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与反思

2018-02-14 09:36方园张继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2期

方园 张继河

[摘 要] 高等教育目的是确保高等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指向标,对高等教育具有根本引导和价值判断的意义。探求目前高等教育目的制定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目的;目的制定依据;目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2-0036-03

我国自古就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而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指出“治理城邦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给他们知识和教养使他们过理性的生活”。可以看出,国家和教育从古代到现在都是密切相关的,国家制定教育目的也已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主导的地位。但是,由国家制定教育目的内容是否还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该如何制定教育目的,都是需要思考与探究的。

一 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高等教育的目的制定要以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依据,体现时代特点。理论上高等教育的需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与个人需要的角度进行制定。

(一)从社会需要角度制定高等教育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目的。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形成的思想基础,其主要反映了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思想情感、价值判断。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思想动力是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现,如今,高等教育能够为整个社会实现更多的目标与价值,使得它的目的变得更加复杂。普林斯顿校长威尔逊在任期间曾表示:让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服务。在社会需求方面,精神需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层次需求,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不断交织发展,密不可分,人类越来越呈现多样性以及相似性,且人类的社会性在新的世纪不断得到发展与体现。 [1]

美国学者布鲁贝克在其著作中认为,人们探讨深奥的知识不仅仅是出于闲逸的好奇,还因为它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目的制定受国家发展的需求的影响。同时布鲁贝克还表示“高等教育在政治上的合法地位不用大惊小怪,所有伟大的教育哲学家都把教育作为政治的分支来看待”。这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政治的影响。因而,将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概括来说,体现出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总和,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同时,受到政治方向的影响。

(二)从个人需要角度制定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原料与产品是学生,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分析其发展状况和因素,是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先决条件。因此,个人发展的需要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中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大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最终可将这五层次的需求划分为身体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是高等教育目的的生理先决条件,锻炼健康的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学生需要健康的精神状态,并且个体的心理需求是多层次的,随着生理学的发展,学者发现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就大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在理论上虽然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他们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和信仰,但对社会的理解还不足,在社会价值选择多元化的时代,面对各样的价值观,仍需要由教育来引导学生个体心理需要,如教育家赫钦斯认为高等教育应主要致力于受教育者心智的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体的需要,创新型学习替代持续性学习是大势所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要求,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因此,将受教育者的生理发展需要和心理发展需要完善地结合在一起,应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思想。

二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立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并依此确立高等教育目的,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过渡时期表现出来的复杂形式的原因所在。高等教育的目的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作用,但由于目前对其内容规定的局限性,使得高等教育发展能力薄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据此,为使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朝着符合其规律的方向发展,需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目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改进目的制定的依据。

(一)高等教育目的未能全面反映高等教育性质和功能

《高等教育法》中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人才,以此来实现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规定仅仅是教育目的的重复,并未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虽然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仅仅是对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界定,缺乏对人的素质结构和核心理解的综合性。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内容都是指向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外部的需求为教育的目的,并非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的,这是在制定高等教育目的时,对教育目的的解读的偏差所导致的,而因高等教育目的解读的偏差产生的制定高等教育目时所制定的内容的偏颇,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产生的负面的影响值得深思。

(二)高等教育目的内容的片面性导致教育功利化

高等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方向十分明朗,这也就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地位不动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尚未建立清晰的指导内容与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逐渐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市场化的行为越来越多,这些行为的增加也直接导致了高校办学的功利主义的产生。[2]高等教育的教育价值逐渐转变成为市场价值,过于强调个人表现而非整体需要,强调选择自由而不是社会公正,重视服务质量却不关注人本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只是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学生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充分规范学生的其他方面,显示了高等教育内容的片面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逐步肩负着肩负着 “强国”的宏愿,不断提升着中国生产力与技术。于是在“博学穷理”与“学以致用”之间,高等教育的主力方向转变为是专业教育和应用开发研究,于是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实用主义进而转变成功利主义,从政府资助研究项目的政策、大学整体排名评估指标、大学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大学生素质评估、学科发展规划的考量、学生的专业选择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其功利主性的内容。正如金耀基先生所说:“大学最受欢迎的形象不是‘象牙塔,而是‘服务站。社会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政府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市场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不知不觉,大学已经变得社会化,政治化和市场化”。[3]

(三)由国家制定高等教育目的存在先天缺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目的内容也不断进行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全国各级高校的教育目的已逐渐成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落实不足,对学生来讲,教育行政化气息非常浓厚。在我国,不论是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都可以看出教育的目的政治性,人成为推动社会、政治的工具,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倾向,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教育目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讨论与争议,有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党的宗旨是由信徒引起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党是以组织为本位的。因此,有了‘党化,必定是没了‘教育; 另一方面,要进行‘教育,我们必须消除“党派化”。”[4]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不够客观与全面地面对与看待此类问题时,高等教育的目的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因此,由国家制定高等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高等教育目的内涵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三 对于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启发

在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适当的功利要求是合理的,但直接将教育与政治或经济目标结合起来肯定是错误的。洪堡认为,实践性和服务现实只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或副产品之一,齐勒在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中指出,教育必须考虑人这一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5],高等教育目的制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做出一下的思考为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借鉴研究国外有利的高等教育目的制定内容与思路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在其研究中指出,从不同文化角度看,高等教育的目的经历多世纪的积累,应当定期地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因此,本文通过对西方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变迁以及科尔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研究进行概括,借鉴其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启发。

从西方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容倾向于价值取向来看,中世纪是经济繁荣与文化昌盛的时期,高等教关注重点是职业准备,其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取向;在20世纪,美国教育出现了重学术轻职业的问题导致工业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关系的失衡,高等教育目的地内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逐步走向融合。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根据教育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状况以及人们的意识而不断地变化, 从社会本位取向转向个人本位,并逐步走向融合的制定价值取向。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对高等教育目的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与研究,通过对其思想的总述,为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克拉克·科尔分两种角度对高等教育目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目的进行分析,科尔认为历史传统、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本质的影响因素,而高等目的制定中存在功利性与个任性的因素在不同利益群体中的无法达成共识,从这种多因素分析可以得知,高等教育目的无法脱离其自身社会而加以制定。科尔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表现》一文中提出三种出于不断竞争关系的哲学观点,即“探寻价值”“追求知识““支持一个特有的社会结构”,分别阐述了高等教育目的制定中存在着这三种哲学观点,这样的总结与分析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者有着一定的警示与启示作用。基于多元扩张主义的立场,科尔在经过反复修正形成关于美国的高等教育六大目的:为学生提供个人教育并为增长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环境;在整个社会促进人的能力;对中学后年龄组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有义务团结和帮助其他社会机构为寻求中学以上教育机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纯学习——支持智力和艺术创造力;评估自我更新的社会-个人的思考和说服;帮助社会从比较实利主义的消费转到比较文化的消费形式。[6](P228-247)科尔对美国高等高等教育目的进行归纳分析,为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一定视野与思路。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重心由国家制定逐渐高校制定转向

2005年钱学森老先生曾提出过一个世纪之问:我们国家的学校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7]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二是应该由谁来制定?

政治势力所规定的大学应共同遵循的具体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原则,因此,由高校自身制定高等教育目的,显得尤其重要。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虽然依靠国家的税收,但大学的任务是超国家,西方绝大多数大学校长都认同大学应当是超政治、超国家,强调大学对社会的引领作用。因此,从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上决定了,国家制定高等教育目的局限性,而高等教育目的由高校自己制定,必然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外高等教育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政府或政党在自身利益驱动下,一直掌控高校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此目的培養政党所需的人才。此情形带来的弊端是对学生自身个性的忽视,学生无法按照其自身成长规律成长。因此,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自主权应当归还至高校,高校依法行事并依据学生成长与学习需要制定合理的教育目的。我国高校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制定高等教育目的之时应适当考虑社会与国家的需要,但不可本末倒置,应当正确认识到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受益者以及服务对象是学生。当高校有更多制定教育目的的自主权时,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更好地建立目的,就能为教师的自由教学和研究以及学生的自由学习提供更加宽松与自由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同时,国家是统筹全局的权力机构,将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权力下放至高校,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宏观调控,可以减轻国家负担,并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施与实现。对高校而言,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自主权回归高校是一项艰巨且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不能完全依靠教育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而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为高校教育目的制定的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依据,制定具有层次性的高等教育目的

杜威曾指出一个真正的目的与外面强加的目的,没有一点不是相反的,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制定。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类教育与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引申出了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应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与生理需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制定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最高层次是教育理想,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是教育一直期待的是所有目的的终点。 “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受各种物质和精神束缚,全面充分发展,具有独创性的、独立自由的个体,这是人们(质量)发展的最高概括。同时,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目的表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并指导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目的与实践。[8]最高层次高等教育目的与其他层次高等教育目的,是处于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位置,是结构与功能等级的辩证统一。最高测你的高等教育目的是普遍的、共同的具有统领性的功能,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方向,并推导出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目的。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高级高等教育目标决定着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目标的制定。最高层次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常常意味着实现了许多具体的教育目的的完成,因此可将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目的划分为:工具体质层次,培养学生的表达与就业技能同时注重学生身体的锻炼与健康的养成;道德理性层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以及公民的意识;思辨理性层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也就是在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目的的指导下,逐步实现此三层次的高等教育目标。按层次分高等教育目的能够使其在实践中实行时不产生异化,并容易被大众所理解接受。(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147-153.

[2]陈国军,冯景波.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异化与归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04):20-22.

[3]陈国军,冯景波.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异化与归向[J].理工高教,2008(4).

[4]智效民.国民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J].炎黄春秋,2010(03).

[5]孫意远.对中国高等教育工具化目标取向的伦理反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晓波,夏霄天.高等教育的目的应由高校确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37-140.

[8]张等菊,扈中平.对层次教育目的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