新举措,率先成立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是一个创新举措,也是专科布局新成效;新模式,标志着麻醉医学从传统功能定位向现代化的功能定位转变;新引领,发挥好三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引领作用。希望河南省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未来能够作出新的贡献。

管理勇于创新

科室的更名,为河南省医麻醉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事实上,科室在更名之前,已经从管理入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来保障围术期安全和质量。

张加强告诉记者,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科室加强团队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数十项科室制度及各类操作规范,如科务会制度、早会制度、质控晨会制度等。麻醉科还于2017年10月23日启用了预麻间,进行术前神经阻滞、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置管测压等操作。目前,每天完成各项操作总数在百例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流程规范。

在护理方面,麻醉科有59名护士,承担麻醉恢复室护理、麻醉药品管理、区域物品管理、手术间辅助麻醉、术后疼痛随访、血液回收等工作。其中4~6名护士组成术后疼痛随访小组,每天负责对前一日的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访视。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等详细判断患者的疼痛强度,并及时汇总。对疼痛评分大于3分的患者,第一时间和麻醉医生沟通后及时处理,并对特殊患者进行多次随访,对反馈的信息整理后,在第二天晨会上向全科医护人员集中汇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收治的高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老人脏器的老化、各种合并症的存在,都增加了患者围术期的心脑血管风险。为了保障这类患者的手术安全,近日,科室经由上级主管部门报批,从美国引进了无创一体化检测平台。据介绍,该设备在全球问世才两年,国内目前还没有普及,河南省医成为河南省首家引进该设备的医疗机构。

张加强说道,无创一体化检测平台在无创的基础上,整合了脑功能评估功能,可同时进行“脑电+脑氧”监测,如患者的灌注指数(PI)、灌注变异指数(PVI)、总血红蛋白(SpHb)、监测状态指数(PSI)及脑氧饱和度,通过连续监测术中多项重要参数,指导麻醉师随时调整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脑损伤的发生。该检测平台有利于围术期精准麻醉和器官保护,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此外,科室利用河南省医互联智慧平台,每月面向全省基层医院举办一次互联智慧疑难病例讨论会,目前已累计举办12期,同时,还面向全国10个地市的20家医院,进行麻醉适宜技术推广和学术讲座。

张加强表示,下一步,科室将完善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构架,实现麻醉门诊周末、节假日应诊,建立麻醉ICU,重点落实ERAS工作,并计划承办2019年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会议,推动河南大学临床本科独立开设麻醉学课程。

猜你喜欢
麻醉学麻醉科医学科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