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勇,李顺铭,李远征,通信作者:杜红红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 青岛266071)
肌内效贴是软组织贴扎技术的一种,是一种创新的功能性肌效能贴布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运动伤害、清除肿胀、缓解疼痛、恢复与增进运动表现,常用于保健医学、预防伤害、运动动作调整等运动领域中,可起到适度支撑而不限制人体活动的作用[1]。近几年,许多海外业内人士还将此技术拓展用于神经康复等多个领域[2]。本研究应用肌内效贴治疗部分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患者,疗效尚可,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10月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经综合医院急性期处置后病情稳定但需进一步康复的脑卒中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病程0.1~6个月,年龄30~65岁。
1.2 纳入标准 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年龄<60岁;足下垂症状因脑卒中等原发病引起[4];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语言沟通无障碍;有良好的康复意愿,能积极配合训练;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住院满30 d;能独立或者在监视下行走20 m;对肌内效贴布无过敏;布氏分级Ⅲ期以上。
1.3 排除标准 非脑卒中引起的足下垂患者,如外周神经损伤、肌无力等原因所致。
(1)患者取俯卧位,踝关节充分背屈,采用Y型贴布,锚固定于足跟部,尾沿腓肠肌肌腹两侧止于腘窝,自然拉力使腓肠肌放松。
(2)患者取仰卧位,踝足中间位,锚固定内踝上方,将贴布经内踝延伸绕过足底止于外踝上方(纠正足内翻,方向则相反,锚点固定在足外侧),中度拉力稳定踝关节。
(3)患者足自然摆位,或略背屈,锚点固定在胫骨外侧上三分之一,向内外踝间延展,止于足背处,拉力20%~30%,注意不要引起足内翻。
3.1 观察指标 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下肢)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状态[4]。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患者贴扎后,有效率达到66.66%,运动功能评分较贴扎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贴扎前后足下垂改善状态和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会出现不同的认知、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足下垂不仅引起外观畸形,更严重影响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肌内效贴因在运动领域的作用而逐步被延伸到神经康复领域。肌内效贴能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减少肿胀、疼痛等不适,不同贴扎处理后存在的持续力学效应可以促进肌肉收缩、减轻肌肉紧张及疲劳度,并且具有支撑保护软组织的作用。JARACZWSKA等[6]也认为肌内效贴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可以促进或抑制肌肉功能,而肌内效贴持续的或大或小的收缩力及特定的贴扎手法对局部进行持续的感觉输入,可引起神经反射,改善本体感觉输入,进而加强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功能。
本观察结果表明,贴扎后患者足下垂状态有所改善(P<0.05)。然而,本次观察仍有10例患者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可能与治疗师贴扎技术的熟练度有关。经再次评定后发现,8例患者存在严重的痉挛伴有内翻,1例重度肌无力,1例不明原因。这是否提示贴扎技术对伴有痉挛引起足下垂的患者无效,只对踝背屈肌群有轻微收缩的患者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KARADAG-SAYGI等[7]认为肌内效贴辅助肉毒毒素矫正脑卒中痉挛性跖屈内翻足没有明显效果,与本次观察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贴扎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但可能对伴有痉挛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