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2018-02-14 18:02赵利民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关键词:嗜血病原纤维素

赵利民

(许昌市建安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许昌461000)

1 发病情况

2017年4月,建安区某猪场购入100头25~40kg猪仔,分10圈饲喂。3天后几头猪只发生高温42℃左右,咳嗽,按感冒治疗3天后停药1天,体温反弹40℃左右,发病6天时死亡2头,临死前尖叫,四肢呈划水状。陆续又有几头看似体健膘肥的发病,病猪精神沉郁,趴卧不站,眼睑水肿,体表发红,其中1头后肢关节肿大,场主根据个人治疗经验,又按猪链球菌治疗,病情仍没控制住,发病的逐日增多,全群采食量下降30%,到发病第8天时死亡6头。场内原有的110头70kg育肥猪也开始发病。

2 临床症状

现场观察,圈舍内通风不良,空气有些呛鼻。购入的猪分10圈饲喂,每圈都有发病的,病猪畏寒扎堆,呈腹式呼吸,几头病猪俯卧在粪尿积水上,呼吸困难,鼻流灰白色或黄色脓液,驱赶尖叫,颤抖着站立后看到腹下呈暗紫红色,腿部肌肉、腹股沟肿胀。部分体表苍白,眼、唇发青,卧地不起,体温低下。关节肿大的跛行。发病的育肥猪精神沉郁,呼吸加快,耳尖发红。

3 病理变化

腹腔呈腹膜炎,内有淡黄色积液,脏器粘连,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有出血梗死灶,肝脏表面覆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呈胸膜炎,积有大量浑浊液体和乳凝状或豆腐渣状凝结物,肺水肿,肉样变,表面也覆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肋壁粘连。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包膜裹层纤维素性绒毛,心肌点状出血。肿大的关节腔内液体增多、浑浊。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以及畜主讲述的发病治疗情况,初步诊断猪群感染为副猪嗜血杆菌。为了治疗确切,要求场主分别采集购入的未发病猪和两批病猪血清各5份,无菌采集1头病死猪肝、脾、肺等病料送检河南农大,同时做药敏试验。5份未发病猪血清检验出2份副猪嗜血杆菌病原,10份发病猪血清全部检出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其中1份血清中还检验到链球菌病原。

5 治疗

首先剔除发病时间长,感染严重的病猪,电击致死,送无害化处理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全群用30%替米考星1kg、10%氟奇先锋1kg、清肺止咳散(或金花平喘散)1kg混合拌料1t,高热清开灵(或板蓝根颗粒)、电解多维、6%VC混合饮水,连用7d。高热不采食的用双黄连 (0.2m l/kg体重)稀释头孢噻呋钠冻干粉(5mg/kg体重)肌肉注射,同时注射复方板蓝根(0.2m l/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5d,个别严重的考虑混感链球菌,下午补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0.2m l/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d。投药3d后,群体采食量慢慢恢复,死亡逐渐停止。此次疫情共死亡猪21头。

场内全面消毒,用聚维酮碘带猪消毒,每天一次,连用5d,以后换用苯扎溴铵,每2天消毒一次,直到消除疫情。

6 总结病因

查问该养殖场的发病史,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该场新发疫病,从健康猪血清检验到病原确定,购入的仔猪隐性携带有病原,经出售、合群运输、转换环境、分圈、换料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后,导致发病;由于猪舍隔离建设不合理和人员出入消毒不严,导致病情串舍传播;个人经验误导治疗防控方向;环境卫生差,营造了疫病蔓延的机会。

7 体会

7.1副猪嗜血杆菌病为条件性致病菌,多为继发感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所以不给病原创造发生的条件是关键。场舍的建设布局要科学合理,猪舍间一定要建防护隔离带;坚持自繁自养,切断病猪、隐性带菌猪入侵猪场的传播途径;科学饲喂,防止阉割、换料、转群、温湿度骤变等一系列应激;场内建立合理的防疫措施,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消除一切发病诱因。

7.2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并且侵袭发病后造成猪只全身性浆膜炎病变,在治疗中选择药物有一定的盲目性,即使通过药敏试验对症投药了,治疗周期还要长,病原也不易清除干净,造成康复猪携带病原存在,成为养殖场的不定时传染源,因此发生过该病的猪场,最好经血清学检验后选择对型的疫苗接种,首要做到防控到位。

7.3临床治疗时一定要结合中药方剂,因为该病引发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按中兽医辩证属实热证,易清热润肺,止咳祛痰,降气定喘为主;添加抗病毒药物能很好防控一些病毒性疫病的继发发生。

7.4做好PRRS、PCV-2、CSF等疫病的日常防控,临床中副猪嗜血杆菌常与这些病混合发生。

猜你喜欢
嗜血病原纤维素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材料的研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Cd含量快速测定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