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2018-02-15 09:27:36本刊
今日民族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区全市

·翁丁村新居 王文林 摄·

临沧是一个多种民族杂居、多种信仰共存的典型边疆民族地区,是云南省民族工作重点市,在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特别是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以来,市委作出了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发展基础、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进一步增强了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央、心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自觉性,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一致促跨越的浓厚氛围。

新举措、新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高位推动示范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多次对示范区建设进行研究部署,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上下联动、合力建设的良好格局,示范区建设已经成为全市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行动。

二是以点带面,抓示范载体。2013年1月以来,临沧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两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市两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共累计实施了2个示范县、2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7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1760户示范户创建项目,累计投入各类民族专项资金3.46亿元。通过示范创建涌现出了临翔区南美乡、双江自治县景亢村等一批示范典型。

三是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重点实施好 “兴边富民”“扶持直过民族”“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等一系列国家、省、市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2013年以来,累计整合投入资金48.75亿元,重点实施了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等6大工程。截至目前,共实施特色乡镇项目3个,特色村寨项目55个,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400万元。临翔区博尚镇勐准村委会腾龙村等7个村寨被命名挂牌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康县南伞镇南伞村委会大坝村等28个村寨被命名挂牌为首批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四是多措并举,抓实民族文化、教育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深入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工程。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民族文化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5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承办云南省2016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成功举办2018年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我市作家作品《我的乡村》和《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市有28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项,传承人43人。翁丁村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原始部落”,芒团村被命名为“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民族教育蓬勃发展。全市共有民族中小学8所、“双语”幼儿园44所,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共有少数民族学生16.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2%。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100%覆盖。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双江自治县4个边疆民族县实现14年免费教育。在市内的2所省一级完中增设6个少数民族高中班,面向我市11种世居少数民族学生招生,市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从2010年起,每年都将公务员招录计划的10%用于定向招录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全市少数民族公务员占公务员人数比例40.56%。

·航拍临沧 王文林 摄·

进一步增强了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央、心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自觉性,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一致促跨越的浓厚氛围。

五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确保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了《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命名工作。

六是强化宣传,努力营造示范区建设氛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列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开展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周、民族团结日宣传活动,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三进”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有效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编制出台了《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6+n”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推动创建工作的实体化、大众化。在农村普遍推广民族团结公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乡(镇)。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推行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法治宣传教育。在民族宗教工作“热点”“难点”地区开展跨区域的示范创建活动。在边疆民族地区用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适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打造一批类型多样的示范典型。多年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临沧市民族中学和沧源自治县勐董镇永和社区分别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示范社区。临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在历届全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上,临沧先后有:12个模范集体、11名模范个人受国务院表彰;36个模范集体、40名模范个人受省委、省政府表彰;4个模范集体、10名模范个人受国家民委和省政府联合表彰;改革开放以来,市级表彰的模范集体累计达241个、模范个人达785名。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如期摘帽出列。民生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市总体水平,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民族地区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三是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维护团结稳定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比例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工作建议

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一是抓好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示范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人员,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二是抓好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这个核心,积极整合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交通、水利、农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抓好民族文化建设,按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文化产品的供给,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妥善处置民族宗教问题,全力维护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五是抓好民族法制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研,科学制定民族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六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七是抓好督查问责,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对不履职、不尽职的,及时进行约谈和问责。

·南美新貌·

(本专题图片来自本刊资料库)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示范区全市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民族团结之歌
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5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 21:52:53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 18:18:30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 17:53:56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投资北京(2017年1期)2017-02-13 20:44:17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中国火炬(2015年12期)2015-07-31 17:38:35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