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松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大中农场良种猪繁殖场,江苏 盐城 224135)
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我国种猪饲养在畜牧业发展占据了很大比重,养猪这门学问也引起了行业专家们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过去较为原始和传统的养猪模式渐渐被取缔,代之现代科学化系统化的养猪体系,科学的种猪饲养管理也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种公猪的养殖过程里,必须对它的营养均衡保持高度注意,确保种公猪的精液质量和数量。种公猪饲养的营养均衡主要在于要使之具备足够的蛋白质和每天必须的食物,适当的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同时,猪饲料的准备也要丰富多样,均衡互补,做到按时喂养,适量喂养,避免种公猪太过肥胖或者过于精瘦,保持良好的体态素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对种公猪的训练和调教是养殖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种公猪养到一定时间后,饲养员会对种公猪进行训练和调教,训练中,饲养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一定的技术技巧可以使公猪建立条件反射,高效的完成配种工作,但是,要注意训练时间不能过长,科学合理的训练。
(1)圈舍要求 雄性动物天生会对领地以及配偶产生争夺,种公猪也不例外,因此在饲养种公猪使要做到一圈一猪,远离母猪舍,避免种公猪在争斗过程产生损伤,同时圈舍的大小要严格把控,尽量设置在安静,向阳的位置。
(2)卫生要求 每天要对猪舍进行清洗,避免细菌的滋生产生疫病,同时,要对猪体进行洗刷,保证种公猪的健康。
(3)加强运动 种公猪一定要保持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生产能力。运动时要注意避开酷暑和严寒天气,运动前确定种公猪是否得到充分的休息,确保它运动的体力,运动中要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加快种公猪的新陈代谢,增强它们的体态素质,保证生产能力。
(4)定期检查身体素质 饲养种公猪的过程中除了科学的饲养方法还要当时的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猪的疫病检查和精液检查,并及时根据检查结果科学合理的调整种公猪的营养要求、运动强度以及配种要求等。
(5)合理掌握配种间隔 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要科学管理,同时它们的配种时间也要合理有效,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繁殖能力,也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延长种公猪的使用时间,确保配种质量。
种母猪在猪场养殖中至关重要,它们的数量决定着猪场规模的扩大,而初次进行繁殖的母猪培育也是养殖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培育中要注意母猪的健康水平,保证母猪的体力以及长膘的情况;要结合母猪的重量给予均衡的营养供应,注意不能超标,科学合理为准;要严格控制母猪初期的生长速度,依照标准进行喂养;促进母猪的发情期,保证生产。
(1)控制食量 种母猪配种成功会明显的食欲大增,而养殖人员这时候要合理的控制母猪的食量,可以降低胚胎的死亡概率,保证种母猪的健康生产。
(2)加强护理工作 为配种成功的种母猪营造一个安全安静的生活条件,保证营养摄取的均衡,并定期进行检查,适当加强母猪的运动强度,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减少流产情况的发生。
(3)做好产前准备 严格监控母猪的产期,在母猪分娩之前仔细清理猪舍的卫生,并进行消毒,为母猪分娩提供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同时,保证幼崽出生有一个健康的环境,确保成活率,生产完成后要帮助促进母猪的乳汁分泌。
(1)营造一个安静、干燥、舒适、向阳通风的猪舍环境,让幼崽多晒太阳,减少细菌滋生,保证幼崽体质。
(2)合理安排幼崽哺乳的位置,兼顾到所有幼崽,降低幼崽的死亡概率。
(3)定期检查母猪的乳房,幼崽在吸食乳汁的过程容易损伤乳头,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治疗,保证幼崽健康成长。
作为猪场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繁殖疾病的预防工作,比如定期做好接种疫苗,要保证疫苗的质量和猪舍方法;做好监控工作,如果发现种猪出现食欲不振、厌食、行动迟缓不安等现象时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最大程度的减少死亡率;猪场定期进行消毒管理,要经常更换消毒药物,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
总之,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科学合理的执行生产规定,在种猪养殖过程中要分别针对种公猪、种母猪不同的饲养要求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生产计划,并依据要求严格执行,并且不断提高猪场种猪饲养的管理水平,提高种猪繁殖能力,实现猪场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猪场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